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倒U形关系研究

2020-11-08 09:43吴建祖袁海春
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战略环境研究

吴建祖 袁海春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企业环境战略是指企业遵循政府规制要求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环境,以降低企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的一种战略选择。已有文献从外部环境及管理者认知等方面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展开过研究,其中,企业绩效是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对企业绩效和企业环境战略的关系未有定论,一些学者认为良好的企业绩效对企业环境保护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但也有学者指出企业绩效与企业环境实践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虽然现有文献探讨了企业绩效对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作用,但少有学者关注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的相对差距的影响。

依据企业行为理论,绩效反馈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模式,管理者根据实际绩效和期望绩效之间存在的绩效期望差距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调整企业经营行为和战略决策。具体地,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将会刺激企业管理进行问题搜索,进行战略改变[2];而当企业绩效超过期望绩效时,表明企业已经实现期望目标,经营良好,此时管理者倾向于维持原有企业战略[3]。现有文献广泛讨论了绩效期望落差情境下企业的市场化战略选择,但对企业非市场战略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聚焦到企业环境战略这一课题,少有学者分析绩效期望落差情境下的企业环境战略选择。

当企业面临绩效期望落差时,其环境保护战略是增加还是减少环境战略投入?现有文献对于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环境战略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目前仅有几位学者对落差情境下企业的环保投资行为进行了探讨[4]。他们认为,经营落差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存在U形关系。在假设论证部分,作者指出,当经营落差较小时,企业因环保投入的成本大、收益长的特点,为避免企业的短期利润承压,会选择减少环保投入;当经营落差超过一定阈值时,企业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管理者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来获取企业合法性。与这一文献不同的是,本研究认为,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促使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环境战略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出于回应质疑、转移话题、寻求支持等需要,企业倾向于增加环保投入以实现绿色转型(“穷则思变”);另一方面,迫于资本市场、资源约束、生存威胁等压力,企业倾向于减少环保投入以降低经营成本(“人穷志短”)。为检验此假说,以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样本企业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2.1 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战略决策

绩效期望落差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但落差与企业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以往围绕着两者关系的研究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一类研究表明,面对绩效期望落差,企业决策者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倾向于调整企业战略来响应绩效问题,比如增加企业在某些风险战略上的投入[2];另一类研究则认为,落差企业的行为相对保守,为规避不确定的风险损失,倾向于削减一些企业战略投入。比如,CHEN等[5]指出,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会随着绩效期望落差的增大而降低。威胁刚性假说为这类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该假说认为,当企业面对生存威胁时,会选择减少信息搜索、收紧控制权等方式进行反应[6]。就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战略决策的复杂关系,学界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拓展,其中一种解释视角重点关注了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战略决策之间存在的不同作用机制。比如,一项关于落差持续性的研究指出,同时存在利益相关者压力效应与新技术寻求效应,随着落差持续时间增加,两者效应发挥作用的程度也有所变化,最终导致落差和企业战略决策呈现曲线关系[7]。聚焦到绩效期望落差程度影响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企业的冒险动机与可感知冒险能力会随着落差的而增大发生改变,使得落差与企业冒险创新决策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8]。受这些研究启发,本研究认为,当企业面临绩效期望落差时,存在两种不同效应作用于企业环境战略,引致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环境战略之间的曲线关系。

2.2 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

当企业绩效未能达到期望目标时,同时存在两种效应(“穷则思变”和“人穷志短”)。“穷则思变”导致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投入正相关,绩效期望落差越大,企业投入于环境实践的精力与资源越多;“人穷志短”则导致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投入负相关,即绩效期望落差越大,企业环境投入越少。围绕企业行为理论和前景理论的有关研究给出了落差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穷则思变”现象的合理解释[9]。绩效期望落差的存在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外界会对于企业存在理由及声誉产生质疑。企业绩效未能达到期望目标,也意味着企业资源配置失效,企业战略与经营环境之间匹配度降低。这将触发企业的问题搜索动机,促使企业搜寻新方法,调整前期战略,来改善当前绩效问题,并回应外界质疑。处于落差情境的企业也更具风险偏爱倾向,能够承受风险战略带来的潜在损失威胁。

