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中人道主义精神研究

2020-11-09 15:56徐涛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雨果

摘要: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人道主义代表人物。雨果的前半生顺风顺水,不管是写作经历,亦或是从政生涯,都是时代的佼佼者,但拿破仑三世称帝之后,雨果被放逐国外,在外漂泊20年,期间雨果完成《悲惨世界》这一巨作。本文将借《悲惨世界》一书浅谈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人道主义精神;雨果;《悲惨世界》

引言

雨果一生所涉及的文学体裁和领域有小说、散文、诗词、剧本等,因此著作等身的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与此同时,雨果也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一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起《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在这些作品中,雨果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抨击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宣扬人道主义。

一、人道主义精神简介

人道主义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雨果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这一特殊时期,促进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正是对真、善、美的写照。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作品中,也借助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

二、雨果人道主义精神形成原因

雨果之所以会成为人道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受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雨果的父亲是一名军官,母亲是一名天主教徒,虔诚善良,雨果自幼在母亲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雨果满怀浪漫情怀,同情贫苦人民,广施仁善。这为雨果的人道主义奠定基础。第二,年轻的雨果受到空想主义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揭露、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盛行,当时年轻的雨果深受空想主义的影响,倡导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第三,雨果晚期经历的影响。雨果的前半生令人生羡,但后半生的漂泊生活,雨果亲身经历贫困人民的生活,对穷困人民深表同情和怜爱。幼年时期雨果已经养成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成年后受空想主义的影响,中晚年的雨果历经坎坷,经历一番凄苦的生活,这样的生平经历中,人道主义精神应运而生。

三、人道主义精神在《悲惨世界》中的表现

结合《悲惨世界》一书,笔者认为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分别是博爱众生、同情下层穷苦大众、仁爱感化。博爱众生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最明显的表现正是汴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拯救。冉阿让是《悲惨世界》一书中的主角,出身贫寒。曾为了侄子,偷窃被判四年,但服刑期间,不满监狱生活,屡次逃跑,因为冉阿让的逃狱行为,服了19年苦役。出狱后的冉阿让举步维艰,没有工作,还处处被嫌弃。因此冉阿让想要报复社会,但汴福汝主教却用爱和宽容感化冉阿让,正因为此,冉阿让立志成为一个好人。汴福汝女教主感化冉阿让正是人道主义中博爱众生的表现。雨果所著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贫苦大众,比如书中的冉阿让,出身贫苦,因为偷窃一块面包被判19年,好不容易出狱,却又遭遇社会的不公正待遇。雨果借《悲惨世界》一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柔弱”[1]。读者在读《悲惨世界》一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雨果细腻的笔法和描绘,了解法国下层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激发读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怜爱,批评法国社会和法律的不作为。仁爱感化这一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汴福汝主教为例的正面人物。汴福汝主教用仁爱感化想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爱妊梅拉达用爱与善良,使加酉莫多复苏;以及雨果在书中塑造的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竭尽全能帮助穷困人民,比如讲自己的主教府改成了治疗穷人的医院,将自己的积蓄捐赠等。这些正面人物无时不在用爱去感化穷困人民、感化恶人。

四、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

人道主义思想和精神在对法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道主义精神没有丝毫消极影响,下文将从人道主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阐述。

4.1积极影响

人道主义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书籍向读者传递自己对下层人民和穷困大众的怜爱与同情,同时引導读者关系这些贫困人士。第二,雨果用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他们内心蕴藏的真、善、美和反封建的巨大力量[3]。第三,雨果所提倡的人本主义中所提及的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在当今社会仍然可行。

4.2消极影响

人道主义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借助虚构的宗教或人物,发挥博爱、感化的作用,解决下层人们的生活,根本不能解决法国的实际情况,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属于理想化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行为。第二,雨果的人本主义尚未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而是将改变法国现状的希望寄托到法国统治阶级,这一举动无疑侵犯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实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也是对法国现实生活的一种描述以及迫切想要改变穷困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一种憧憬。与此同时雨果的人本主义精神,其核心就是人们翘首以待的真善美,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晟. 浅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J]. 才智, 2010(07):145-145.

[2]蒋蕾蕾. 播洒心灵的阳光,呼唤世间的仁爱——以《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为例,浅谈雨果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 世纪桥, 2008, 000(014):67-67.

[3]何倩倩. 浅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J]. 东方教育, 2015, 000(003):374-374.

作者简介:

徐涛(1968—),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雨果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雨果剃发
在雨果的沙龙里
雨果的“谎言”
雨果赊账交友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