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钱明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知识教学的目标良好实现,还应从多角度和多层面锻炼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积极调整与转变教学思维,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深入了解素质教育这种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培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才会为学生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课堂氛围,创设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关注学生多种学科能力的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体验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内容。
从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能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依托。进入初中阶段后,几何知识的内容增多,学习难度也在一点点提升,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辨出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差异,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性质的掌握。
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虽然课本中已经对这个知识点做了细致准确的阐述,但仅仅从理论层面理解这一知识内容,学生还是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图片,让他们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具备哪些共同点。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就可以明白“相似三角形就是角度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如此,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教材中阐述的理论,不会死记硬背概念。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极为重要,这是让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且具备很好的问题分析解答能力的依托。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学习内容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会更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践探究的活动过程,以此为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尝试的空间。这样的活动方式更加轻松有趣,学生可以展开各种探究,加深对课本中知识原理的理解认识,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更加喜爱这门课程的学习。
以《平行四边形》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讲完相关知识点后,再给学生布置小任务:判断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刚接触这个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还不太了解,而小组合作正好可以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缺,能够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就各种图形做更细致深入的分析。这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极为重要。思维不仅是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大幅提升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依托。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锻炼,要多创设一些开放有趣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发散。同时,教师可以从知识点出发,设计各种开放的实践探究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素养和思维品质。
比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这一节时,各种各样的图表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容易觉得眼花缭乱,在还没有充分熟悉各种图表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认知障碍。这时教师不妨调整与转变教学思维,将图表转换成叙事形式,让学生根据图表里的内容任意发挥,将其想象成一个故事,然后上台分享,做各种个性化的设计与表达。这样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了这个学习基础后,教师再给学生具体分析解读每种图表的特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更为轻松,学习的障碍也会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