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香
人们常说: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在同一班级中, 孩子们因为兴趣爱好相同, 渐渐形成 “小团体”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小团体中,有一些是对班级发展有利的,有一些是拖班级后腿的,比如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会经常一起讨论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地变成好朋友,而这些同学也会因为各方面优异表现被老师选入到班委会、团支部、各类学科代表等行列,作为老师的帮手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代表班级的正能量,而还有些学生平时不被老师关注,行为习惯较差,渐渐地脱离了班级的主体,形成小团体,他们或一起打游戏,或一起抄作业,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加以重视,而形成风气,那么对班级班风学风将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引导好他们的行为,转化他们,是摆在很多班主任头上的一个难题,前年我正好接手了这样一个有小团体的班级,对他们用了三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拆之
刚接手初三(3)班,早就耳闻班上有四大金刚,他们是小杨、小李、小张、小徐,这四个人不但在班上耀武扬威,在学校也是赫赫有名,他们成天喜欢惹是生非,平时只要其中一个人惹事,其他三位就会帮忙,四个人同进共退,因此被学生和老师称之为“四大金刚”,他们知道这个绰号后,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还沾沾自喜,对于这四个铁哥们,前两任班主任对他们毫无办法,我接手以后,就想着拆散他们,我先对班级管理进行改革,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考核,在分组时,我把他们分在不同的小组里,其中小张我还任命为副组长,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分化”。由于班内搞小组竞争,每周都公布小组积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小组在平时考核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与小组的成员的交流多了,“金刚”之间的交流少了,人也变得更合群。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只要发现班上又有形成小团体的趋势,就会对他们进行再次拆分。
二、敲之
对他们适当分化以后,“四大金刚”身上的许多坏毛病还是会时不时再犯,毕竟要他们一下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对他们的言行还要进行必要的敲打,有时候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还需要请他们的家长一起来进行教育,以达警醒的作用。比如小杨同学在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星期,老毛病又犯了,他在路上利用自己是初三老大哥的身份对初一学生进行敲诈,被家长告到学校,由于他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校纪校规,我们叫来了家长一起教育,学校对他进行了处分,由于这件事情其他三位“金刚”没有参与,但我也分别找到了他们,对他们不去帮忙的行为进行了表扬,也暗示了如果参与,会产生严重后果,由于小杨受了处分,心里非常难过,我又发动全班同學给小杨写一封信,孩子们的劝解信写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小杨很受感动。当然其它时候我也会隔三差五地找他们聊天,他们一有新的动向就赶紧找他们,一年来除了敲诈事件外,他们还算比较太平。
三、用之
四大金刚能玩在一起,其实也并非偶然,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运动,特别是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因此运动会和班级三大球联赛里都少不了他们,特别是在学校举行的篮球联赛前,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谈话,利用他们的特长,聘请他们作为班级的篮球教练训练班级其他成员的球类技术,他们也向我立下军令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得了年级第一,着实让大家高兴了一把,当然校运动会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小杨在运动会上短跑100米和200米上得了年级第一,小徐是年级长跑第二,跳远第三,小李跳高第一,小张100米第二,400米第三,由于小杨的优异表现还入选了校队,在市里的比赛中拿了奖,四大金刚在运动会的表现让他们更有了自信。
一个学期后, “四大金刚” 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多了, “小团体” 结构也就相应松散了。 “四大金刚” 的名号依然, 但已经明显融进了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去了。当然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时候,我还时常用这三“招”,孩子们一有拉帮结派的趋势就分化他们,一有违纪现象就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敲打,当有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就给他们创造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招反复使用,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到了初中毕业,这批孩子在我和任课老师的督促下也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成熟,也开始学会真正地找到自己所要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