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

2020-11-07 01:55生延超熊思思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禀赋产业政策区域

生延超 周 垚 熊思思

(湖南工商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一、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环境造成的,而发展环境的差异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成长要素、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造成旅游产业发展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为了缩小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均衡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就必须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这也是要着力解决的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Meyer(1975)较早对美国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旅游产业发展差异有变小的趋势[1]。Seetaram(2012)对澳大利亚的实证研究证明旅游产业发展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有协同性[2]。Belinda(2016)基于新兴旅游目的地研究发现,政府的积极主动性和人力资本开发程度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的关键影响要素,尤其是政府积极有效的旅游产业政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关键[3]。二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Nishaal和Milner(2005)是较早系统地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内涵及因素的学者,研究发现物价水平、开放度、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社会发展、环境资源及人力资本等8个要素,是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的度量关键[4]。Norlida(2014)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24个变量,通过归类最终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界定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四大类,并通过欧盟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旅游产业的社会文化属性[5]。Arsvora(2016)的研究认为旅游吸引物、可通达性、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差异的关键要素[6]。张广瑞(2011)是国内较早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的学者,他认为旅游产业发展差异最终表现为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的差异[7]。孙根年和潘潘(2013)的研究发现,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区位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8]。三是关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的评价研究。Liu chen Zhang(2016)基于2006年至2013年中国四大地区的数据,对各地区的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东部地区也和西部地区存在着显著差异[9]。白军利(2016)在界定区域旅游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发展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空间上呈现出“阶梯型”发展[10]。

可以看出,关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影响机制等方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还比较单一,且经常混淆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前者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程度,后者是影响这个发展水平的外在因素的综合,对后者目前的研究比较狭窄,多关注单一指标静态评估,缺乏动态分析,而且缺乏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科学界定、特征梳理与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更缺乏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全面评价和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7年数据,通过系统的方法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进行测度,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提高旅游产业增长质量提供启示。

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环境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有关的周围事物,或者说作为这个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和。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靠、以旅游设施为前提,向游客提供观光游览服务的行业。所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旅游系统为中心,影响其产生与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因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1]。发展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产业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从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可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如经济不景气、基础设施不健全、配套产业缺失等,都会制约旅游产业的发展。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渊源、产业基础和发育程度这些内在因素之外,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及旅游产业政策等,是制约和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外在因素,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12-14]。

1.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禀赋也被称为旅游要素禀赋,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其中包含了旅游资源数量及质量、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从自然环境来看,旅游资源数量及质量、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旅游者,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它构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当然,旅游资源禀赋还包括旅游人才的丰裕程度、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状况及资本市场,这是旅游资源禀赋的基本内涵,他们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要素。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存活和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府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支付模式的因素,它包含收入的转变、消费行为的变化等。旅游业的经济环境是指旅游业面对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交通运输、资源、资本等状况,是约束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组成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GDP、利率、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考虑到各个因素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程度的大小,在衡量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经济环境要素时,可以选用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汇率等来表征经济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变动性。

3.区位条件

“区位”就是某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的空间接洽,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地理要素。从承载范围来说,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且事物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别的事物的联系;从发展空间来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毗邻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这是旅游流产生的便利条件[15]。克里斯塔勒的旅游区位理论认为,影响以旅游地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的要素主要有广域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饭店旅管及有关生活服务设备),还有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程度等[16]。克里斯塔勒的旅游区位理论把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因素归结为,需求因素和旅游基础因素两大因素,只不过这里的旅游基础因素包括了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前两者是先天禀赋,第三者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善和优化的,它决定着游客的可进入性、扩散性和舒适性,也点明了旅游区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和资质,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区位条件[17]。近些年来,随着交通、饭店、旅行社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通用基础条件的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和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也不断地得到优化,给各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4.产业政策

旅游产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对旅游产业进行指导,推动着旅游产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这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初衷,也是实施目的。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有产业政策引导的贡献。旅游产业政策的衡量比较复杂,便于分析其间,我们用省域层面旅游产业政策数量来衡量。

三、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评价的指标及方法

1.评价指标的选取

通过上述分析并借鉴相关学者[18][19]的做法,本文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分为4个一级指标: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环境、区位条件、产业政策;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指标

2.计算方法

根据数据指标的特殊性,这里选用熵值法来进行计算。熵值法是用来判断一个指标的离散程度,该指标离散程度越大,那么该指标的影响越大。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的影响越大。

