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锰(ΙΙ)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2020-11-09 13:42:18柴囡囡陈圣春
合成化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对苯二甲三唑氢键

柴囡囡, 陈圣春

(常州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配位聚合物(CP)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自组装形成的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无限网络结构的晶体材料[1-4]。在众多N-供体桥连配体中,含三氮唑的配体由于配位能力强、配位原子数目多,成为构建新颖拓扑结构的优质单元[5-8]。通过使用柔性含三唑的配体[9-13],已经获得了多种网络结构。

相比之下,关于刚性三唑基配体的CP报道仍然有限[14-16]。这些刚性桥接配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筑稳健的框架,而且还为框架赋予有趣的化学和物理性质[17-19]。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用三-三唑类配体和过渡金属盐自组装成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方法。此类配体的三条侧链均有配位能力,其配位性能、电子结构、生物活性等均表现出特殊的复杂性[20]。

本文以四氟对苯二甲腈为原料,与1,2,4-三氮唑反应,制得新化合物2-氟-3,5,6-三(1,2,4-三氮唑)-1,4-苯二甲腈(Scheme 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和IR表征。以2-氟-3,5,6-三(1H-1,2,4-三氮唑)-1,4-对苯二甲腈与Mn(OAC)24H2O为原料,经微波辅助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Mn(IΙ)配位聚合物{[Mn(L)2(H2O)2]H2O}n(1)[HL=2-羟基-3,5,6-三(1H-1,2,4-三氮唑)-1,4-对苯二甲腈],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和固体荧光性质。

Scheme 1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Bruker Avance Avanc II 300 MHz型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Nicolet ESP 460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Perkin-Elmer PE-2400II型元素分析仪;Bruker APEX II CCD型X-射线单晶衍射仪;DMAX 2500型X-射线衍射仪;Labsys Evo/seteram型热分析仪;FS5型荧光仪。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

1.2 合成

(1) 2-氟-3,5,6-三(1H-1,2,4-三氮唑)-1,4-对苯二甲腈的合成

将1,2,4-三氮唑8.28 g(0.12 mol),四氟对苯二甲腈8.00 g(0.04 mol),无水碳酸钾11.05 g(0.08 mol)和DMF 60 mL加入250 mL三颈瓶中,加热至75℃(浴温),搅拌下反应6 h。冷却至室温,滤除未溶解的K2CO3,滤液加入80 mL蒸馏水,过滤,滤饼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黄色固体粉末4.80 g,产率34.57%;1H NMR(300 MHz, DMSO-d6)δ: 9.15(s, 1H), 8.81(s, 1H), 8.78(s, 1H), 8.39(s, 1H), 8.15(s, 1H), 8.11(s, 1H);13C NMR(75 MHz, DMSO-d6)δ: 165.04, 152.99, 152.82, 151.61, 147.68, 146.80, 146.37, 138.26, 131.57, 116.43, 115.21, 112.73, 112.54, 104.67;19F NMR(282 MHz, DMSO-d6)δ: -127.05; IRν: 3448, 3128, 2220, 1596, 1534, 1512, 1384, 1272, 977, 668 cm-1[21-23]。

(2) 配合物1的合成

将Mn(OAC)2·4H2O 12.3 mg(0.05 mmol)、 2-氟-3,5,6-三(1H-1,2,4-三氮唑)-1,4-对苯二甲腈34.7 mg(0.1 mmol)和去离子水10 mL加入100 mL内衬聚四氟乙烯的微波反应釜中,于120 ℃/300 W反应20 min。冷却至室温,将黄色透明清液转移到25 mL平底烧杯中,密封放置2 d得黄色块状晶体1,产率66%(以Mn计);IRν: 3381, 3150, 2226, 1591, 1525, 1404, 1274, 979, 730, 675 cm-1; Anal. calcd for C28H20N22O6Mn: C 41.24, H 2.47, N 37.78, found C 42.66, H 2.43, N 36.63。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

