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述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当地历史名人、民歌民谣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民族文化的内涵;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将自然景观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滋润中体验和积累,并抒写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民族中职学校 特色专业 语文教学 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035-02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并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是以“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为主线,立足学习主体,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形成,强调语文应用,同时强调中职语文的特色,主张应用型语文,重在创设语文的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恰当应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范式进行恰当表达的能力。
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民族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可以凸显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广西有 12 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人民素以勤劳、聪明、勇敢著称于世。长时间的沉淀,也让壮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增添了光彩。壮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山区,山、水、田、林、湖、草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美不胜收,“好山好水好地方”是对壮族聚居地区最好的写照。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壮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壮族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壮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 90% 以上,开设有 10 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美术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与管理等 4 个专业是特色专业。学校尝试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特色专业语文教学中融入壮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文化名人等,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丰富精神积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一、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在民族中职学校特色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当地历史名人、民歌民谣和传说故事,并引导学生收集壮族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例如,教学《中国的牛》时,引入壮族民间故事《牛魂节》。《中国的牛》一文阐述了中国的牛永远沉沉实实,默默工作,平心静气。居住在桂西北山区的壮族人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有过“牛魂节”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壮族人民非常感激耕牛在春耕大忙中的功劳,所以特意慰劳耕牛而形成这个节日。节日那天清晨,各家各户都把牛栏修整一新,不仅让耕牛全部休息,而且还进行特别的精心护理。小孩们放牛出栏,把它牵到绿草如茵的山脚或田边去放牧,让其自由自在地吃草,决不许叱骂鞭打耕牛。成年人则修理牛舍,清除栏内粪便和撒上石灰,做到整洁干爽,还采割新鲜嫩绿的青草,撒上盐水来饲养耕牛,有的还把一些鸡蛋甜酒和五色糯米饭喂给耕牛吃,并且用篦梳清除牛虱,给牛洗澡,用茶油涂抹伤口。到了中午,人们各自把牛牵回到家里。这时,家里的饭菜已经做好,隆重的敬牛仪式开始了。堂屋里排放着一桌桌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规规矩矩地坐在桌边。家长牵着一头最老的牛,绕着饭桌转,如果堂屋小,就把牛牵到家门口转,边走边唱牛歌,抒发壮家对牛的珍爱之情。教师通过引入壮族“牛魂节”传说故事,让学生感受壮族农家对耕牛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感受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又如,教学古诗词《诗经·关雎》,诗中描绘一男子对一女子的思念过程,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质朴自然,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教学时,教师针对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特点,引入壮族民歌学习。例如,引入壮族歌圩上的一首情歌:
(唱):日头要落山对山,得听阿哥去远方;一听阿哥要远去,妹子眼跳心发慌。(回):日头要落山对山,说给妹子莫心慌; 三步当做两步走,不消几天就回乡。(唱):隔河看见郎爬坡,手扶石崖唱山歌;有人问他唱哪样,唱个山歌找老婆。(回):清早爬起上茶山,望望露水还不干; 露水不干也要去,好玩小哥在茶山。(唱):好水出在岩子脚,太阳出来照不着; 妹是金鸡来吃水,哥是鲤鱼来会合。(回):大理海水亮汪汪,哥有照片送一张;白天想你看照片,晚上想你进梦香。(唱):桃子秧秧清脆梨,小妹挨打因为你;爹娘打我几十下,眼泪不干就想你。(回):桃子秧秧清脆梨,从小恩爱就是你;十字街前倒钩刺,不挂别人只挂你。(唱):顺河走走顺河弯,顺河撒下老粗糠;粗糠落底郎丢妹,石头飘起妹丢郎。(回):石榴开花水红心,知人知面不知心;吃你唾沫尝你味,咬你舌头试你心。
这些在歌圩唱的山歌,双方互诉爱慕之心,字里行间,既含蓄又浪漫,温柔婉转的民族腔调和清新秀丽的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产生一种迷蒙悠远的美感,与《诗经·关雎》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引入壮族情歌学习,学生了解壮族民歌的韵律与表达情感的特点,感受了壮族民歌的魅力,从而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培植民族感情。
二、挖掘当地自然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离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较近的有武鸣灵水、伊岭岩、大明山等风景区。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广西自然景观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秀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內容。
例如,教学《壶口瀑布》《黄山印象》等课文时引入广西本地自然风光。《壶口瀑布》展示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风采,一个小小的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愁等人的感情,它粗犷雄伟、柔中见刚,排山倒海般的奔腾,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千军万马般的怒吼,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浓缩了的世界的力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细腻地描写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与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之美,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儿不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教学时,教师可引入广西红水河介绍。红水河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红水河第一湾是一个风景区,位于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板文村境内。其河道狭窄,两岸高山耸立,直插云天,与水面落差数百米,峡谷间云雾缭绕。红水河大部分河段没有河滩,而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垂直岸岩。岸岩有垂帘状、蜂窝状、千层饼状。一块岩石,就是一个景、一幅画。相伴红水河的山峰,座座秀美,似人似物,惟妙惟肖。教学中,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与红水河的秀美奇特作比照,引导学生感受“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美和“峡谷间云雾缭绕”的秀丽。
又如,教学《黄山印象》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黄山的山、峰、松、瀑、泉、花、蜜蜂、彩蝶、风、雨、海、云的描写,赞美黄山为“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引导学生朗读,读出对黄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同时,进行拓展学习,引入广西生态旅游胜地大明山。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其后讨论对大明山的印象。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以大明山自然风景为内容的导游词。一位学生写道:
大明山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南宁市上林、武鸣、马山 3 县交界处,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大明山山清水秀,山高林密,郁郁葱葱。登上大明山,放眼险蜂峡谷,云雾缥缈,瞬息万变,极具雄、险、秀、幽等景观特色,素有“广西庐山”之称,是广西难得的一处生态旅游胜地。大明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无穷宝藏,一年四季秀丽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是大明山四时之景的真实写照。主要景点有“林海日出”“壮乡远眺”“深山飞瀑”“奇松劲秀”“高山草坪”“奇峰幽谷”等。欢迎您到壮乡大明山观光度假!
通过引入广西生态旅游胜地大明山的介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语文知识得到了拓展,并了解了地方景观文化。
三、体验民族文化,抒写热爱家乡的情感
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把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大课堂之中,由“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语文教学活动有单项和综合之分,可以分散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在形式上“走出去,请进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开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例如,学校开展我爱家乡征文比赛、壮族民间故事比赛、民族歌舞演出、民族风情摄影比赛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等,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
又如,教学语文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和记叙文写作》时,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书写家乡的人和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本地相关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如壮族歌圩场面,壮族特色美食制作,壮族民间故事,壮族稻作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粽子文化等,把学习、娱乐、艺术欣赏等融為一体,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滋润中体验和积累,其乐融融。其次,组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游览家乡美丽的景色,并把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用口语进行表达,最后形成文字,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当地优秀民族文化,既是创新、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腊梅.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2]李娜莎.吴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以苏州地区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7)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民族文化传承实践研究”(GXZZJG2018A025)。
【作者简介】黎厚汉(1964— ),男,广西荔浦人,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等。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