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写作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水平。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写作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体现的是学生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初中生写作思维能力训练角度出发,寻求突破初中生写作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 写作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一线教师投入巨大精力,但收效甚微的一项语文活动。从学生的写作本质来看,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写作思维能力训练现状进行探究,从而构建有利于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提升的训练内容和策略。目前,国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国内外学者对此课题也有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写作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写作角度单一,思考缺乏深刻性
学生写作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是学生写作思维品质的基础,它反映出学生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初中阶段写作训练多以材料作文呈现。通常材料作文有助于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审题立意。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思维缺少深刻性特征,常常在进行审题过程中,无法从多个角度看待题目。在进行文章的立意各种,缺乏深入的思考,立意相对比较刻板。
2.写作模式化严重,思维缺少创造性
由于我国的考试选拔制度,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教师更侧重写作技巧和知识的传授。这些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模式化和套作。
写作思维品质独创性体现学生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创造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新颖独特素材,进行别出心裁选材。但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在写作中经常选择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材料。比如写关于母爱,很多学生大多都选择在生病期间母亲是如何进行细心的照料。
(二)写作思维技能发展不平衡
1.形象思维能力匮乏
心理学上指出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形象思维发展相对比较好,教师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力求具体、生动以及形象。具体、生动以及形象这是文学作品独有特征。例如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作者之所以可以将冬天的济南呈现在我们面前。他那清新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更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里的山、水、阳光以及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美的享受。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所以比较匮乏。
2.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之所以抽象思维匮乏,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写作结构、审题立意、写作思路不够清晰以及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在前文我们指出所谓的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可以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多少都存在这方面的問题。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需要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才不至于让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不知如何选取合适的题材,进行素材安排,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描述,清楚地显示写作的思路。
3.创造性思维能力缺失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抽取学生的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选材雷同、陈旧、语言表达形式单一、修辞手法使用老套、写作技巧无法灵活使用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反映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缺失。例如,我们学生在写到母爱就会选择妈妈下雨天送伞,写到尊老爱幼就会选择公交车让座等这些常见的材料。
(三)写作动机功利,态度消极
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的班级,通过与这些学生交谈,学生写作态度并不是特别的端正。这是由于初中生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写作动机大多是来源于教师写作任务的安排。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进而对于写作的态度较恶劣。这几种态度在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第一,学生写作为完成习作任务,由于缺乏广泛地阅读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写作内容东拼西凑。第二,新课改以后很多学校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设置了学习小组。同样所在的学校也设置了这样的学习小组,很多学生在写作课上,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激活思维的火花,但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通常认为写作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很少进行交流,导致在写作过程中思维过于狭隘。第三,学生缺少作文修改和教师批改后二次作文反思。当教师对该作文进行反馈之后,学生也仅仅只是关注到批改的等级,很少进行作后反思。这样的写作态度阻碍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发展。
二.写作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一)学生写作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写作训练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但从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能力学习。传统的写作教学不太重视思维训练,很少关注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因此,围绕写作思维品质特性,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思维品质训练策略。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题目超市
写作题目超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写作命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选择一组写作命题。小组成员之间针对该组写作命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分析提纲,将该提纲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集思广益,训练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训练写作思维能力深刻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力量,训练写作意志力。
2.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拟题
学生是写作主体。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我们可以将本学期的写作计划和要求告诉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写作计划和要求进行作文拟题。全班同学每个人参与其中,可以拟定8-10个题目。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拟定题目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帮助学生确定本学期训练题目。在引导学生确定本学期训练题目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命题的意图与想法进行介绍。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另外一个方面学生依据写作计划和要求进行拟题,这样也训练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深刻性。
3.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现在,我们在初中阶段写作题目多以材料作文为主。通常材料作文命题具有多向性。教师要在平时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打开自己的心扉,对写作题目进行多角度审题立意,并且谈谈自己审题立意的看法,同学之间进行品评。
4.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这些相关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平时训练中正确认识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使用。在写作课程上,教师鼓励学生可以通过片段进行描写,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5.灵活安排写作内容,巧妙甄选写作素材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写作内容和写作素材详略的巧妙安排可以帮助合理的呈现写作结构。例如学生在写作一篇写景色的文章,就可以按照地点转换顺序进行写作,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放矢。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在阅读中进行素材积累,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存储丰富的素材,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取,能够更好去表达文章的内容。
(二)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写作思维技能训练主要是从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訓练。具体思维技能训练策略如下:
1.激活学生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
联想就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到的此一事物又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就比如由山想到了河,由水想到鱼。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增加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能力训练。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形象思维
情境教学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教师可以根据写作课程安排,巧妙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训练。例如在讲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是关于描写家庭的和谐之美。那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夕阳西下,一家几口户外散步的场景,那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苍穹,三代人走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之中,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针对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以及分类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例如在初中阶段,我们会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说明文这种文体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介绍。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凭借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于客观现象进行抽象加工,进而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描述。
(三)创设写作任务情境,激发写作动机策略
心理学指出: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是源于学生对生活实际中情感激活以及和他人进行交际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也知道写作思维能力本身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我们真实写作教学中,立足作文教学的本身,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写作是为了自我的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指导过程总,我们必须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那么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立足现有的课堂环境之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写作思维能力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写作活动过程中。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写作活动的核心,虽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思维能力培养,但是仍然缺少一个有效的写作思维能力训练体系。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洪宗礼.想象是一个总开关——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3]张红香.审视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仁[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作者介绍:王丽莹,南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