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及突破方略研究

2020-11-09 03:09蔡云清李碧珍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瓶颈高质量发展

蔡云清 李碧珍

摘 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民营经济仍面临着发展增速趋缓、投资意愿走低,企业家信心不足、创业创新动力不强,以及民间投资“造血还债”能力下降等现实困境。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需全面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民营企业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构建“亲企清政”的新型政商关系;做好思想引导,促使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企业家精神和顽强生命力,全面推进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突破方略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20)04-00065-07

一、问题的提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相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1]“两个都是”[2]“三个平等”[3]“自己人”[4]等观点,科学地回答了怎么看待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人士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汇聚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因此,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亲企助企”政策体系?如何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提升民营经济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何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拓宽民营经济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引导民营企业再创发展优势?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创业干事的“精气神”?使民营经济更具活力,供给体系更好地契合消费者需要,让有效供给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人士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其繁荣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有利于汇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有利于取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成功。

(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状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穩定繁荣。

1.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因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决策执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迅速发展起来。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占235家,占比47%,民营企业数量在500强企业的占比连续上升[5],创造了五成以上的税收、近六成的GDP、约70%的出口和80%的就业岗位。到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137.2万户、私营企业3067.4万户,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部分民营资本不断流向文体教育和卫生医疗等公益事业,推动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健康。总之,民营经济不仅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在经济总量提质增收、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民营企业500强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我们从近6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发现,民营企业500强绝大多数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通过立足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持续占据着重要地位。2013年至2018年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1.02、13.82、17.3、23.39、28.19、34.61万亿,6年增长2.14倍;营业收入总额分别达到13.21、14.69、16.15、19.36、24.48、28.50万亿,6年增长1.16倍;税后净利润分别实现4980、5920、6980、8350、11,320、12,900亿,6年增长1.59倍。上述数据说明在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民营资本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仍实现了资产总额、营收总额、利润总额的持续增长,已成为民营经济的主要支撑。

3.民营经济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民营经济在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有八成以上的新产品、超过七成的技术创新、超六成的国内专利发明产自中小微企业,其中约95%源自民营企业。可以看出,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产品与要素供给结构,增强以健康、绿色、智慧为特征的高端产品有效供给,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力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创新,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

4.民营企业转型成效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国家密集出台的政策支持下,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指引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力促制造业企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加大对民营纺织服装、服饰业、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行业的清退力度;同时我国500强的民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制造”“制造+服务”“制造业总部经济”等全新数字化经济模式,加快企业转换升级的步伐。截至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中三产入围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17家增加到157家,92.80%的企业加速转型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

5.新兴市场拓展成效进一步凸显

根据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15年我国约有120家民营企业能够进行“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的智能化产品的生产;132家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160家能够通过提供远程维护、实时监测等服务来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195家能够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开展智能化生产;225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开放创新模式。此外,数据还显示市场盈利较强的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三者分别达到了18.88%、23.10%和25.13%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见,在国内国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实际问题突出的环境下,民营企业也能够积极把握机遇,精准定位、布局谋篇“互联网+”所带来一系列新生业态和新兴模式,为民营经济注入转型升级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关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人士是当代社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群体之一,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稳定关系到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关系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6],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

1.企业家主体培育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

一般而言,供给侧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和制度等五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劳动和技术监管,创造全新供给方式,其本质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的首创精神。从这些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发现,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生产力的“硬件”要素,曾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现出强劲的支撑力,但在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明显滑坡;创新、制度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软件”因素,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并推动中国经济形成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家作为最具创新精神和才干的特殊人才,他们除了具有独到的眼光,能够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之外,同时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承担风险,能够组织资源开发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是创新的最好促进者、最终实现者,也是推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主力军。因此,只有抓好企业家主体培育、企业家精神塑造这个着力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抓住牛鼻子,才能带动民营企业家们积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主动“降成本”,全力“补短板”,谋“创新”求“突破”,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健康政商关系的形成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人士主流健康积极,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7]。比如,个别民营经济人士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机会,钻制度漏洞、打法律擦边球,或凭借其与政府及其官员建立的特殊关系,以利益输送的方式贿买公共权力,争夺政策红利;或违规进入人大、政协,维护既得利益,寻求政治庇护;或干预基层民主,以谋求不当利益。此类突破商业伦理底线的行为,既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8],损害了公共利益,又毒化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恶化了政商关系,对我国的政治生态、政治秩序、政治参与形成了不良的影响[9]。此外,还有少数企业家专业知识欠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民营经济人士思想观念多元化、经营理念仍较保守[10]。民营经济人士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亟须通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的更加融洽而健康的新型政商关系。

3.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关乎社稷稳定、百姓福利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代力量,年轻一代的民营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股份制公司中的自然人股东、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新一代人士。从思想状况来看,年轻一代的企业家爱党爱国,认同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新时期我国伟大的创造性战略举措;但认知不深,且极易受西方社会政治思潮影响;对宗教普遍持宽容态度,但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有偏差;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问题意识,但又对中国国情不够了解。因此,要进一步关注年轻一代人士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破解民间投资分化棋局

