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妮
【摘 要】目的:研究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气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其中对比组患者(n=40)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n=4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气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10%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3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气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集束化气囊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14-01
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原因就是充分确保患者呼吸畅通,确保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和对二氧化碳的排泄。人工气道前端外壁会设置气囊,充气后能够确保封闭气道潮气供给量,同时还可以气道避免患者误吸分泌物,降低患者出现给感染的概率。但是如若没有对爱气囊进行科学护理则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气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患者均40例。其中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共有16例,年龄范围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5±2.43)岁;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气囊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年龄范围在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4±2.37)岁。
注:本次研究排除已经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排除存在语言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调整3次气囊压力,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充压力。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气囊护理:
(1)做好气囊压力检测:护理人员可以利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法做好气囊的压力检测工作,确保气囊内压力正常。护理人员需每隔4h对患者气囊做好压力检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气囊压力。
(2)鼻饲前气囊压力监测:胃鼻管通常情况下是造成患者出现胃食道反流的重要因素,同时气管插管會造成气囊上方存在大量口咽分泌物,如若压力不足则会引发细菌下滑到肺部。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鼻饲前气囊压力监测,当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时则需要及时补充压力。
(3)吸痰后气囊压力监测:大部分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会出现呛咳现象,故患者会出现气道峰压增高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需尤为注意患者在变化体位时以及更换气管套管过程中的气囊压力,做好及时调整。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x±s)进行计量资料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对比,结果用X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10%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3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表1: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行机械通气,确保呼吸顺畅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的和严重并发症,该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会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行集束化气囊护理,以此将气囊气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气囊气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气压对于降低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率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10%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3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气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云云,卢蕊.ICU机械通气患者运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9,21(4):379-382.
[2]高原.ICU人工气道患者囊压的管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在VAP的预防中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2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