至于企业调整环境战略的动机,推测当企业经营绩效出现问题,具有“穷则思变”倾向的企业选择将改善环境绩效作为问题解决方案理由可能有:①环境战略可以视作企业应对绩效期望落差的一种公关手段,是合理化绩效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企业在面对绩效期望落差时,需要对落差的出现做出合理解释,来回应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与质疑。落差企业选择调整环境战略,可以让利益相关者看到其在改善环境绩效上所做出的努力,认为企业绩效期望落差的出现可能是前期环境战略投入高所致。②企业经营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支持,企业改善绩效问题也需要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支持。企业环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关系,获取企业绩效改善所需资源。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会受到政府认可,能在企业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获取政府支持[10]。③企业重视环境问题,积极投入环境实践,也是企业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落差企业调整战略的意愿更加强烈[11],绩效期望落差的出现,其实是为企业战略变革、战略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企业此时选择增加企业环境战略投入,能够推进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使得企业能紧跟绿色发展潮流,顺应绿色发展大势。④环境战略在改善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企业价值以及塑造企业竞争优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考虑了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举措。

基于威胁刚性假说的有关研究解释了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人穷志短”倾向。当企业将绩效期望落差解读为组织威胁时,企业经营行为会变得保守。这是因为,组织威胁引发了决策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不安,降低其处理复杂信息、解决组织威胁问题的能力[6]。决策者的这种心理焦虑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当前企业战略的判断以及应对不确定情况的信心,促使他们选择风险较低的战略决策[8],及时止损,保证企业生存。随着绩效期望落差的增加,决策者感知到的组织威胁增大,更可能强化成本控制,避免因过高的成本投入引致企业的持续困境。企业环境战略存在成本消耗高,回报周期长,且收益未知[12]等风险。面临生存威胁的企业倾向于减少环境战略的投入来避免这种高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此外,绩效期望落差的存在也意味着企业资源和经营状况之间存在问题,落差越大,企业面对的资源约束压力也可能越大。较高程度的资源约束会抑制企业在有关战略决策方面的资源配置。即使企业倾向于调整环境战略来响应绩效问题,资源能力的缺乏也会造成企业 “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在绩效期望落差状态下企业具有“穷则思变”倾向,但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受到的“人穷志短”效应的影响也在增加,随着落差增大,后者的作用强度会逐渐高于前者,导致企业环境战略的差异化表现。具体而言,“穷则思变”效应发挥作用的理由在于企业将绩效期望落差视作可改善的绩效问题,企业也能够接受有风险的方案。环境战略在回应外界质疑、获取资源支持、改善企业绩效等方面的优势促使企业选择增加环境战略投入来响应绩效问题。然而,随着绩效期望落差的增加,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非一致增大。有研究指出[13],当绩效期望落差逐步增大,超过企业生存水平时,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会大大降低,转为风险规避。并且落差越大,企业能够投入环境战略的资源也在减少。因而,受制于风险承受能力和可投入资源程度的动态变化,“穷则思变”效应发挥作用的空间缩减,效应趋缓。相反的,“人穷志短”效应发挥作用的理由在于企业将绩效期望落差解读为生存威胁,此时企业会重点关注生存问题[14],并制定规避风险的威胁刚性反应[6]。当企业绩效略低于期望绩效时,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较低,尽管企业受到“人穷志短”效应影响,但不足以动摇企业在环境战略上的战略信心。但随着绩效期望落差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不断攀升,止损意愿更加强烈,“人穷志短”效应的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大。综上,两种对立效应使得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环境战略两者呈曲线关系。图1显示,当绩效期望落差较小时,“穷则思变”效应占优势;而当绩效期望落差较大时,“人穷志短”效应占优势。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图1 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倒U形关系

假设1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呈倒U形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0~2017年在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见表1)。这样选择基于两点考虑:①制造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②多数企业从2010年开始系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研究根据以下原则剔除了一些样本:被ST和*ST的公司;没有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发布报告的年份少于4年的公司;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最终确定样本企业299家,共计1 269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以及样本企业官网。

表1 样本筛选过程

3.2 变量测量

因变量为企业环境战略。本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方法(CATA法)测量企业环境战略。近些年来,开始有学者采用CATA法测量企业环境战略或企业环境实践行为[15]。CATA法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对大量非结构化文本的信息提取、量化分析。这种方法可有效弥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中的响应率低、不可复制、难以用于大样本研究等局限。本研究参照文献[15]的做法,通过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详细描述,计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本所包含的环境关键词词频来测量企业环境战略。基于Sapir-Whorf假定[16],文本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处于个体认知的中心范畴,反映了个体最为关注的东西。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本中包含环境议题的词句进行量化处理,能够捕捉到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关注和投入程度。借助ROSTCM 6.0、ATLAS.ti软件和文构财经文本数据库来量化企业责任报告文本,在确定关键词词表之后,以企业环境战略关键词词频舒占文本总长度的比值来反映企业环境战略(1)限于篇幅,有关确定关键词的过程暂略,有兴趣的读者可与笔者联系。。企业环境战略关键词词表见表2。

