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章霞 方云( 通讯作者) 张玲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 医院物资供管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常规护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但实际护理质量在患者中的认同度不高[1]。在患者急救过程中,急救药品质量及供应效率直接影响抢救效果。传统的急救药品管模式常难以满足急救需求,因此探寻更高效的药品管理方法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要点内容[2]。PDCA 循环是通过循环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药品管理中有助于提高使用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93 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DCA 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以我院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对照组)及2018 年3月—2019 年3 月(研究组)分别收治的93 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中男53 例,女40 例,年龄22 ~76 岁,平均(48.56±3.74)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2 例,高中及以上51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50 例,女43 例,年龄21 ~77 岁,平均(48.56±3.74)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2 例,高中及以上51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未接受急救药物治疗、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及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包括入院后医院环境介绍、治疗方法及药物特点讲解,心理安慰及鼓励等。研究组患者接受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体为:(1)计划阶段(P):由科室负责人及护士长分析近3 年的护理质量记录、急诊药品及器材管理、护士长手册等资料,找出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主要包括交接手续不全、数量差异、混装、过期等。(2)实施阶段(D):由科室负责人及护士长组织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关于药品管理质量的相关培训,制定严格的药品交接制度,使所有人员知晓并参与其中,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监督做好交接记录。(3)检查阶段(C):每月月底进行药品质量管理评价,以自我检查的形式及时发现科室及病区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详细记录在相应手册中,同时制定下一月的改进方案。护理部安排质控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检查。(4)处理阶段(A):在科室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做好评价及记录工作,并及时通知各科护士长责令整改,汇总意见后提出改进措施,并进入下一个循环。
药品使用有效率、药品报损率及药品发放错误率,并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总满意为满意与一般之和。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药品使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品报损率及药品发放错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急救药品管理及应用情况[n(%)]
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n(%)]
药品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急救药品一旦应用不合理不仅影响抢救效果,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办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 个阶段对目前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目的、有条理的循环检查,改进不足之处,加强对过期药品的处理、贮藏、编号等来保证急救药品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工作质量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满足临床服务需求[4-5]。
本结果表明,PDCA 循环可有效提高药品使用有效率及用药满意度,降低药品报损率及药品发放错误率,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