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类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0-11-09 03:34谭苗苗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困境新媒体

谭苗苗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育类期刊必须要应对一系列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机遇,本文就传统教育类期刊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突破局限,努力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展开论述,结合编辑工作的创新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育类期刊;新媒体;困境;融合;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56-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本忠实于传统期刊的读者们现在时时刻刻都在被各种繁杂多样的信息所包围,感受着新技术新媒体带给自己的便利与快捷。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育类期刊如何主动积极调整运营策略,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努力把传统期刊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共谋发展,这是值得每一位传统期刊人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客观辨析传统教育类期刊的优势与局限

传统教育类期刊是对教育领域热点问题的深度剖析和广泛探讨,是一线教师展现教学成果的平台,是教研工作者发布研究成果的平台,是教育研究者发出学术引领声音的扬声器。从国家级、省级到地市级、区县级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各级各类学校宣传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典型经验,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等方面有诸多探索与实践的成果,都需要在教育类期刊进行展示与交流。传统教育类期刊作为论文发表的载体,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和职称晋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传统期刊的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普通教育类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为三个月,许多核心期刊至少半年),但是传统期刊更追求文章内容的深度,更看重文章内容的品质,对文章的内容整体要求更高。在编校出版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最终可以让读者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这是传统纸质期刊的优势所在。

当然,传统教育类期刊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时效性和便捷性远不及有新技术支持的新媒体,这是传统纸媒自身的局限性,是由传统期刊的特点决定的。2019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1]新媒体为广大民众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但是读者通过数字化阅读方式享用的多数为零散的碎片化信息,属于“快餐”文化;而传统期刊所刊发的文章往往专业性较强、内容较深、篇幅较长,学术意味更浓厚,需要读者进行深度阅读,这种艰深的传统期刊文章确实不适合让普通民众用新媒体方式来阅读和接受。[2]另外,在传统的办刊理念指导下的纸质期刊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模式,即便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也很难突破传统期刊出版理念的壁垒,无论是在期刊的运营管理方面还是在期刊品牌的宣传推广方面,都无法完全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满足市场需求,这不但增加了期刊的经营管理成本,还会造成期刊发展的滞后,将自身发展置于被新媒体时代淘汰的困境。

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传统教育类期刊的传播力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繁杂细碎,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剖析,所以信息深度不够是目前新媒体发展中的明显劣势。但是新媒体的优势也非常明显。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读者对阅读信息的时效性的要求,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新的期刊内容的传播框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信息传播的优势。教育类期刊的读者大多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研究者和关心教育问题的普通民众,他们都非常关注教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热门的新闻消息,关注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和科研政策,关注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在融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教育类期刊为了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传播更全面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就需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拓宽宣传渠道,要考虑到新媒体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资源进行二次整理并发布,使得专业化教育资源从抽象难懂转变为通俗易懂。利用传统教育类期刊多年积累的品牌资源开发衍生产品,举办面向不同群体的教育领域专题研讨会和教育行业高峰论坛,开展教研论文写作技能指导培训等,形成相关的活动品牌,既可以让教育圈里的受众有多种途径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类期刊,加深对教育类期刊的认识,由此展开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关心教育的人群成为教育类期刊的忠实粉丝;也可以从多个维度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和丰满传统教育类期刊的品牌形象,弥补传统纸质期刊仅仅在二维层面的平面化特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品牌,让期刊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5]

三、探索传统教育类期刊与新媒体相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进行业务部门组织结构调整,成立专门的融媒体业务部门