民间投资是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进入2019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也出现略微下滑。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全年民间投资4.7%的增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略有下降。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数量在中国前500强企业占比连续上升趋势中断,民间投资区域分化明显,投资增速前十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南、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后十位则主要在西北、东北地区,近三成的西部投资近年来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此外,民间投资在行业上也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首先,传统制造业民营经济投资乏力;其次,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互联网、信息传媒等新经济领域。民间投资步入十字路口,如果任由其“自由”生长,民营经济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衰退。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甚至已经成为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够引导民间资本逐渐退出产能过剩领域,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及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领域更加活跃;才能够使民间投资由无效逐步转化为有效,从盲目走向理性、实现提质增效的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破解的瓶颈分析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也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但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化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营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速趋缓、投资意愿走低、企业家信心不足、创业创新动力不强等困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民间投资瓶颈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11]。我国从2006年到2015年间,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比重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但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例出现了近10年罕见的连续下滑。整体而言,2016-2019年民间投资增速分别增长了3.2%、6%、8.7%和4.7%,虽然2018年占比有所回暖,但总体民间投资的带动能力仍然有限。2019年受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国际保护主义严重、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变化等影响,民营企业对长期投资、较大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型技术投入还持观望态度。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金融信贷的收紧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民营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企业家思维瓶颈

民间资本作为经济活力的不竭源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支撑,一直以来在促转型、求创新、稳增长、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对于企业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在“存量”上提升和“增量”上创新?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何通过“需求侧”调研,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模式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发展阶段和自身眼界的局限,企业家对企业转向在新时期、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认知不足,理解还不完全到位[12]。此外,在进行投资方向选择时也心存顾虑,存在融资困难“不能投”、盈利过低“不想投”、投资不明朗“不敢投”的心理,普遍存在面对转型升级“不能转、不想转、不敢转”的状况。民间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投资增速和企业家信心出现大幅的下滑,必将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亟须高度警惕。因此,提振民营企业家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长期信心,已经刻不容缓。

(三)生产要素成本高企瓶颈

在中国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包括劳动力、技术等在内的各生产要素价格和融资成本、流通成本的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缺乏设备、土地、厂房等抵押物,信用评级低,贷款利率上浮水平较高,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是以民间借贷融资为主,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铁腕治吏,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却出现了以反腐为借口,对民营企业家“退避三舍”,在提供正常服务和发展环境上缩手缩脚,而一些企业家遇到困难也不敢去找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四)PPP模式亟待进一步推进完善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是当前地方政府吸引社会投资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力推的一种投融资管理模式,旨在打造一个政府和私人投资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但在具体实施与推广过程中,PPP项目推介规模扩张较快,签约和开工率偏低等问题突出。据赛迪智库的研究显示,目前国内PPP模式的签约和开工率都较低,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庫数据显示,2014至2019上半年,全国累计9036个项目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投资总额约13.6万亿元,但累计实际开工项目3466个,仅占总数的38%。这说明作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机制,PPP亟须进一步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PPP市场,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的发展空间,释放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亲企清政”的新型政商关系

“亲”“清”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型政商关系的凝练解读与高度概括,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政商关系必须遵循的规则与伦理[13],涵盖了政商之间“亲密”而不失“分寸”的和合思想和内在联系。

1.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价格收费管理等领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完善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快构建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营运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2.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通过规范、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界定部门单位的行政权力,建立权力清单,实现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规范权力运行。以权力清单为基础划清领导责任与监察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同时列出责任清单,实现政府“法定责任必须为”[14]。三是加强对行政权责清单的编撰、审查和统一管理,建立权责清单管理的同步更新与长期监管机制。四是完善权责制约监督机制。加紧权力事项、责任事项、追责情形“三位一体”权责制度的构建,促进权力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3.打通政策落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一是要通过抓典型、严问责,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二是积极建设和管理政府网站,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构建起一个能够全面、主动、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的政府网站,使政府网站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三是加大免费培训和送政策上门的服务力度,使民营企业家能够紧扣政策优惠信息,提高其解读和政策运用能力。

4.创新商协会服务模式

商协会作为社会化、市场化的组织平台,具有沟通政商的平台优势。一是通过商协会组织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学习我国政情经情,帮助民营经济人士正确认识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补短板”政策所蕴含的商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从质量和效益两个方面增加有效供给,补齐短板,推动企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坚定信心、守法诚信”示范商会活动,提升民营企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做维护良好社会风气、构建“清”“亲”政商关系的表率者和实践者。三是激励企业家担起办好企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责任,鼓励企业家带头献爱心,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拓宽民营经济投资的领域和空间

