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摘 要:林基路是新疆学院教务长,为新疆学院制定创作校训、校歌。梳理林基路在任远中学期间、东京留学期间、赴任新疆期间三个阶段发表的文章看他思想的变化。探讨林基路思想的教育价值,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林基路;文章;思想政治教育
林基路1916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都斛大纲村,原名林为梁。从一个爱国主义青年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林基路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从整理他本人的原始资料中发现他还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早年写过多篇文章,创办过文学社团、编辑杂志、排演话剧等。本文通过梳理林基路在任远中学时期、东京留学时期、赴任新疆时期三个阶段发表在报刊上的原始资料,试图追寻他的思想踪迹。
1 在任远中学的学生时期
林基路1928年从达人小学毕业,考入台山任远中学,在1930年至1931年担任台山任远中学学生会主席和校刊《骆驼》的主编期间,分别以唯凉、威 灵、零如、公子、畏冷、为零、蕙苓、如零、露莎等笔名发表文章16篇。文章内容多以针砭时弊为主,体现出少年林基路不畏强权,同情劳苦大众的立场。林基路出身律师家庭,家境富裕,但一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他们奔走呼告,同情苦难的民众。人家称他为“公子”,他的解释为“公众之子”,何乐而不为?这段时间发表的文章有:唯凉(林基路笔名)于1930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旅行广海海晏日记》、威 灵(林基路笔名)于1930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我们都在都斛》、零如(林基路笔名)于1930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筹建任远中学校舍》、林为梁于1930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怎样完成三民主义的台山社会?》、林为梁于1930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当前教育的动向》。林为梁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有志者跑向这边来》、公子(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自由神》、公子(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劳动者的凶手》,威 灵(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除夕》、畏冷(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兵》、为零(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死》、林为梁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罂粟课文及其教师》、林为梁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只有一战》、蕙苓(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十月间》、如零(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现代婚姻论》、露莎(林基路笔名)于1931年发表于《骆驼》半月刊的《世界经济恐慌的展望》。
由此看出林基路在学生时代就善于以笔为武器,针砭时弊,抒发心中愤懑之情。关注民生,百姓疾苦,为天下劳苦百姓奔走呼告。《劳动者的凶手》揭露了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工厂主如何戕害一对热恋中的年轻情侣,《除夕》描写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阶层矛盾以及旧社会趋炎附势的恶习导致一个善良青年的悲剧。《兵》、《死》等剧则用犀利的笔锋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自由神》则表达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奠,英灵化作自由神帮助黑暗中的青年寻找光明之路。《当前教育的动向》则表达新的教育应该是大众的教育,与劳动紧密结合,是在大众怀抱中的教育。此外还有《罂粟课文及其教师》、《世界经济恐慌的展望》、《现代婚姻论》等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及腐败以及迫切想改变不合理社会的愿望。《只有一战》中明确表示“只有一战!战则胜,不战则死”为当时中国局势发出呐喊,和日本的对决中,国家“只有一战”才有希望。呼吁当局看清时局,为民生福祉考虑。年仅15岁的中学生林基路志存高远,为民众奔走,懂得关心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他们鸣不平,为后期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反映出早期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出身富裕家庭但不满时局黑暗,同情老百姓,阶级立场发生转变,有的甚至与家庭决裂,站到底层百姓一边,最终投身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共产党阵营。
2 在日本东京留学时期
林基路于1934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进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并于当年加入左联东京支盟,积极开展留日学生运动。延续中学时期对文学的热爱 ,1934年3月6日与林焕平等人成立东流文艺社。8月创办《东流》月刊。这段时期以何亏(林基路笔名)于1935年发表于《东流》的《改嫁》、《寿衣》,于1936年發表于《东流》的评《洪水》。1935年林基路担任左联东京支盟书记,8月成立“中华留日剧人协会”并先后演出《娜拉》、《复活》、《雷雨》等新戏剧。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亏(林基路笔名)1936年7月发表于《学术界》的《形式伦理学者的混乱》,林为梁于1937年1月发表于《学术界》的《唯物史观研究大纲》1937年4月发表于《文艺科学》的《提倡文艺理论重工业运动》。通过以上时期的文章可以看出林基路在赴日留学之后,思想逐步成熟,已经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引导新文艺运动的重要性。《形式伦理学者的混乱》指出以徐照先生为例的形式伦理学者对普遍与个别、概念与实在性的分离,他们的方法论有的只是感性的实在、伦理的抽象,是不在方法之列的俄,只有个别、没有一般。《唯物史观研究大纲》则从关于社会构成的概念,世界史之统一、生产力,生产样式、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上层建筑的相互独立性、主观的能动性等五个方面系统而详尽的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给当时迷茫混乱的学术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理论研究途径。
