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1-09 03:15沈洪锐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双创人才

沈洪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家为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也出台了多项扶植政策和措施,但人才培养模式仍陈旧见解,形式大于实际,多数情况下只在旧的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简易变更和添加,存在“双创”培养体系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日渐成效。本文将针对目前“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项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双创”人才;教学改革;跨学科教育;电子信息工程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人才是推动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其重点是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中明确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是为了能够提高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办学内涵,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培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拉近高校和社会在人才输出与需求之间的距离,并提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现状分析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过去近20年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资源供需失衡。一部分高校老师思想保守,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在生源素质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最应该重视的是基础学习能力。而大部分学生仍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桎梏,认为创新与创业与自己无关,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管、教、学三者统筹不当,创新创业教育自然寸步难行。

关于“双创”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实际培育计划中实施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双创”能力被写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为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也出台了多项扶植政策和措施,但人才培养模式仍陈旧见解,形式大于实际,多数情况下只在旧的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简易变更和添加,存在“双创”培养体系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日渐成效。

目前高校存在的另一个现状是缺乏能够推进“双创”教育的合格的师资力量,有关“双创”的教学计划仍需讨论和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偏向于应用型的高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储备了相对多的师资、理论与成果,也实现了层次上的飞跃。应届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但大部分只是做过相对浅层次的教学和学术方面的科研报告,而实际中从事相关教学实践并在“双创”教育中取得成果的少之又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具有较深的资历并且经验不足。目前基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计划还不够详细和完善,因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进度还有待提速[3]。

三、实践方案

结合目前高效“双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本论文研究实际,具体的实践方案如下:

1. 深化创新创业教程系统,设置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综合性学科,需要多门学科相互交叉。尝试将“双创”教育融人到高效教育中,既要将“双创”的科学理念融人教学中,注重学科与教学间的互补,将经济、管理以及教育等相关学科纳人其中,建立可行性强、内容多元化以及涵盖面广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创建“双创”课程群,建设优质课程,比如“学科前沿”、“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该方案可以预期实现目标为建立一套科学的跨学科体系,构建“双创”教育系统。

2.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注重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从事“双创”教育的老师的支持力度,采取交流研讨、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关注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建设,明确其责任,强化教师对开展“双创”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科研项目的实践,带动学生积极从事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并鼓励教师全面从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环境、理论以及政策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发表高质量的学生论文,全面丰富“双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鼓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融入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并加强对相关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教学改革,即构建校企联合、合作育人新模式,发挥企业前沿科技产业引领方面的优势,并尝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1所示,开放校内外实验室资源,适当拓展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作、实验、竞赛以及作品展示等創新实践平台,并创建学术交流与平台中心。为其实现创新思维碰撞、学术交流等提供场所,为创新实践活动交流提供有利条件,建立创新创业作品展示平台,立体呈现大学生创新理念与创新技术、作品等,并及时与企业对接,为创新成果转化搭建高效平台。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平台,更好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

4. 落实以“项目对接”为目标的知识整体化毕业设计选题。通过知识整体化教育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落实以“项目对接”为目标的知识整体化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综合性毕业设计。引领学生知识体系重构、促进交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应用与创新交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增加与企业公司及社会的联系,寻找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及科研创新各领域的真实课题,增强毕业设计选题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的契合度。按照“精心设计选题—对接真实项目—知识综合运用—产学研用结合”的毕业设计理念和流程,以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组成导师组协同指导毕业设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现与从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5. 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引领推动作用,创建“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助力学生真实创业。学生通过实践竞赛,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4]。

四、结果

本论文通过上述实验方案的实施,获得了预期的创新结果:建立产学研用整体化实践平台,更好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落实以“项目对接”为目标的知识整体化毕业设计选题,实现与从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创建“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递进式创新创业人陪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助力学生真实创业。

参考文献:

[1]张旭刚. 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13): 28-33.

[2]信珍珍.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3]刘蓓蓓.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 山东大学, 2016.

[4]刘宇, 虞鑫, 许弘智. “双创”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与机制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11): 106-112.

基金项目:

2019年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序号:69)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双创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