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建设探析

2020-11-09 02:53蔡萍
锋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工匠精神

蔡萍

摘 要:艺术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管理体系中,对于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内涵,从而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将对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内涵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将其融入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标准创新

1 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内涵

我国传统工匠精神主要是指技艺的祖辈传承,它是一个继承发展、精益求精的过程。而现代社会倡导的工匠精神则更多的偏向于技术的专与精研究,即专于自身专业领域,并紧跟时代发展速度进行创新发展研究。在现代化社会,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劳动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必备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为院校教育创新改革提供新思路,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秀匠人的产生也并非朝夕之功,它是经过长时间锤炼、持续性钻研,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长来的。因此,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内涵更倾向于各个专业领域的劳动者秉承匠心,精益求精,持续优化提升自身技艺,推动该行业的创新发展。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实结合的实践精神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真实性的唯一准则,因此,理实一体化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征之一。自步入现代化信息时代以来,事物更新换代频繁,传统理论知识已经无法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新型难题,因此必须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并将人们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行为,发挥精神的现实作用,攻克遭遇的诸多难题。

1.2 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

工匠精神会促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持续进行技艺钻研实践,并从累积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理论精华,实现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领域的发展进步,创造出新型现代化技术产品。

1.3 求实创新的匠人灵魂

求真即求真务实,以实际为基础;创新则是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探索,与时俱进,研发出新型产业成果。求实是创新的实践基础,创新则是长期坚持求实的迸发呈现。在行业实践中,则表现为不局限于已有技术,积极进行科学研发,持续发掘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索针对性解决办法,严于律己,不断提升,实现自身与行业的共同进步。

2 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2.1 有助于优质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屡有发生,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不能迅速融入企业工作,需要企业重新进行人才培训,此种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体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也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接轨,也可以塑造学生的匠人精神,并进一步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磅礴的动力基础,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

2.2 有利于院校教学成效的提升

艺术类院校作为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院校的教学成效直接决定着我国艺术领域人才的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引导高校将培养艺术匠人作为教学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够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与年剧增,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就我国艺术类院校教育现状而言,其教学成效仍然存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艺术类院校未给予基础研究以足够重视,造成院校学风较为浮躁,且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其次,我国艺术类院校多将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教学主要内容,未结合本土优秀艺术文化進行创新融入,致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院校作为育人机构,必须紧跟时代前沿发展步伐,及时进行教学理论及实践更新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艺术人才。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促进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发展完善,并为艺术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实现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推动艺术领域发展进步。

3 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建设策略

艺术类院校的核心工作便是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类人才,其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就目前艺术类院校教学现状而言,教学质量提升是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若要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类院校应该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并制定高水准的教学管理措施,践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方式。将工匠精神融入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实现艺术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灵活协调、有效监督,为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优质、规范化服务。

3.1 结合教学管理现状明确教学管理思路

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其首要问题是教学管理缺乏连续性,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管理思想缺乏稳定性。其次,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看似健全,但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方法老旧,可实施性弱的现象层出不穷,实际管理效用极低。再者,院校未给予教育管理以足够重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技能,致使管理效率偏低。因此,艺术类院校应该以工匠精神为指导,结合院校教学管理现状,明确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教学管理思路,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更新健全现代化教学管理机制,实事求是进行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3.2 以学院特色为基础制定科学教学管理目标

教学管理是服务于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保障院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环境都获得了显著提升,但是教学管理工作却有所落后。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优质艺术人才,因此,应该在学院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工匠精神,制定科学教学管理目标,并进一步细化教师及教学管理践行准则,以切实保障教学成效,为社会发展输送优质的艺术类匠人。

3.3 融合工匠精神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系

艺术类院校若要提升自身在教育领域内的竞争力,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理念、教学特色、主要专业、就业方向、办学层次等方面内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提升措施,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保证上述措施切实践行的关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我国各个行业领域都将工匠精神作为主倡精神,而作为向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高校,更应切实践行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出求实创新的中流砥柱型人才。因此,艺术类院校应该融合工匠精神,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系,以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等工匠精神理念为教学管理主要理念,设置科学教学管理机构,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监督制度。

4 小结

工匠精神倡导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专注不移的精神理念,将其融入艺术类院校教育管理标准体系中,能够促进院校艺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艺术类专业作为实用型专业,其与社会发展进步息息相关,艺术类院校作为此类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其承担着输送优质艺术人才的重要社会责任,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紧跟艺术理论发展前沿,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具备专注、务实、创新等匠心思想的优质艺术类人才,以促进我国艺术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琳.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7,(14).

[2]徐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张欧.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效性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12).

[4]于瑞,倪晋尚.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与方法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5]唐好.工匠精神在高校艺术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基于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视角[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工匠精神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艺术类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