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

2020-11-09 07:55王艳丽
清风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伦理人文基因

文_王艳丽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独立、完善人格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学习兴趣日渐显现,对道德和伦理的认知开始有一个初步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开设德育课程,一方面是顺应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路线,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的必要举措。

小学德育的意义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意义深远,只有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善良、诚实、自强不息,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明白法律的底线意义,认识到伦理对于国人的重要性,将有助于小学生成人后迅速适应社会生活。

小学科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相互补充。小学科学主要是普及各种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以及背后的基本科学原理,让小学生具备基础的科学素养,起到科学启蒙的作用,从而为小学生日后的理科学习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德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儿童的人格完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德育课程属于人文类科目,与理科类的科学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意义。对于儿童来说,二者都不可或缺,二者的关系应当是相互补充、共同作用的。

科学需体现人文情怀。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科学现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养成科学思维。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仅应传授学生教材中的知识,还应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科学教育需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需要时刻注意不能违反人类道德伦理。

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第一,将科学精神转化为道德品质。在学习科学时,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包括严谨、坚韧、合作精神等,这些精神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的生活来说也是必需的。例如,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在其他事情上也需要耐心与坚持。只有敢于坚持,不轻易说放弃,才能达到最终目的,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结合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二,在科学学习外注重道德伦理。在进行科学教学时,科学教师要时刻注意,科学如果脱离了人类的使用与控制,就是脱缰的野马,对科学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规则、符合人类道德伦理。因此,在进行教育时,除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教学,教师还要给学生普及常见的道德伦理。例如,为了栽培出个头更大、口感更香甜的水果,一些果农向水果中注射催熟剂、甜蜜素等化学药剂,这虽然是科学应用,但由于违背了道德,是欺骗人的行为,因此是不可取的,绝对不能容忍。

第三,用科学小故事体现二者相融。科学的学习,有时也会因为知识的晦涩显得枯燥,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科学小故事的方法,将一个个科学知识转化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故事进行教育,也能起到德育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基因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些同学因为小明长得不好看,经常嘲笑他,而小明也因为自己的外貌感到很自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的外貌、体质等是由体内的基因决定的,自己的基因来自爸爸妈妈,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爸爸妈妈给予自己最好的礼物,没有必要感到自卑。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面对别人的外貌缺陷,不能嘲笑,因为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是科学中的人文情怀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不是干瘪的科学知识灌输,而应当起到科学启蒙、道德教育的双重作用。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科学教师应当注意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让科学浸透着人性的光辉。

猜你喜欢
伦理人文基因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基因事件
人文社科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