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明
摘要: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运用群众路线法、调查研究法、概括综合法、实事求是法等,论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对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有很好的指导、引领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讲话;文艺;革命
一、《讲话》的背景
1921年建党后,我们党的民主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历史经验表明,掌握文艺的领导权对于民主革命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对于工农兵的生活缺乏了解,创作出的作品缺乏现实基础,一部分人还存在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效运用科学社会方法论,指明文艺工作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等问题,以正确的革命文艺理论解决争论,规范与引领文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讲话》的科学社会方法论
(一)群众路线法
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哪个国家,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因此,毛泽东在《讲话》一再强调,我们的文艺应当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对队,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他们发声,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坚守的根本的、原则的立场问题。而人并不是静态和抽象的,其真实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现实的人才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也并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要坚持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出发理解人。中国的革命文学艺术家,要表现创作群众,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去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
文艺为了人民,以及该如何为人民的问题,是《讲话》的核心思想,也是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起点和归宿,其鲜明的人民性,体现出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本质特征。为人民的文艺,相比于以往任何阶级的文艺,在任何方面都是革命性的。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在文艺创作领域中的创造性运用。
(二)调查研究法
虽然文艺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却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的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便产生了革命的文艺。由此可见,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现实生活,它为文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和素材,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用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观测。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实地调查,依靠调查者近距离或者零距离的观察,发现社会现象制造者的当事人的生活环境,如实地进行描述和搜集,获得足够的信息或数据,进而把握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
实地调查法指引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细致观察、切身体验、科学研究和客观分析,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发现挖掘最生动丰富、真实自然的典型性素材,从而对现实的人的能动的生活过程进行创作、描绘,呈现出活生生的现实,创作出富有艺术风格、贴近群众生活、反映客观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三)概括综合法
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一切文艺作品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应该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所谓普遍性,是将一定的社会现象按照共同点来进行归类,找出现象的本质,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判断,达到具体的普遍性。文艺创作就是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汇集起来,并将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创作出使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激起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热情,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
如在《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剧中杨白劳和喜儿是农民阶级的代表,黄世仁则代表着地主阶级,该剧创作者对剧中人物形象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刻画,通过音乐对人物性格及正面和反面人物作出本质区别,使两种对立的角色得以鲜明呈现,从而揭示出地主与农民两种对立階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的矛盾,以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悲愤地控诉了万恶的地主阶级,热烈颂扬了共产党和新社会,为农民阶级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指明了方向。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在于它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得益于毛泽东文艺理论的科学指导。
(四)实事求是法
毛泽东特别注重实事求是,这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以尊重事实为前提,不夸大、不缩小,不义美、不言恶,更不以一己之好恶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事实总是以客观的认知相辅相成。
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作品既可以歌颂,也可以暴露,但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并非各占一半。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创作的作品只在于暴露黑暗,对于歌颂光明却弃之不顾。与之相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苏联文学主要是歌颂光明,虽然他们也暴露了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和缺点,但这种暴露只是赞美之光的陪衬。在反动时期,资产阶级文艺家把自己描绘成神圣的,把革命群众描绘成暴徒,颠倒光明和黑暗。这都是文艺创作中没有尊重事实的具体表现,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懂得如何正确解决褒扬和曝光的问题,就是要歌颂抗日战争和全国人民的成就,揭露一切危害群众的反动、残暴活动,这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改变原来错误的价值观念,形成真正合理的评价尺度和标准。
三、《讲话》的意义
这次讲话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形成,延安及其抗日根据地在其正确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凝聚力量、鼓舞民心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启示我们,只有以毛泽东社会方法论思想为指导,将文艺发展的本质规律与生活实际、革命形势紧密结合,辩证地、科学地分析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才能在评价和判断过程中确立指导地位。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深入革命斗争和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创造出无数文艺瑰宝和不朽篇章。
参考文献:
[1]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奠基之作[N].光明日报,2012-05-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