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颖聪
【摘 要】作为初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强化学生情感以及培养学生“三观”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确保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现已迫在眉睫。新一轮基础课改下,不同于社会道德规范有关的“辩证法”,学生情感体验和积极生活态度的有效性培养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高度关注,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就“辩证法”的有效性渗透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高中思想政治;“辩证法”;有效性渗透策略
引言: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推动区域社会稳定性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知识获取方式以及教和学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合理化运用“辩证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强化学生自主学生积极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
一、供给维度视角下初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开发路径剖析
“供给维度”视角下,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工作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采取辩证思维、人本思维等方式联合多元供给主体,构建资源供给合力,在深化资源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科学思维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基于“供给维度”进行资源开发工作,在保障资源供给跨域性优势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资源共享的时空限制,显著地提高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经调查,基于供给维度视角下,初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开发路径主要有:
(一)构建资源开发供给合力,强化资源的时代性
在初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保障预期资源开发工作取得预期成就,实现课程资源的成效发展,构建资源开发供给合力,是目前资源有效性开发的首要工作内容。在资源开发中,供给合力主体主要包括思政课教师、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只有保障三者开发作业的协同化,才能在供给合力构建下运用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积累的实践性经验知识来补充和更新需求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研究者,即他们在思政课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結合学生实况的基础上将经验、理论研究进行整合,在确保应用效益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二)找准教材切入点,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与初高中阶段其它基础课程相比,说教性和枯燥性是政治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为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需从根本上摆正资深的位置,明确了解自身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化运用“辩证法”,即通过树立科学育人观,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针对学生不同需求给予其不同的关爱,从而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除此之外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还要善于找到文本中隐藏的“德育点”,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去搞好学习,之后通过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视频、图片“案例”,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课程全程的有效参与。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中,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首先教育工作者需秉承着“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关爱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之后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有各国经济变化和企业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教学内容和教师补充的教学资料对文章主旨进行系统化剖析,进而整合学生思考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通过焦点入学在规避教师抗拒情绪产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二、需求维度视角下初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开发路径剖析
“需求维度”则是基于学生课程学习需求角度,为满足学生主体内在知识获取需要又要通过学生课堂的动态参与反哺资源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对象是“人”,而要想保证课程资源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基于学生续期开展资源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课堂教学主体,进行资源的新定位
初高中学生作为初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主体,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习需求是否被满足,是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性的重要评判依据。目前来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教和学”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保障初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面对社会转型和初高中生学生新特点,在课程资源开发时开发者需在关照主体内在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指引和行为上的规范,并通过深度分析初高中生学生思想特点、思维结构和认知特点,找准开发定位,确保开发工作的高效化。
(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人性的“真善美 ”为旨归
在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确保初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知识储备外,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由此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保障后期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落实。除此之外“思想性”教育应紧密地依托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预设的框架内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观点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为后期在教学中典型、生动、学生喜闻乐见故事案例的有效性运用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授课时,由于教材的编排在整体布局上做到了精心设计,故而教师在教学时为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需结合日常实际生活中的五种社会形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化分析,以便于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联性。
三、结语
概括而言,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学生三观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辩证法”渗透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教育观以及创建富于情感因素的情境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以情育情,亦或是发挥优秀文化自作品和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来以美育情,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怀忠,韩国栋,侯志远.微探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2(11):134-136.
[2]魏凯璇,张建东,李卫华.依托网络空间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40):143-145.
[3]李志龙,徐海洋,周晓晓.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辩证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15):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