表2 企业环境战略关键词词表

自变量为绩效期望落差。绩效期望落差即为企业实际绩效Pit低于设定期望绩效Ait的程度。学者们通常选取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或营业利润率(ROS)作为企业绩效的代理指标[17]。通常来说,企业的营业收入相较于企业总资产而言更为直观,也更具有可感知性[17],因此,本研究采用ROS测量企业绩效。依据企业行为理论和绩效反馈模型的相关研究,期望绩效分为基于企业以往绩效的历史期望绩效和基于企业所在行业绩效的社会期望绩效。在前期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将历史期望绩效和社会期望绩效处理成一个综合指标[18],本研究借鉴这些研究做法,将期望绩效设定为历史期望绩效和社会期望绩效的线性组合,计算公式如下:

Ait-1=(1-α1)SAit-1+α1HAit-1,

(1)

式中,SAit-1代表企业i第t-1年的社会期望绩效,由企业所在行业内除企业自身外其余所有企业实际绩效的平均值衡量;HAit-1代表企业i第t-1年的历史期望绩效,由企业第t-1年的实际绩效衡量,α1表示权重。参考王菁等[19]的研究,本研究汇报α1等于0.5的回归结果。

本研究从企业特征、财务状况、公司治理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引入控制变量。本研究参考已有文献[20,21],并结合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控制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上市时间、所有制性质、行业,以及组织冗余等企业自身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公司财务状况也会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产生重要影响[10],因而控制了资产负债率、投资机会、现金持有水平等财务指标。此外,公司治理因素与企业环境战略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独立董事比例[10]、股权集中度[22]等因素会影响企业在环境战略方面的投入程度。在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本研究也控制了环境规制的潜在影响。同时,企业当年环境战略与前一年的环境战略也密切相关,控制变量中也包括了前一年企业环境战略。本研究的主要变量见表3。

表3 变量说明

3.3 研究模型

检验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假设关系的模型为

(2)

式中,CESit表示企业i在第t年的环境战略投入程度;PAG_Nit-1代表企业i第t-1年的绩效期望落差。因为本研究试图研究绩效反馈对企业后续战略选择的影响程度,故将绩效期望差距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这也符合绩效反馈论文的常用做法[5]。此外,解释变量比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也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方法之一[23]。Controlj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性质、行业、组织冗余、资产负债率、投资机会、现金持有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环境规制和前一年企业环境战略。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表4给出了本研究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以及相关性系数。由表4可知,企业环境战略的均值为0.005 8,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本中明确涉及环境议题的词汇占比为0.58%左右;绩效期望落差的均值为-0.024 4,标准差为0.051 4,表明企业绩效期望落差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有制性质的均值为0.571 4,说明样本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占比相对均衡。股权集中度均值为0.361 7,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小于0.7,表明主要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区分度。进一步计算各变量的VIF值,发现变量的VIF均小于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是可靠的。

表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系数

4.2 基准回归

在进行基准回归之前,本研究对主要连续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以规避数据异常值影响。经过F检验及豪斯曼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适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由于利用面板数据可能存在时间序列与截面相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Driscoll-Kraay标准误进行估计[24]。

表5列示了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的回归结果。模型1是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2是加入绩效期望落差一次项的回归模型;模型3为包含自变量一次项和平方项的回归模型。模型3结果显示,绩效期望落差平方项与企业环境战略显著负相关(β=-0.019 6,p<0.001),说明随着绩效期望落差的增加,企业对环境战略的关注与投入程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假设1得到支持。

表5 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回归结果

4.3 稳健性检验

为考察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通过改变主要变量测量方式以及改变样本选择范围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①改变绩效期望落差的计算方法。在绩效期望落差的测量部分,本研究参考陈伟宏等[25]的做法,将α1赋值改为0.4,重新检验。②改变企业环境战略的测量方式。本研究借鉴一些学者的做法[21],将企业环保投入强度(企业当年环保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企业环境战略的代理变量来进行回归分析。③考虑到样本的时间选择也可能产生误差,以 2012~2017年面板数据重新进行分析。上述稳健性检验结果均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了本研究结论的稳健性(2)限于篇幅,未列示稳健性检验结果。。

4.4 补充解释

为了更好理解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以及增强本研究假设的说服力,参照WANG等[15]的做法,在实证分析之后增加了定性解释的部分。本研究从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新浪财经等来源选取了4篇不同的企业新闻报道,从中摘录整理和本研究有关的文本,对其展开定性阐释,为前述研究问题添加实例说明。

