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彬 刘雁翼 陈浩
摘 要:为尽快推动兴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供水安全和供水服务,为推进兴国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工程供水保障程度、工程规模、工程长效运行、水源保护等方面对兴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评估;城乡供水一体化;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2-0078-03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 and large-scale water supply project of Xingguo County as soon as possible,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water supply security of the whole county, realize tha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an enjoy the same water supply safety and water supply service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Xingguo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status quo of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in Xingguo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 supply security degree, project scale,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situation assessment;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countermeasures
1 概述
兴国县位于赣州市东北部,东倚宁都,东南邻于都,南连赣县,西邻万安,西北界泰和,北毗吉安市青原区、永丰,连接吉泰盆地。地处东经115°01′~115°51′,北纬26°03′~26°41′之间,全县东西长84km,南北宽71.5km,土地总面积3215km2,其中山地面积为2240km2,占总面积的70%,是中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江西十佳魅力新城”之一。农村饮水切实关系到农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兴国县自2011年开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1]一期工程,当前,安全饮水问题依然是兴国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和创新机制,打破“一地一水”等传统农村供水方式的弊端,通过采用城市管网延伸、区域供水互通、提高乡村供水标准等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供水状况,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在管理、服务、水质、水价等方面同标准,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兴国县农村供水现状评估
近年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兴国县综合采取新建、改扩建、配套、联网升级等措施,建设大水厂,构建大管网[2],农村供水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供水在工程供水保障程度、工程规模论证、工程长效运行、水源保护等方面的短板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下,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与城市供水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1 工程供水保障程度方面
(1)工程建设标准低,供水稳定性和安全性水平仍不高
受阶段性政策出发点、资金投入、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投资标准不高,供水工程布局和设计不合理,既影响供水成本也影响有效管理,更影响农村居民享受到充分、均等的供水服务。经调查统计,现状兴国县共有农村供水工程49661处,其中设计规模1000m3/d以上工程仅21处(包括县城水厂),供水人口33.88萬人,占总供水人口的52.9%,农村供水仍以小型工程为主。现状除这些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配备相对较完善的水质净化设施和消毒设施外,绝大多数小型单村供水工程因规模小,投资少,水厂设施简陋,无完备的水处理和消毒设施,普遍无水质监测设备,水质合格率低;同时部分乡镇农村管网存在布局不合理,供水设施老化,管网漏水严重等。
(2)水源保障率低
一方面水源水量保障率低,现状供水区内以水库为水源的工程仅有3个,其他工程主要以提取小河流地表水或山泉水为主,部分工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由于缺少控制性蓄水工程调节,不具备蓄丰补枯的能力,遇到干旱年份,河流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大部分工程取不到水或取水流量减小,水量保证率基本在 80%左右,有16%的工程存在枯期水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水源水质较差,根据本次调查,长冈乡、鼎龙乡、兴莲乡、良村镇等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存在浑浊度、锰元素、铁元素、总氮超标现象,水质劣于Ⅲ类,水质不满足集中式饮水源地水质要求;另外,县城水源单一,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县城水源为长冈水库,水源单一,万一发生突发事故,覆盖范围内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将遭受威胁。
2.2 工程規模论证方面
(1)设计供水规模远大于实际供水规模
大多农村供水工程设计时未考虑农户用水意愿、人口流动、承受能力等因素,导致工程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水厂运行“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工程不能良性运行,甚至停运,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据统计,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设计规模为8.70万m3/d,而实际供水规模仅仅为5.77万m3/d,仅占设计供水规模的66.4%。主要原因:一是可选使用水源多,自来水用量少。兴国县作为南方丰水地区,河流、湖库、地下水等可选使用水源较多,从当前农村生活实际上看,农户一般都有几套用水方案,很多家庭都有备用水源,为了节省水费,通常仅在做饭、饮用时用自来水,洗衣、洗澡、冲厕等使用其他水源,实际人均用水量远低于设计值;二是外出人口多,平时农村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或创业,常住人口往往不足户籍人口的一半,平时用水量很少;三是考虑到自来水入户需要一定的成本,现状集中供水对于部分农户可有可无,所以长时间没有接入自来水的意愿。
(2)现状供水工程与农民用水要求不适应
虽然农村供水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与城市供水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电在农村越来越普及,居民用水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状由于供水工程存在的供水压力不足、水源保证率低、水质合格率低等问题,供水安全无保障,造成了农民不满,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2.3 工程长效运行方面
(1)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全县现状农村供水工程绝大多数为农饮安全工程,前期建设中各地积极性很高,主动争取项目,工程建成后,普遍“重建轻管”,工程效益、运行好坏无人过问。运行管理问题突出,民营自来水企业因陋就简管理不规范,国有供水企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化运用程度不高。山区众多的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多以群管为主,管理水平低,大多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单位,日常主要为镇(乡)政府、村委会和个体经营户,一般千吨万人工程管理人员为2~3人,万人以下工程管理人员基本为1人,管理人员配备不够,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更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机制,管理和服务水平低,管理设施条件一般,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效果不显著。
(2)水价较低且难收取
受农村供水点多面广、供水人口分散、供水量不大等特点影响,农村供水工程投资大,管理成本较高,但现状农村供水水价普遍较低,难以实现成本水价,而农村供水运行成本却远高于城市水厂,农民普遍对水价格较为敏感,提高水价,就会导致更加少用或者不用自来水,且水费收取困难,工程难以长效运行。另外,老百姓期望享受用水福利,喝“福利水”和“大锅水”的思想在农民中大量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水费收缴难度。
(3)运维费用难保障