此时的林基路和任远中学时期的林基路相比,对于文艺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认为文章或者刊物应该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在“民族阶级斗争的行程”中提高“主观战斗力”。体现一个文艺爱好者向一位革命者的思想转变,文艺的功用性在他的思想转变中凸显出来。这一时期的文章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日本东京的留学期间,接触马列思想,塑造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入共产党并负责东京支部更是锻炼了他的领导、组织能力,为后续赴任新疆,担当大任奠定坚实基础。
3 赴任新疆时期
1937年6月林基路经党组织同意从日本回到上海,参加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9月下旬,跟随周扬、艾思奇、何干之赴延安。在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担任第十二班的班长和党支部委员。1938年2月林基路受中共中央派遣奔赴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临行前由为梁改名基路,表示时刻让党的基本路线警醒自己,监督自己按基本路线办事。满腔报国热情终于得以施展,新疆必然是林基路大展报国之志的地方。他于4月28日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到校后用延安抗大的治学方针治理学校,迅速将新疆学院变成一所革命化的学校。为新疆学院制定“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并创作校歌《我们正青春年少》。在新疆期间于1938年10月10日在《新疆日报》发表《用尊敬和毅力纪念双十节》。以多嘴(林基路笔名)于1939年2月15日在《新疆日报》发表的《学校近况》。1939年5月在《新疆日报》发表的《论新工作作风》,1941年11月以鲁父(林基路笔名)在《新疆日报》发表的《关于夏伯阳的败亡(1-3)》,1942年12月以鲁父(林基路笔名)在《新疆日报》发表的《论六出祁山的历史价值——历史遗产研究》,1942年6月21日以鲁父(林基路笔名)在《新疆日报》发表的《伟大的一年》。
林基路到新疆后从党的事业和抗战需要出发,意图在抗战大后方为我党培养人才,他力图改变新疆学院的面貌,在师生中建立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倡导新工作作风“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根据马列主义哲学中“链”和“环”的原理,把纷乱复杂的各种情况加以科学分析,从事物发展的整个链条中,找出有决定意义的一环(主要矛盾、关键问题),作为中心工作来处理”“新的工作作风应该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要善于发动群众,和群众一道来干,而不是脱离群众,靠行政命令,冷冷清清地干。新工作作风应该是勇于自我批评,不断革新、不断前进的,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论新工作作风》在新疆学院一共讲了三个下午,各军政机关干部、学校教职员、学生都耳目一新。林基路把共产党员的新工作作风带到边城,《新疆日报》刊登全文并配发专题报道《新疆学院倡导新作风,面貌焕然一新》。这篇文章展现出年仅22岁的林基路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疆引起很大反响,盛世才甚至指定全疆干部学习。后来盛世才公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林基路公开发表《关于夏伯阳的败亡(1-3)》、《论六出祁山的历史价值——历史遗产研究》讽刺盛世才,展现出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质,并也为此惹来杀身之祸。1942年9月林基路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英勇与反动派斗争,绝不屈服,并鼓励狱友坚定理想信念,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并在狱中创作《囚徒歌》和《思夫曲》。《囚徒歌》在他英勇牺牲后于1946年8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刊发。《囚徒歌》激越的诗句展现出林基路不屈不挠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至今被后世传唱,激励一代代新疆大学的年轻学子勇往直前。林基路在新疆期间写的文章同样也反映出中共和盛世才关系的变化。盛世才执政新疆后,政局不稳,张培元、马仲英的势力严重威胁他在新疆的统治,同时,国民党也企图控制新疆,孤立无援之下盛世才求助苏联,同时找到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为此,中共派出大批共产党员赴新疆协助盛世才治理新疆,初到新疆时,《用尊敬和毅力纪念双十节》这篇文章可以窥见林基路对盛世才政府的赞美。后续林基路在新疆学院励精图治,《论新工作作风》这篇文章更是为他赢得赞誉,中共黨员在新疆教育、民政等各条战线上的辛勤工作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盛世才担心新疆成为共产党的天下,于是把初来协助他的共产党员发配到南疆各地,林基路离开新疆学院到阿克苏担任教育局长,后来被盛世才一贬再贬,到库车、乌什担任县长。最终中共和盛世才统一战线破裂,从后续林基路发表在新疆日报上的文章得以窥见。
纵观林基路短暂的一生,梳理了林基路从少年时期在任远中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到东渡日本求学期间,接触马列思想,成长为一名思想逐步成熟的共产党员,最后到新疆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务。从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可以看出他一生的思想轨迹,现在深入研究林基路思想的文章还很少,希望能抛砖引玉,深入挖掘林基路思想的教育价值,结合校史校情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台山县委党史研究小组.林基路烈士[M].1982.
[2]王嵘.林基路传. [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
[3]何亏.《形式伦理学者的混乱》,《学术界》,1936,7.
[4]林为梁.《唯物史观研究大纲》,《学术界》,1937,1.
[5]林基路.《论新工作作风》,《新疆日报》,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