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64结合血常规在重症患者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0-11-09 02:33杜向阳张文英闫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感染性血常规粒细胞

杜向阳 张文英 闫琳

血液病患者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通常发热为唯一体征使得鉴别是否为感染性发热较为困难[1]。若不能正确区分患者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会导致抗生素的误用或滥用[2-3]。白细胞分化抗原6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4,CD64)是常见的诊断患者发热的指标之一,CD64 是连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纽带,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当中性粒细胞接触微生物细胞壁成份时面CD64 表达会上调,CD64 指数会上升[4-5],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也是常见的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6]。但目前对这几种指标在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诊断及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 结合血常规在重症患者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发热病例155 例,并根据发热原因分为感染发热组75 例和非感染发热组80 例。其中感染发热组:男40 例,女35 例;平均年龄(45.13±7.83)岁;入院前发热持续时间平均(10.19±2.09)d;发热体温平均(38.88±0.31)℃;非感染发热组:男42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46.27±6.97)岁;入院前发热持续时间平均(10.36±2.36)d;发热体温平均(38.75±0.2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发热,且体温在37.5~40.0℃之间;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4 h;④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存在精神疾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检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 h 内和入院治疗一周后分别早晨空腹静脉采血6 mL。采用流式细胞仪(型号:FACS Calobur,美国BD 公司)检测CD64 含量,CD64 指数=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含量水平(CRP 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90809);采用本院常规检测外周血WBC、PCT。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感染组患者均经过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确认为感染性发热;WBC 参考正常范围(3.5~9.5)×109/L[7]、PCT 参考正常范围0~0.05 ng/mL[8]、CRP参考正常范围0~12 mg/L[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使用ROC 计算下面积以各感染指标单一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CD64 指数情况

感染发热组入院24 h 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非感染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一周后CD64 指数情况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一周后,相比入院治疗时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CD64 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和CD64 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感染发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CD64 指数(±s)Table 1 CD64 indexes at admission in both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CD64 指数(±s)Table 1 CD64 indexes at admission in both groups(±s)

组别感染发热组非感染发热组t 值P 值n 75 80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3.21±0.81 2.01±0.90 8.705 0.000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0.97±0.35 0.91±0.30 1.142 0.255 24 h CD64 指数3.54±0.25 1.78±0.19 47.001 0.000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1 周CD64 指数(±s)Table 2 CD64 indexes after 1 week of admission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1 周CD64 指数(±s)Table 2 CD64 indexes after 1 week of admission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s)

组别感染发热组非感染发热组t 值P 值n 75 80中性粒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2.61±0.12 1.31±0.11 70.364 0.000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1.01±0.12 0.98±020 1.695 0.092 1 周CD64 指数2.56±0.21 1.41±0.20 34.919 0.000

2.3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WBC、PCT、CRP 显著高于非感染发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s)Table 3 Test results of blood routine in both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s)Table 3 Test results of blood routine in both groups(±s)

组别感染发热组非感染发热组t 值P 值n 75 80 WBC(109个/L)12.25±1.20 8.36±0.79 23.979 0.000 PCT(ng/mL)0.78±0.04 0.45±0.02 65.573 0.000 CRP(mg/L)28.98±1.36 14.02±0.89 81.522 0.000

2.4 血常各规指标诊断效能比较

WBC、PCT、CRP 和CD64 联合诊断预测感染类型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诊断值。见表4。

表4 CD64 和血常规检测感染类型的ROC 分析Table 4 ROC analysis on infection types detected by CD64 and blood routine

3 讨论

李蕊等[10]研究表明CD64 可以作为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指标,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后CD64 会显著升高。本研究检测了发热患者的CD64 指数发现,感染发热组入院24 h CD64 指数和1 周CD64指数显著高于非感染发热组。这可能是因为两组患者发热原因不同,感染患者发热是因为有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中性粒细胞接触细菌细胞壁,使得一些细胞因子例如TNF-α、IL-1β 和IL-6、CRP等水平升高,同时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CD64 表达也会升高。当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CD64 指数均显著降低,说明感染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感染发热组的CD64 指数仍然高于非感染发热组,这可能是因为感染性发热治疗周期较长,一周时间部分患者还未完全康复,但细菌感染已得到了显著改善。

Xing 等[11]研究表明PCT、CRP、IL-6 含量水平与发热患者是否感染关系密切。血常规是发热患者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医师需要通过血常规指标判定患者为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防止治疗时抗生素滥用[12]。血常规中判定是否为感染性发热的指标包括WBC、CRP 和PCT 等。WBC、CRP 和PCT 是传统常规感染指标,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临床鉴别感染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13]。王文佳等[14]研究表明: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时,感染程度越重,PCT 含量越高。本研究发现,感染发热组WBC、PCT、CRP 均显著高于非发热组。说明感染患者被微生物入侵触发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得WBC、PCT、CRP 均升高。黄克明[15]研究表明血清PCT、CRP 和WBC 联合检测可以对感染性发热进行有效预警,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其具有一致性。

马彩燕等[16]研究表明PCT、CD64 及WBC 计数均可以作为判定感染性发热的有效因素。本研究使用通过ROC 预测各种指标对感染发热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进行了探讨,CD64 指数和WBC诊断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微生物入侵后触发了患者的细胞免疫,CD64 和WBC 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指标,当有微生物入侵,中性粒细胞接触微生物细胞壁大量分泌CD64 和WBC,使其显著升高,而非感染发热患者没有微生物触发体液免疫,WBC 不会显著升高,使得WBC 作为鉴定是否为感染性发热的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感染性发热患者CD64 指数和WBC 水平显著升高,且这两种指标在诊断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中特异度与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感染性血常规粒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血常规解读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