蒲艳 潘媛媛 刘娴 郭娴晶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且持续性缺血或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心肌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成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辅助方式之一,除了常用的病理性Q波及ST段回落等指标外,目前临床认为心电图体表碎裂QRS波(fQRS)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情况〔2〕。研究表明,fQRS是心肌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2〕,也有研究报道,fQRS是心肌缺血较为敏感的指标〔3〕。目前临床关于fQRS对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研究较少,尤其在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的价值方面研究更少,本研究旨在分析fQRS对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的价值。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完成手术治疗及获得随访的100例行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且患者入院后均给予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入院后3 d内心电图中有无fQRS分为36例fQRS阳性组及64例fQRS阴性组。fQRS阳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5.47±4.12)岁;体重指数(BMI)19~31 kg/m2,平均(24.36±3.21)kg/m2;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血脂异常18例,合并糖尿病14例。fQRS阴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60~77岁,平均(65.23±4.08)岁;BMI 18~32 kg/m2,平均(24.30±3.19)kg/m2;其中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血脂异常32例,合并糖尿病2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CAG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资料采集及阅览知情且同意;③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非首次急性心肌梗死;④既往存在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
1.3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 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其坐位或立位,对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清洁及消毒等操作,采用麦迪克斯心电网络系统作为检测仪器,设置心电图相关参数:电压为10 mm/mV,纸速为25 mm/s,滤波发为0.15~100.00 Hz,依据连接12导联法放置电极后,指导患者记录正常工作、用药、进餐等日常行动。分析患者fQRS情况,fQRS定义为:心电图上,三相或多相波出现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对应的≥2个以上的导联,其中包括≥1个R波或是在R波、S波上存在的单个或多个切迹。典型fQRS心电图特征为:QRS波时限不到120 ms;病理性Q波可能存在单个或多个切迹;本研究所有fQRS由2位或以上经验丰富临床心内科医师进行判定。fQRS阳性诊断标准: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滤波范围在0.15~100 Hz,走纸速度为25 mm/s,标准电压在10 mm/mV。呈现出三相波或多相波,表现为具有额外的R波,或R波或S波出现顿挫或切迹,其中S波切迹多发生在底部,或出现超过1个R波的不规则QRS波形出现在冠脉供血区域对应的两个或以上连续导联,则判断为fQRS阳性。心肌缺血发作心电图判断标准:非病理性ST段降低剔除后,ST段下降0.1 mV及以上,下移持续时间高于1 min,与下次缺血间隔时间超过1 min计为1次;存在2次发作时间持续1 min以上;存在ST段降低者于原降低基础再次降低0.1 mV及以上,持续时间高于1 min。
1.4CAG检查及冠脉血流恢复评估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清洁、消毒,采用Jndkins法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程度检测,仪器选择西门子血管造影系统,左侧摄取4~5个体位,右侧摄取2~3个体位。保留造影图像进行冠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估患者冠脉血流恢复情况,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无灌注,在闭塞部位及远端无前向血流充盈;TIMI 1级:微量灌注,造影剂可通过闭塞部位,但是无法通过闭塞段远端血管;TIMI 2级:部分灌注,造影剂可通过闭塞段,达到远端血管,但充盈的速度相对较慢;TIMI 3级:完全灌注,血流可快速且完全充盈远端血管;其中将0~1级定义为无复流;2~3级定义为有复流〔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经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AUC值>0.90表示诊断性能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诊断性,0.50~0.70表示诊断性能较差。
2.1两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比 fQRS阳性组TIMI 0~1级高于fQRS阴性组,TIMI 2~3级低于fQRS波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比〔n(%)〕
2.2fQRS用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的价值 fQRS用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的AUC为0.844,预测价值好(95%CI:0.751~0.936)。见图1。
2.3两组PCI后治疗结局对比 fQRS阳性组治疗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fQR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12,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CI后治疗结局对比〔n(%)〕
2.4fQRS用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治疗结局的价值 fQRS用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治疗结局的AUC为0.751,预测价值好(95%CI:0.621~0.916)。见图2。
图2 fQRs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治疗结局预测的ROC曲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因无法被临床及时诊断及发现,容易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6〕。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之一,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佳,为准确判断PCI后患者冠脉血流恢复情况,寻求快速、准确的无创检测方式进行评估至关重要〔7〕。现阶段CAG检查成为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其可明确血管病变程度、病变范围及四周血管壁情况,进而可有效预测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但该检查手段具有一定创伤,且费用较高,操作流程复杂,不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患者接纳度低,故寻求新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及难点〔8,9〕。
传统的心电图指标如病理性Q波及ST段改变等,在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但随着早期介入治疗及溶栓等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普及,使得该病的病死率具有明显降低,且预后得到改善〔10,11〕。在给予上述治疗方式的同时,使得Q波性心肌梗死下降,非Q波性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例数增加〔2〕。其中心电图中的Q波以往被认为是患者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但随早期有效治疗方案的应用,大部分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闭塞的冠脉血管通过治疗得到再通,心电图上无法显示出病理性Q波〔12,13〕。因此,fQRS作为心电图领域内的又一等位性Q波样改变,成为近年来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之一。TIMI评分是用于描述PCI后冠脉血流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被临床用于评价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fQRS阳性组PCI术后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不如fQRS阴性患者,且治疗结局不佳。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fQRS对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指导。分析其原因在于,fQRS是一项无创的心电图指标,是一种新型等位性Q波,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方便等优点。临床研究显示,其不但可用于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14〕。fQRS的出现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及瘢痕形成有密切关系,故其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具有一定价值〔15〕。fQRS不仅是预测心脏疾病远期预后的心电学指标,也可预测缺血及非缺血性疾病患者室性心率失常;此外,fQRS是心肌瘢痕及室壁瘤的重要标志,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优于病理性Q波,对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患者起到重要预测价值〔16,17〕。fQRS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反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存在心肌病变的指标,也是一个可提示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突出的问题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不足。临床需展开大样本相关研究对fQRS进一步分析,以提高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有效评估其预后情况。
综上,fQRS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容易获取等优点,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