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玉 米贤军 徐秀梅 黄永霞
( 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科 广东 中山 528403)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妇科常见病[1]。其中80%的患者累及一侧卵巢,超过一半的患者累及双侧卵巢,导致患者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组织中,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和痛经等症状[2]。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全身组织,最常见的是异位于卵巢,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表现为下腹或者痛经加重。影像学上提示病灶血流丰富,囊肿的直径一般大于1cm[3]。本研究分析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
收集医院2015 年8 月—2019 年8 月经过腹腔镜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50 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250 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20 ~45 岁;(2)未接受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患者;(3)月经周期和性状正常;(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妇科疾病;(2)伴有生殖器官发育不良;(3)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观察组年龄34 ~45 岁,平均年龄(39.5±3.4)岁。对照组年龄32~44 岁,平均年龄(39.4±3.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标本经过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发现卵巢组织的部分囊壁破坏,少量的不完整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存在,部分囊壁见含铁血黄素沉着,见玻璃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常规石蜡切片制作后进行抗原修复,加入骨桥蛋白单克隆抗体,置于室温30min,PBS 洗涤后DAB 显色,苏木素复染后封片。免疫组化阳性标准: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选取5 个高倍镜视野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全面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组织学分型、分期、分化等,同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使用SPSS20.0 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106 例,盆腔包块91 例,盆腔疼痛53 例。肿瘤的直径0.3 ~1cm,平均直径为(0.5±0.1)cm。术中左侧病变118例,右侧病变105例,双侧27例;多房44例,单房例206 例,内含棕褐色咖啡样液体。观察组临床病理表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理表现比较[n(%)]
观察组骨桥蛋白阳性率为71.2%(178/250),对照组阳性率为50.4(126/250),观察组骨桥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骨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观察组1 年生存率为90%(225/250),对照组为75.2%(188/250),观察组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易发生恶变[4]。恶变率逐年增高。在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病例中,8%来源于内膜间质,90%来源于腺上皮[5]。子宫内膜异位是卵巢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多表现为透明细胞肿瘤,分期为I 期、高分化状态。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最常累及的部位,一般发生于卵巢成熟及活动的高峰期[6]。本病的诊断依据病史、体征、术后有无并发症,需要排除卵巢肿瘤和炎性肿块做出诊断。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彩超所见肿块壁增厚,粗糙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囊内物可能为囊性、混合型和实型,其中囊性多见[7]。子宫内膜异位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经血随着血液流动经过输卵管逆流入盆腔,首先与卵巢接触。卵巢生发上皮为异位的子宫内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8]。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聚集不易排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卵巢出现囊性病灶。异位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发生周期性剥落,患者常出现疼痛等表现[9]。随着彩超等技术的发展,发现卵巢病变并不困难。本病的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卵巢囊肿反复不断出血导致内压增高,囊壁上皮和间质被压迫,最后消失。内膜囊肿有4 种结构,子宫内膜腺上皮,腺体、内膜间质、出血灶,很少情况下可以看到纤维成分,有时可能仅看到含铁血黄素沉着[10]。
本研究观察组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106 例,盆腔包块91 例,盆腔疼痛53 例。肿瘤的直径0.3 ~1cm,平均直径为(0.5±0.1)cm。术中左侧病变118 例,右侧病变105 例,双侧27 例;多房44 例,单房例206 例,内含棕褐色咖啡样液体。观察组临床病理表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的组织类型以内膜样肿瘤和透明细胞肿瘤为主。以往研究发现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恶变中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本研究与以往报道相似,说明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恶变与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观察组骨桥蛋白阳性率为71.2%(178/250),对照组阳性率为50.4(126/250),观察组骨桥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年生存率为90%(225/250),对照组为75.2%(188/250),观察组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也是细胞因子,参与很多生物学功能。骨桥蛋白在胚胎着床、生长发育等方面作痛较大,增强细胞的迁移,与肿瘤的分期和分化有关[11]。子宫内膜通过骨桥蛋白促进子宫内膜粘附在盆腔的组织器官中,侵袭病灶出现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异位的形成。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采用手术切除,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于病灶在1cm 以上的肿块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已经不太可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是腹腔继发性种植的来源。手术方式应该根据年龄、生育的愿望和生育情况进行选择。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应该进行保守治疗,清除病灶、恢复盆腔器官的关系[12]。术中保护肿块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为了保护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尽量保留卵巢组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发现时间早,临床分期较早,预后较好,警惕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长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