1.加强对民营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引导

一是引导民营企业紧盯国际市场新变化,促使其加快产品优化、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显著提升供给效率和质量,积极“去”。二是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对接高端产业项目,拓展价值链,加快民营经济技术革新、品牌扩展、产品衍生、管控升级等,主动“降”。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全力“补”,做好核心科技、顶层技术的“乘法”与“加法”,加强供给体系的提质增效,做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2.推广PPP模式

一是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的纽带作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做大做牢基础设施和传统产业、社会公益、资金支持、经贸互通等领域,大大拓展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边界和涉及领域。二是积极引领民间投资通过多种形式、诸多渠道参与国企改革重组,资金支持雄厚、文化底蕴深厚、技术条件优越、管理方式先进的民营企业可以借此方式做大做强,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通过拍卖、租赁、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置换,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为民间投资的发展腾出空间。

3.加大统一战线助推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

一是要加快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法律体系。加快资源整合,建立以国家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领馆为平台且联动地方的国家级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我国的国际化投资咨询服务机构,提高政府和社会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利用统战系统的建言渠道,促进政府加快研究提出税收、外汇、金融、保险、人才培养及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和能力。三是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制定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细则,推动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优势产能转移,促进民营企业结构升级。

(三)引导民营企业再创发展新优势

1.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

一是要合理使用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诸多经济杠杆,规划引领民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景[15]和方向。二是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促进减税、降费、融资等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性、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要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降低民营企业用工、用能、用地以及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大在研究开发、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等硬件设施建设,借助现代化的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民营资本的经营范围和触达能力。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以及政府的公共技术平台合作,共享硬件资源,出台合理高效地匹配人才和分配资金的政策举措,缓解潜在的民营企业家的流动性约束以促进民间创业活动。

3.重铸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民营企业“产业报国”的必然选择。一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强化商品质量,融合私人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打造市场热销的品牌,推动民营企业促转型谋创新。二是要引导各类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做专做精零部件产品,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三是要积极探索“技工院校+职业训练院”的改革发展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层次需求的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

4.着力提高民营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深入跟进民营经济人士的品格信仰教育活动,加强年青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引导和培育力度,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改革开放新时代血液的企业家团队。二是推动“新生代企业家”素质工程建设。通过强化实践锻炼,鼓励新生代企业家接班人到企业一线基层锻炼,到其他优秀民营企业挂职锻炼,到知名外企体验锻炼,提升新生代企业家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实践经验和应对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政策广纳贤才,构建起民营经济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完善机制,探索建立人才与资本对接平台,打造有利于开展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社会环境。

(四)提振企业家创业干事的“精气神”

1.创新统战工作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配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系列行动计划的战略实施;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和销售模式等革新,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推进统战工作进园区。深入解读、及时反馈和高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诸多制约瓶颈,帮助民营企业坚定理想信念、走出发展桎梏、步入良性循环。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联教育培训、信息宣传、融资担保、法律维权、校企合作、政企沟通等方面作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2.依法保护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分析研判,突出打击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二是要继续修改和完善有助于促进民营经济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大数据时代侵犯知识产权新型犯罪研究,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民营经济自主创新成果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是加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思想觉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新时代民营企业接班人做勇于开拓、尊法懂法、爱党守信、乐于奉献的表率者[16]。二是督促民营企业依法生产经营,

照章纳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17],促进企业运营、劳动关系、内部秩序协调稳定发展。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通過联村、包组、包户等模式,在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参与精准扶贫。同时,鼓励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在改善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下功夫,为帮扶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03-05.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1-13.

[3]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EB/OL].(2016-03-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4/c1024-28173123.html.

[4]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侧记[EB/OL].(2018-11-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01/c1024-28173123.html.

[5] 吴小燕.十张图看懂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 民营企业影响力扩大[EB/OL].(2019-09-10).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910-1e150e4c.html.

[6] 朱浩铭.新常态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7] 徐志南,卢彩翔,俞凤琼.福建省工商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商会实践[N].中华工商时报,2016-06-13.

[8] 王峻峰,杜京彧.多措并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N]. 河北日报,2016-06-22.

[9] 杜京彧,彭龙杰.辛集市多措并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N].河北经济日报, 2016-07-11.

[10] 关于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N].河北经济日报,2016-02-05.

[11] 叶晓楠,张云歌.中国民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8-26.

[12] 靳生.安徽省工商联:提振民企信心 激发创新动能[N].中华工商时报, 2016-02-22.

[13] 徐志南,卢彩翔,俞凤琼.福建省工商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商会实践[N].中华工商时报,2016-06-13.

[14] 探索推广“负面清单”管理 创造企业“宁静经营”环境[N].河北日报,2016-02-05.

[15] 春花.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73、75.

[16] 张燕红.统战工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1):81-88.

[17] 杨卫敏.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5):4-17.

责任编辑:龚万达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瓶颈高质量发展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