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2020-11-09 07:55邵蔚
清风 2020年2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情感

文_邵蔚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作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根据教学文本的特点建立有代表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在促进预设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这是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文本的依托。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仍然对教师十分依赖,自主阅读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对此,教师要在这一点上做教学强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指导学生解读课内文本时,关注阅读方法的传授。同时,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基于典型文本的阅读指导范例,教师也可以就这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挖掘,让学生加强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比如,教材对纪实类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中,分步骤给出了阅读这一类作品的高效阅读方法,这对于教师是十分珍贵的阅读教学资源与启示。教师必须充分学会利用教材中所给出的方法,并最大程度地将其用于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阅读中尝试利用这些方法和模式来化解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会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的自主性。

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要想加深对阅读范本的理解,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写作特点的文章,教师要培养学生结合不同的阅读范本,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分析方法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文章,并多为学生就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同时,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时,可以多和学生互动,通过互动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上会产生较大障碍,难以把握散文的主题。对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通常情况下,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告诉学生散文“形散神不散”,最终却只有极少数学生悟出这一创作规律,而有效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启迪学生认识到何为“形散”,何为“神不散”。教师可以依据一些范文进行更为细致的解读,如《背影》一文的核心是表达父爱的伟大而深沉,父爱就是这篇文章的“神”。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分析这篇文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形散神聚”的含义,让学生找到阅读散文的思维方式,加强学生阅读感受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读到那些情感十分充沛的阅读范本时,建立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读懂作品的重要依托。教师可以在一些特定文本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尤其是在讲到一些饱含深情的古诗词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透过作品简短的词句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表达,领会作品的意蕴,进而把握古诗词作品的思想主题。这种阅读教学过程会让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有大幅提升,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古诗词作品阅读的方法和要点,也会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阅读范本时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以杜牧的《赤壁》为例,该诗短短28 字,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并且有着深沉的感情基调。有效的诗歌教学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而是要通过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与诗人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古人的心情,感受到这28 字传达的一种难言的情绪。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品读这首作品,抓住其中的重点字句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这首作品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随着这类训练的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会得到很好的构建,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目标也能够良好达成。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