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兰
( 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61199)
我国近年来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当患者出现严重昏迷、意识混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或体征后,临床将其视为急性重症脑卒中[1]。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我院为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不断改进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重症监护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的优势,报道如下。
将2019 年1—6 月我院收治的66 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3 例。在脑卒中类型上则包括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对照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龄55 ~86 岁,平均(70.51±4.89)岁。患者病程2 ~12h,平均(6.52±2.21)h。
观察组中,男性21 例,女性12 例;年龄58 ~88 岁,平均(70.89±5.12)岁;患者病程2 ~12h,平均(6.44±2.3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而可以开展探究,具有可比性。实验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行重症监护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如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则启动重症监护护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同时对脑电波、颅内压、血氧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控;快速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按照医嘱合理用药。(2)保证病房的安静,对颅内压进行监测,每小时进行记录,对于颅内压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按照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降压。同时有必要的情况下,予以患者高流量的吸氧,缓解患者的路脑缺氧状态[2]。(3)监测患者相关指标期间,有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吸痰,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定时或指导家属定帮助患者翻身,降低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重点关注患者的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对比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和昏迷状态,采用NIHSS 评分评估神经缺损情况,情况严重则会显示为得分高的结果。此外,采用GCS 评分评估患者昏迷状态,得分越低,昏迷状态越严重。评估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7d 后[3]。此外,将对比患者的28d 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针对8d 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NIHSS、GCS 评分变化采用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在28d 内病死率和并发症上则为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研对患者的NIHSS、GCS 评分变化进行了护理前后的对比,在护理7 天后,观察组的NIHSS、GCS 评分分别为(13.45±3.41)分和(12.89±2.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72±4.52)分和(10.1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NIHSS、GCS 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1 NIHSS、GCS 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GCS护理前 护理7d 后 护理前 护理7d 后观察组 33 23.45±3.45 13.45±3.41 5.21±1.45 12.89±2.48对照组 33 23.33±3.78 17.72±4.52 5.30±1.55 10.13±3.12 t 0.135 4.332 0.244 3.978 P 0.893 0.000 0.808 0.000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5.15%,对照则为39.3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28 天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所示。
表2 28d 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NISHSS、GCS 评分在护理7d 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重症监护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昏迷状态意义重大。同时两组患者的28d 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也再次说明重症监护护理的重要作用[4]。本次研究中予以患者的重症监护护理对患者进行更为严密的生理指标监测,全方位无死角的保障患者的救治,最终使得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汤丽丽[5]研究中予以患者有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也再次证明了理想的护理模式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治疗很关键,而应用重症监护护理模式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给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还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