在291(2)K下,用经石墨单色器单色化的MoKα射线(λ=0.71073 Å),以ω扫描方式收集衍射点,收集的数据通过SAINT程序还原并用SADABS方法进行半经验吸收校正[24]。结构的解析和修正使用SHELXTL程序完成[25],然后通过全矩阵最小二乘方法对F2进行修正得到全部的非氢原子的坐标及各向异性参数。配合物1(CCDC: 1910922)的晶体学参数见表1,部分键长和键角数据见表2和表3,氢键数据见表4。

表1 1和HL的晶体学数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表征

配合物1的IR分析结果表明,3381 cm-1处强而宽的吸收峰为配位水分子的羟基振动峰;3150 cm-1处吸收峰为配体中不饱和碳的碳氢键伸缩振动峰;2226 cm-1处吸收峰为氰基伸缩振动峰;1591和1525 cm-1处特征峰为芳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1404 cm-1处特征峰为配体C=N伸缩振动峰;1274 cm-1处特征峰为配体C—N伸缩振动峰;979 cm-1、 730 cm-1、 675 cm-1处特征峰为苯环C―H面外弯曲振动峰[21-23]。

2.2 晶体结构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见图1。由图1可知,1的不对称单元含有半个Mn(II),一个L阴离子,一个配位水分子和一个晶格水分子(图1a)。 Mn(II)中心由来自4个L配体的4个氮原子六配位,Mn—N距离为2.273(2)和2.263(4)Å,两个氧原子来自配位水分子,Mn—O距离为2.162(3)Å。因此,Mn(II)(MnN4O2)周围的配位环境可以描述为近理想八面体。1中的每个L配体充当2-桥连配体,两个三唑部分连接两个Mn(II),并且每个Mn(II)通过4个L配体连接,沿着该配体产生1D环状链结构(图1b)。此外,晶格水分子作为氢键受体(O1—H1B…O2)和供体(O2—H2B…O3)连接配位水分子,并和来自相邻1D链的去质子化的酚基团形成2D超分子层(图1c)。

表2 配合物1的部分键长和键角*

表3 配合物1的氢键键长和键角*

2.3 表征

(1) XRD

图2为配合物1的XRD谱图。由图2可知,配合物1的实测值与其通过单晶结构数据模拟的理论值能很好的吻合,表明配合物1相纯度很高。

(a)

2θ/(°)

(2) TG

图3为配合物1的TG曲线。由图3可知,1的第一次失重发生在90~135 ℃,失重8.5%(失去4个水分子,理论值8.7%);升温至330~800 ℃,有机骨架发生连续坍塌,但800 ℃时仍然没有完全分解。

Temperature/℃

λ/nm

(3) FL

配合物1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发射光谱见图4。由图4可知,在365 nm波长下激发时,配合物1在464 nm处具有强发射峰,与配体HL在相同激发波长下的最强发射峰(527 nm)比较,配合物1的发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这是由于HL是苯环和氮杂环共轭的刚性化合物,并且同时连接给电子基团OH,导致配体HL具有很强的荧光性。HL中三氮唑基团与锰离子的配位作用导致电荷转移以及配体HL中OH的去质子化是导致配合物1蓝移的主要原因[26]。在280~400 nm,随着激发光的增强,配合物1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激发光为400 nm时,1的荧光达到最强(图5),且位移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有望作为蓝光激发型材料[27]。

λ/nm

以合成的新型刚性三-三唑配体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Mn(ΙΙ)配合物{[Mn(L)2(H2O)2]H2O}n(1)。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骨架在330 ℃时仍保持稳定。室温固态荧光测试结果显示,在365 nm激发下,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猜你喜欢
对苯二甲三唑氢键
教材和高考中的氢键
四氯对苯二甲腈含量分析方法
不同浓度三唑锡悬浮剂防治效果研究
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1
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影响
中国塑料(2015年5期)2015-10-14 00:59:48
三组分反应高效合成1,2,4-三唑烷类化合物
1,1′-二(硝氧甲基)-3,3′-二硝基-5,5′-联-1,2,4-三唑的合成及性能
火炸药学报(2014年5期)2014-03-20 13:17:47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
基于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构筑的两个Cu(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1,10-邻菲咯啉和四氟对苯二甲酸构建的两个镍(Ⅱ)的配合物:合成和晶体结构
铱(Ⅲ)卟啉β-羟乙与基醛的碳氢键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