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娟
摘要:新时期下,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少些“知识灌输”,多一些“提问”,借助提问这门艺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思考的魅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课堂提问艺术这一议题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希望让学生在提问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增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艺术;教学
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提出好问题、获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去精心设计问题、合理提问、有效启发,才能够发挥出提问的价值。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讲一讲如何升华自己的提问艺术,助力课堂高效开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辅助学生理解知识
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带领学生读概念、做题讲题等,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很多中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也为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笔者认为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情景中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辅助他们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部分内容时,其中就涉及了大量的数学概念,直接去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去观察和对比,熟悉不同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同的角的特征和关系。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的情境:假设直线AB,CD被MN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你知道图形中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都有哪些吗?通过这一问题,要求学生们去准确地找出三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八个角的关系,针对学习基础上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邀请他们上讲台,用手指指着图片来为其他学生讲述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同的角。通过这一发问,让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进课堂互动,知识得到增长,深刻理解本节课涉及到的数学概念。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问以活跃思维
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老是照本宣科,要逐渐地学会“放手”。此时,通过提问就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们去调动自己的能动性,独立地去参与问题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进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级“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部分知识,本课内容主要是借助观察、动手等活动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的大量几何图形和几何体,进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本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参与学习和探索。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实物,如文具盒、魔方、篮球、茶叶罐,水杯、漏斗等,请学生们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教师:“你们能够说出这些物体所包含的一些几何图形吗?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新知识理解也就变得很容易。针对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从正面、侧面以及上面去观察它,得到的图形还会一样吗?为什么?”鼓励学生们拿出一个实物进行不同的角度观察,画出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看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合旧知提问,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问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知识储备在不但上升。为了打通小初两个阶段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联系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更有利于打通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知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领学生们去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位置表示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去初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和它的意义。在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数轴,教师:“我们都知道数轴上有无数个点,我们只需要一个数字就能够确定其中的一个。那么,如果我们要想在一个平面上去确定一个点呢?一个数还可以吗?”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们联系到了前一节课中学习到的“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的知识,旧知识启发了新知识,学生们大胆地猜测:在数轴中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数据,从而明白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存在意义。如此提问教学,借助旧知识链接了新知识,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总之,巧问引学趣,激思促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技巧,以提问推动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友香.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06):131-132.
[2]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