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雯
摘 要:美术鉴赏课是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科目不仅要考查学生绘画能力,还需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往后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课;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作为组成美术科目的关键部分之一,美术鉴赏课有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准的重要职责,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时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到某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鉴赏课程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等诸多现实因素,美术鉴赏课并未达到其真正的效用,因此美术教师需及时反思自己鉴赏课中的不足之处,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措施,逐步完善美术鉴赏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初中鉴赏课现存问题
其一,学校不重视。当前,大部分学校最在意的问题还是升学率,部分学校虽设置了鉴赏课,但并未重视学生审美水平的高低,而另一部分学校为提升主科的成绩和教学质量,甚至会占用鉴赏课的时间,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美术鉴赏,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其二,鉴赏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学校依旧沿用了传统的鉴赏教学方法,滞后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不相符,教师只是不停讲解鉴赏课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只会被动式的听课,缺乏内化过程,课堂气氛不佳,无法发挥出鉴赏课应有的效用。其三,家长尚未意识到审美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就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多数家长依旧认为美术鉴赏课可有可无,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并未引导孩子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致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受到阻碍[1]。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学校需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鉴赏课并不是对鉴赏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需要格外重视起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全面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全面发挥美术鉴赏课的效用。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美术书法大赛”,邀请优秀美术教师作为评委,将获奖作品展示在學校走廊中,以供学生随时鉴赏,并且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打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审美意识和竞争意识,为美术鉴赏课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鉴赏教学科学化
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引导过程,有着较强的主观性。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对其指导不够及时,学生思维就有可能会迷失方向,削弱鉴赏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需要科学化,在恰当时机,采取启发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其思维迷失方向时予以科学及时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寻找到艺术作品中存在的鉴赏点,使其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美术鉴赏的艺术魅力。例如,笔者在讲解郑板桥的作品《竹石》时,首先要求学生对该幅作品进行鉴赏,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大概体会到作品的美,却无法用语言来进行准确的描述,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说一说此幅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学生就会从中找到鉴赏的突破点,纷纷参与到讨论中,开始积极发言。有学生会说《竹石》传递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学生会说《竹石》表达了清正廉洁的为官形象。随后,笔者为学生简要讲述了此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再让学生进行鉴赏,学生就会准确地抓住此幅作品中关键的鉴赏点,切实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如此一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逐步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2]。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鉴赏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意识,教师单纯的讲解并不能激发学生鉴赏兴趣,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措施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对《吉祥物的设计》此节内容进行鉴赏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对各国奥运会、世界杯的吉祥物进行了解和对比鉴赏,在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国吉祥物,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出特色化的吉祥物,在学生完成设计后,选拔出最优秀的小组作品,并要求该小组与大家一起交流设计理念。如此一来,不仅可在鉴赏课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培养其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认真反思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美术教学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作画技能,还是为了使学生体会艺术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完善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玲玲.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03.
[2]李晓玲.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8,52(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