运行管理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是构成水厂成本的主要部分,这些费用落实与否是保证水厂正常运行的关键。兴国县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数量多且分散,大多建设年代早,很多工程存在“三低两高”(三低: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低、水质合格率低,两高:出现问题机率高、报废率高)问题,维护费用相对高;而且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往往抗灾能力差,一旦遇到轻度的灾害,就直接影响正常供水,需要经费立即维护。而水厂水费收入,加上各级财政的补贴,还远保证不了工程的正常运维,加之兴国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底子薄,投入农村供水的运维费用有限,难以建立起农村供水工程维养经费的政府财政补贴渠道。
2.4 水源保护方面
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比例仍不高。据统计,目前兴国县已建千人以上工程102处(包括县城工程),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的工程为55处,占已建千人以上工程的53.9%。其中万人以上工程21处,目前已全部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千人以上工程81处,尚有47处未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比例仍不高,主要由于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量大且较分散,水源保护观念仍不强,水源保护难度大,供水安全性差。
3 兴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对策措施
3.1 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
通过供水管网延伸、改造、配套、联网等措施,统筹解决部分地区因工程标准低、规模小、老化失修以及水污染、水源变化等造成的农村供水问题。集中供水工程全面配套完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进出厂水计量设备和“一户一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安装预付费智能水表)。千人以上工程全面推进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落实“划、立、治”措施。万人以上工程全面推进水质化验室、水质状况实时监测、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等建设。到2035年,全县百人以上工程均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1)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改造
在健全合理水价水费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发行政府地方债、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依托可靠和优质大水源,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要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对受地形限制、人口分散等因素制约无法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的地区,可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管网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以区域为中心重点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
(2)小型供水工程建设改造
在不具备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区域,尽可能的通过兼并、联网整合,建设或改造一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进一步减少小型工程数量。改造主要针对2005年及以后建设的工程。
3.2 加强运行管护,健全机制体制
一是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强化农村供水设施保护,分级明确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进村管网以上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供水单位,村级管网及附属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受益村委会,入户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用户,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二是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的举措,通过加强水费征收等措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及维护经费。对于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维修养护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应以县为单元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所需资金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筹集,以确保长效良性运行。
三是健全县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管理技术服务体系,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市场化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相关供水单位维修养护能力不足问题。推行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运营。鼓励通过依托区县城公共供水企业和区域性规模化供水企业或者单独组建等方式,成立區县级或区域供水公司,承担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经营管理工作,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对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可区县打捆或按乡镇组建管理公司管理,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维护社会化专业化。
四是建立健全水价机制。针对农村供水工程特点制定分类水价、实行阶梯水价。对于千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按照营业性用水、生活用水等不同用途,由物价部门牵头,采取价格听证等形式,合理测算核定水价;对于千人以下的供水工程如引山泉水、提地下水等不同工程类型由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针对困难人群、供水成本高的工程,不进行水费的收缴,对供水工程正常运行进行相应的配套财政补助。
五是开展关键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人、净水员以及水质检测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技术培训,显著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由县级水利部门负总责,抓好水质检测人员和水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关键岗位人员长效培训制度。
六是强化监督检查和宣传科普,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充分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新闻报纸、互联网、宣传册、宣传栏、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着力提高农民对农村供水安全的认知水平,引导农民自觉管理和爱护工程设施,主动缴纳水费,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以及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兴国县农村饮水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没有根本扭转兴国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的局面。文章从工程供水保障程度、工程规模、工程长效运行、水源保护等方面对兴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并从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运行管护、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十四五”是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兴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对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价、同服务”、推进兴国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发布《关于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J].给水排水,2020,56(06):167.
[2]王妹凤.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思路[J].水利科技,2020(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