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期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同时也不能一味承受新媒体的冲击,也应看到与新挑战并存的新机遇。有了新媒体技术支持,传统教育类期刊可以有更新颖多样的传播方式、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传统教育类期刊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固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用于创新,打破传统期刊运营的壁垒,通过及时调整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成立专门的媒体融合业务部门,主动探索将传统期刊业务与新媒体业务有机融合的途径。发展融媒体是大势所趋,新媒体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策划组织线上活动,传统业务部门则继续发挥线下活动的优势,通过线上业務和线下业务的密切配合,将优质内容以更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扩散,传统业务部门与新媒体业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可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脚步,让传统期刊尽快适应新媒体环境,赋予传统期刊新的发展生机,达到“老树生新芽”的效果。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传统期刊,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育类期刊不能再拘泥于单一狭窄的信息传播渠道,为了获取更多关注,需要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拓宽期刊的信息传播渠道。当前有不少传统教育类期刊的网站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枯燥,更新速度较慢,实用性不强。若将这类传统网站升级改造,在网站上实时更新教育类期刊刊载的最新文章内容和相关的教育资源链接,做到同步实现期刊内容信息的传播与相关政策、热点消息的传播,这样可以提高期刊内容和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条件成熟时还可以构建手机客户端,方便读者用手机登录客户端,更快捷便利地获取期刊的核心内容,一键解决了传统纸质期刊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问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凝聚更多的优质作者,丰富读者库和作者库。[3]此外,教育类期刊借助微信平台用心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精心挑选优质内容进行推送,在栏目更新迭代、推广渠道拓展、用户互动习惯培养等方面逐步发力,形成一系列优质栏目,并逐渐发挥内容效应,可以吸引更多教育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等成为期刊的忠实粉丝,吸引微信群体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教育类期刊内容的传播渠道。

(三)增强与读者的互动,维护和挖掘优质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

新媒体的显著优势在于读者能够及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反馈,满足读者期刊内容进行交流和评价的需求,注重读者的体验。因此,传统的教育类期刊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了解读者的反馈情况,加強与读者的互动,将传统的纸媒信息转化为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资源,以更生动灵活的外在形式来吸引读者,吸引读者,把更多关注教育问题的受众吸引到教育类期刊的新媒体平台上。例如,可以尝试建立读者、作者、编者的三方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博和各种短视频平台等,拉近期刊运营者和作者及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构建读者群,定期举办教育相关专题论坛、在线直播教学微课、中高考备考主题讲座、规模不一的学术沙龙或者其他类型的互动性较强的活动,请参与活动的读者畅所欲言,对教育类期刊的发展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4]期刊的运营者也可以借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后期可针对这些来自读者的建议做认真的归纳分析,确定改进方向,分层分类制订改进方法,可以为传统教育类期刊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提升内容品质,以“质”取胜,由“质”生“量”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类期刊务必要在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的“攻击”下,不忘初心,始终坚守高品质内容标准,坚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专业性,不盲从,不迷茫,既要追踪热点焦点问题,又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求热度和关注度,必须不断提升期刊内容质量,以“质”取胜,用高品质的内容来吸引受众群体,期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期刊内容信息时,要根据内容特点适当增加音频、视频、图片等要素,让受限于版面与篇幅的传统纸刊的信息量传播得以扩大。读者在获取阅读内容时由于配备了更加直观形象的音频、视频,可以更直接地理解教育理论的阐述和教育实践的创新,从而获得更丰富更实效的阅读体验。有了精心打磨的高品质内容,自然能吸引更多的“量”,因为“量”(关注度)来自于更多被内容吸引过来的关心教育问题的读者,受众面扩大,必然能生成更大的“量”。因此,教育类期刊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具体细分,在收集大量样本并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归纳读者的需求特点,找准读者的关注点,针对教育领域中的痛点问题输出对应的内容,不断创造高品质、专业化的内容,针对读者群的具体需求在不同栏目中体现内容的差异化,打磨有深度有内涵有实效的精品内容,实现以“质”取胜的目标。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类期刊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要客观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可妄自菲薄。传统教育类期刊首先应当坚守自身的专业性,坚持输出有深度有品质的内容,固守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能削弱传统期刊的优势。同时,也要牢牢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上的优势,充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类期刊特色的融合办刊之路。探索传统教育类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必须要思考如何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期刊的内容优势,如何将传统教育期刊的优质作者转化成新媒体内容创作的源泉,并进一步发挥优质作者的社会影响力,为教育类期刊的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恩.媒体融合视域下社科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J].理论与当代,2020(2).

[2]付宏宏.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攻守之道[J].科技传播,2020(3).

[3]肖丹.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索[J].创新与实践,2020(1).

[4]林彦.传统教育期刊融合发展之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29(004).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困境新媒体
跟踪导练(一)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