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就是指将写作教学生活化,在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多地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并将一些所想所感写进作品中,增加写作的深度并且丰富作品的涵盖范围。尤其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年龄较小,阅历尚浅,很多时候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前进以及社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小学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写作教育的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尚浅,更多时候接收和学习的知识都局限于教材上,虽然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不利于学科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学习。所以本文就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展开浅述。
一、生活化教育对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的意义
1.吸引学生写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有的时候是较为头痛的一门课程,因为有需要阅读大量内容进行分析的阅读理解,还有根据要求写作并且有字数要求的作文,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并且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展开对学生写作教学工作。生活化的教育开展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我们所在的大环境就是生活,并且在这个大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以及产生的都属于生活的范畴。并且教学一直坚持着“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原则,也就更加确定了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2.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教师以及家长常常讲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而社会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足以见得生活的广度和宽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写作上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内容较为空洞,很多时候都过于传统和拘束,局限在教科书以及一些特定的材料上,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当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后,学生的思想和视野都会被拓宽,尤其是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主要的是,一旦加入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认知,学生可以写的内容会增加并且不断丰富。
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1.注重对学生生活化语言的指导
因为学生阶段的特殊性,小学时期的学生通常寫作的类型都是记叙类文章,很少存在议论类,这也就减轻了学生对写作语言和技巧学习的压力。但是即使如此,学生在平时的记叙类文章写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描写故乡时,会用一些过于华丽的辞藻,这种修饰文章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采用的写作语言往往是不被肯定的,最后的写作作品也没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要注重对一些生活化语言的引导和归纳,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在写作之后及时对一些问题进行记录。例如,学生在描述故乡的芦苇荡时,要注重对描述词语的使用,例如多使用“簇拥摇曳”“繁茂成荫”“万头攒动”等,都可以描写芦苇荡的多和轻盈,避免学生使用一些过于华丽的辞藻,反而削减了乡土气息和对故乡的怀念。
2.进行情境教学模式
生活化就是将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记录并转换为书面文字,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开展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布置人物性写作任务“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当天或者近几天的对话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列举一些事例并刻画以及丰富人物形象。这样也利于学生对周围人物以及事物的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以及积累,尤其是对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感慨,利于一些独特见解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当堂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一些话题的开展,并且让学生记录下来,增强记忆力,在沟通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积累,并且产生新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3.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教师要与学校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定期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例如去公园踏青,一方面可以增加师生间以及同学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公园的一草一木进行近距离的观赏,探寻实际生活中的花草与教科书中的异同,并且不断探索新的发现。除去公园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很多公共场所,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加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发现。
就目前看来,学生写作的生活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等,但是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以及学生的配合下,生活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写作工作的开展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也会更加细腻,认知也会不断提升,继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昌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3).
[2]易晓华.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3).
[3]丛蓉.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4).
注:该文为2019年度白银市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BY[2019]G085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剑云(1985.11—),女,汉族,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人,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本科学历,现为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教师,二级职称,研究专业: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