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菲 龙森 张娜 孙王乐贤 丁振江 田雅楠 张英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1心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2中医科)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该技术不仅能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也利于医师评价血管狭窄程度,进而判断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但CAG具有一定创伤性,存在手术风险,且价格昂贵,患者接纳度不高〔1,2〕。研究发现,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被临床作为监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3〕。但这些因素极易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导致判断的偏差较大,故还需要找更为准确的方法用以早期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VB12)均是近年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重点指标〔4〕。但目前关于其与冠心病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更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旨在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1一般资料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收的248例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将其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同科室收治的100例非冠心病患者,将其设为非冠心病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冠心病组男139例,女109例;年龄56~73岁,平均(66.63±5.21)岁;体重指数18.1~25.6 kg/m2,平均(22.13±2.02)kg/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99例、糖尿病50例。非冠心病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58~74岁,平均(66.52±5.28)岁;体重指数18.0~25.9 kg/m2,平均(22.09±2.10)kg/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40例、糖尿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5〕中的标准,且经CAG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③年龄≥60周岁;④无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⑤经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Y)为Ⅰ、Ⅱ级。
1.3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近3个月内发生过脑血管疾病者;③伴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具有血管重建术、冠状动脉旁移植术史患者;⑤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4分组方法 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Gensini评分系统将24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该评分系统共包括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两部分,其中狭窄程度:狭窄程度1%~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4分;76%~90%,计8分;91%~99%,计16分;100%则计32分;病变部位具体评分标准参考文献〔6〕:每处病变积分=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每位患者总积分为所有病变部位总积分。0分 1.5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检测 入院时,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于室温下放置30~60 min,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HCY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叶酸水平,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VB12水平。试剂盒均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其中血清HCY正常水平:5~15 μmol/L;叶酸正常水平(老年群体):4.5~34.0 nmol/L;血清VB12正常水平:103~516 pmol/L。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检验、正态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 2.1两组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且叶酸、VB12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比较 2.2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组情况 经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248例冠心病患者中,有97例低危患者,占比39.11%(97/248),Gensini评分为(8.12±2.06)分;有90例中危患者,占比36.29%(90/248),Gensini评分为(21.16±4.53)分;有61例高危患者,占比24.60%(61/248),Gensini评分为(37.44±4.89)分。 2.3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组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比较 中危组、高危组HCY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叶酸、VB12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且高危组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叶酸、VB12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组患者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比较 2.4血清HCY、叶酸、VB12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47,P<0.05);叶酸、VB1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347、-0.312,P<0.05),即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叶酸、VB12水平的降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冠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冠脉旁路搭桥等手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手术效果,但因该病较为复杂,且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有所减退,导致其发病率及致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7〕。目前,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较多,旨在通过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风险,延缓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发展程度,达到降低发病率及致死率的目的〔8〕。但近年研究发现,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罹患冠心病概率呈不断上升趋势〔9〕。可见冠心病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血清HCY的代谢过程中需叶酸及B族维生素等参与,当机体中缺乏这些因素,将抑制HCY代谢,导致高HCY血症发生〔10,11〕。据报道,HCY水平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12〕。HCY水平异常升高对机体具有一定影响,如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提高血小板黏附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3,14〕。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示,高HCY血症不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其水平升高还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Han等〔15〕表示,血清HCY不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由此可见,血清HCY水平是否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高,初步证实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进一步做相关性检验发现,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分析其机制可能为血清HCY在血管内皮细胞内长期积累,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生长,最终导致冠心病发生及发展。 叶酸及VB12均是机体重要的B族维生素,前者是机体细胞生长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可促进核酸合成,且在蛋氨酸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16〕。VB12是HCY形成蛋氨酸主要的辅助酶,检测其水平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7〕。叶酸及VB12均是HCY转化为蛋氨酸的必要成分,且与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当叶酸缺乏时,不仅影响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还可影响甲基四氢叶酸的生成,进而促进HCY水平升高〔18〕。因此,监测血清叶酸及VB12水平,对临床诊断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清叶酸及VB12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高。血清叶酸及VB1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提示随着叶酸及VB12水平下降,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叶酸及VB12水平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血清HCY水平,故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叶酸及VB12水平异常下降,可能会增加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风险,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