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坷 何一飞
摘 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根据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师队伍优化等方面不断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创新,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
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提出相应的挑战。
一、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党员教育工作,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1)“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为高校党员教育重要载体。张宇等通过问卷调查手段,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现状[1]。(2)大学党员教育对象负面评价增多。战睿等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存在入党动机多元化、党员意识淡薄、政治敏感度低、缺乏客观全面思考等问题[2]。高校党员先进性呈下滑趋势,党建工作方式亟待探索更新;(3)高校党员教育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当大学生党员教育呈现的问题,研究者基于各自研究,提出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纯洁性教育、政治信仰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等内容[3]。(4)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探讨愈发热烈。张力央认为基于宏观社会发展和党的事业动态背景,大学生党员培养应建立面向社会发展的创新机制[4]。(5)大学生党员教育队伍建设成果丰富。高校党员教育需要一支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兼具的教育队伍作为支撑。何莲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应该发挥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5]。
总体而言,学术界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比较系统,对现状把握比较准确、对问题分析比较到位,探讨设计的教育机制比较有效,从逻辑上基本上理清了“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怎么解决、由谁解决、持续跟新思路是什么”等系列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中心任务,研究者还有含糊其辞、或把握不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辨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消除以上研究盲点,已然是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的关键议题。
二、制约国内高校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党员主体层面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一是党性意识不强,缺乏学习自觉性。受当前国内外政治局势负面作用以及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生观消极、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个别学生党员未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放松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党的政策产生疑虑,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不坚定。二是入党后放松了学习,弱化了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时常找理由卸担子,工作或学习成绩持续下滑;部分党员只顾埋头学习业务知识,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党内生活的热情不高。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不够系统,形式单一缺乏生机活力。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较多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仍保持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新时代特点不强,主要以采用集体学习、党课学习形式为主,不论是在教育的形式还是在教育内容上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学习生活关联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2.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时效性不足。新时代下党员接收教育管理的渠道增加、信息传递迅速,运用新媒体和网络学习的较少,基层党支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效不足,跟不上党员接收信息的频率,难以引起学生党员兴趣,缺乏实效。
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参差不齐,建设实际效应得不到真正体现。当前,一方面高校的教育阵地建设主要为线下建设,线下阵地建设好后很多因为使用条件、人员管理等问题没有能发挥实际效用。另一方面,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大部分都比较弱。网络阵地当前主要表现形式为依托易班、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建设等,但是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制约,不同高校学生党员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情况不平衡。
(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施者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辅导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党务干部担任行政职务,承担党务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科研课题等任务也不小;现实中很多辅导员、骨干教师陷入繁杂的业务,导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认真思考学生党员的培训教育,存在着学生党员培训形式化、走过场等问题,实际效应不佳。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發展趋势和中心任务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我们要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上下更大的功夫,取得更大的进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就更显责任重大,为组织好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党员的学习与教育,必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联系高校实际(包括国内外政治局势、高校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党员的基本要求,高知党员的特点及其思想状况等),创新高校党员工作模式。
(一)将理想信念教育牢牢落到实处
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高校党员教育中直面问题,推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切实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增强“四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立志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系统深入地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用这一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学生党员的头脑,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政治保证,更是高校落实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规定。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认真、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掌握精髓。结合当前高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党员特点,认真开展系统、深入开展新理论的学习,注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上与时俱进。
(三)在高校学生党员中加强党员标准的教育,加强党性教育
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建设积累丰富经验,党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飞跃地发展,因此在十九大,对党章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党章作为立党之本、行动之规、对照之镜、执纪之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必须围绕新党章,开展党员标准教育,增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性教育、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
(四)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培训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途径
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扎实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在原有的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党员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模式,将党员教育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命力。通过建立高校党员教育网站平台,能够及时更新和发布最新的党务信息,让党员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信息和政策,加强党员和社会的联系,如“学习强国”等党员学习交流平台,拉近党员之间的距离,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活动,为党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提升党员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五)深化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保障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效果的提升,首先要建立健全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长效教育管理机制,以激发党员先进内在动力为重心,树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观念,实现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其次,将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实践学习和理论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创新更多的学生党员教育方法。再次,构建科学的学习考评机制。高校学生党员一方面要保持理论知识上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专业学习的加强。科学的培育管理以及考评机制,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效果具有保障作用。
(六)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要注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建设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设计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培训课程体系必不可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兼职为主的优秀团队,分别负责进行政策解读、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团队建设、经验交流等方面的线下教学。在授课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结合高校学生党员的实际特点开展教学。关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基础理论教育为根本,党性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贴近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学生党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宇,梁靖.以“两学一做”促进大学生党員教育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2):23-26.
[2] 战昕.基于互动回应团体辅导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7(06):188-189.
[3] 赵霞.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 张力央,詹宏海,陈琦华.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机制: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01):53-55,52.
[5] 何莲.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9):1.
作者简介:贾坷(1981- ),女,硕士,讲师,南宁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何一飞(1989- ),男,硕士,南宁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