当企业业绩下滑、发展受阻时,企业倾向于调整前期的经营战略。针对传统燃煤锅炉企业的报道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企业在发展受阻时,应灵活变通…对锅炉企业来说,紧随环保趋势,研发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设备是最佳出路”。企业决策者选择增加环境战略投入,则是考虑到了环境战略在回应外界质疑,赢得利益相关者资源支持,以及降低经营成本、改善企业财务绩效等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积极投入环保实践能够让其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比如政府的资金补助,政策扶持等。山西太原某热电厂领导告诉记者:“根据2016年山西省下发的相关材料,企业…获得年利用小时奖励192小时,折算利润3 500万元…还可以获得大概9 000万元改造资金补助”。 此外,企业环境战略也是一项利于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福建某钢铁企业在“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数亿元的环保资金,建成多项环保设施,主要污染物显著减少。“减排的废弃物改善了企业工作环境,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者告诉记者,“通过排污权交易,预计这些废弃物会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尽管企业可能通过增加环境战略投入的方式进行响应绩效问题,但处于较大落差区间的企业在投入环境战略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在较大经济压力下,多数企业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企业生存,保住市场。当钢铁企业面临“微利、亏损”时,“企业不停产只是为了留住市场,减少设备折旧、人工和财务费用损失。”然而,环境战略存在成本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风险。面临严重绩效问题的企业很少会投入环境。2013年9月针对河北省钢铁企业的一项报道中指出:“钢铁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成本压力巨大。钱更加紧了,企业环保投入动力不足…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

5 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在绩效期望落差情境下,会存在“穷则思变”和“人穷志短”两种效应对企业环境战略产生影响,前者促使企业增加环境战略投入,后者导致企业减少环境战略投入。并且在绩效期望落差的不同区间,因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企业可利用资源的动态变化,会引起两种效应作用强度的改变,最终导致绩效期望落差和企业环境战略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①丰富了企业环境战略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同于以往围绕外部环境因素[26]、企业自身特征[27]或管理者认知[28]等因素的文献,本研究将绩效反馈纳入到企业环境战略驱动因素的研究中,具体分析了绩效期望落差状态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差异化表现,为企业环境战略前因变量研究增加了新的文献支撑;②前期多数文献研究的是绩效期望差距如何影响企业市场化战略,本研究以绩效期望落差怎样影响企业环境战略作为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将绩效反馈和企业战略关系的研究范围拓展至环境战略这样的非市场战略方面,拓宽了绩效反馈和企业战略关系领域的研究范围;③本研究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绩效期望差距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认为在绩效期望落差情境下存在两种相悖的效应作用于企业环境战略,导致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呈现曲线关系。这一研究结论也为绩效反馈和企业战略关系的不一致研究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视角;④本研究采用CATA方法测量企业环境战略,并简要说明CATA方法的测量步骤,为相关领域内涉及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文中构建的中文关键词表,也对我国情境下应用CATA方法测量企业环境战略指标的研究有所助益。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在于:①前述研究结论表明,当企业绩效未能达到期望绩效时,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环境战略的方式来响应绩效问题。这一结论对于如何看待企业绩效问题提供了启示: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客观看待企业的绩效问题以及后续的战略调整方案,尽量减少只以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或管理者业绩的参照标准,避免因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过分关注而阻碍企业在环境战略方面的资源投入。此外,政府也应该正确看待企业存在的绩效期望落差现象,并考虑给落差企业一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环境责任履行来解决当前的绩效问题。②尽管绩效期望落差导致企业产生“穷则思变”动机,促使企业对环境战略进行调整改变。但当企业绩效远低于期望绩效时,企业可能为了规避环境战略的风险威胁到组织生存,而选择减少环境战略投入,减少环保责任履行程度。因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增加环境补贴等方式,弥补企业因实施环境战略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从而降低企业通过削减环境投入来避免损失的可能。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关系,但两者关系可能受到多种情境因素影响,如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等公司治理因素,环境规制等外部因素。未来可将这些情境因素纳入研究模型,探讨绩效期望落差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主要就绩效期望落差强度如何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展开研究,研究内容略显单薄。实际上,绩效期望落差表现形式多样,企业绩效未能达到期望目标的持续时间,以及企业在多个绩效目标上的企业绩效表现不佳,这些特征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后续的研究将从绩效期望落差的持续性和多样性方面着手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战略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环境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