表2 各指标计算结果

表3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

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评价

(一)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总体状况

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着一定区域差异(详见表3),但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北京、宁夏、青海等区域的排名5年基本不变。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较高、排名靠前的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五年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一直名列前茅,呈现出如下特征:

1.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差异较大

从各地区数据对比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综合指数连续5年来一直都居于较高水平;而宁夏、西藏、新疆则处于最后几名,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维持在14左右。其中,高于平均分的地区有14个,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湖南、北京、福建、河南、辽宁、河北、上海、云南。而低于平均分的有17个,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徽、江西、陕西、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黑龙江、山西、吉林、天津、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这表明我国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关产业政策不完善、激励力度不够大、投入资金有限、人力资本支撑不够,进而导致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参差不齐。可见,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总体来说处于中低位水平,各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差异明显。

2.东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优于西部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度高、可通达性强、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优势因素促进了东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的提升,而西部地区相对闭塞、交通相对落后、产业政策乏力等影响了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得分最高的广东省为42.15,而在2017年上升到43.38,而西部地区以宁夏为例得分2013年仅为28.69,可见,东西部之间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区域而言,东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生产要素有关,中部地区一些突出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如湖南、湖北等省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但其他构成要素水平普遍处于劣势,造成其普遍相对较低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可见,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到西的阶梯型递减状况,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相吻合,且这种阶梯型差距有缩小的态势。

3.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受区位条件影响较大

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对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的影响显著,但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囿于闭塞的交通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的旅游产业政策等,尤其是区位条件中基础设施状况和需求条件的限制,使西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一般。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一区域的旅游硬件设施,基础服务设施越完善,区域旅游承载力就会越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就会较好。同时,由于可通达性的限制,西部地区远离东部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使得旅游流的流量受到较大限制。

(二)分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构成指标权重的变化

鉴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众多因素的合成,要深入分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就应该对其中的分项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从动态趋势上看,资源禀赋的权重由2013年的36.95%下降到2017年的34.66%,经济基础的权重由2013年的16.96%降到2017年的15.75%,区位条件的权重由2013年的9.12%升到2017年的11.46%,产业政策的权重从2013年的9.12%上升到2017年的11.46%,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构成因素权重在发生着变化,其中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而区位条件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在逐步上升。

表4 一级指标权重变化

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是有原因的。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其中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制度大大提高了人们出游需求;而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和经营秩序等改善了旅游消费环境,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给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构成指标变化状况

(1)旅游资源禀赋

由表5可知,各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得分与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基本一致。5年来,广东省的得分一直都是最高的区域,江苏紧随其后,占据前五的区域还有山东、四川、浙江等区域,而且这些区域大都位于沿海区域,主要是人力资本丰富、资本市场成熟发达的缘故。而四川作为西部省份排名在前五,这主要得益于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川5A级景区就有10处,自然保护区有167处,并且其从业人数及资金供给数量在西部地区是排名也是靠前的,远优于中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直逼东部沿海地区。排名靠后的地区有青海、西藏、宁夏,导致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条件靠后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资源匮乏,其中青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仅2处,西藏4处,而青海仅1处,并且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本和资金供给都严重不足,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表5 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得分

(2)经济基础环境

由表6可知,各省份经济环境的排名情况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综合得分的排名情况基本一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的人均GDP位居前5,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旅游产业发达,而且出游潜力巨大,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在三级指标中,国内旅游收入前五位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国际旅游收入前五位的依次位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可见这些区域经济发达,市场完善,人力资本丰富,形成了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旅游产业与发展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而西北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落后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旅游业总收入相较沿海地区差距很大。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基础环境呈典型的阶梯型状态,东部区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表6 旅游经济基础条件得分

(3)区位条件

由表7可知,各区域区位条件得分排名与综合得分排名相差不大,而东中西部区域区位条件得分相差较大。沿海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位居前列、远超其他区域。区位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状况和需求条件,基础设施表明了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才能吸引游客更多的逗留和消费。从旅行社数量、星级酒店数量、连锁餐饮企业的数量来看,东部区域明显多于西部区域,这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是一致的;从交通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铁路里程、公路里程要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状况远不如东部地区。从需求条件看来,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呈阶梯型的,东部高于中西部区域,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需求越大,而消费价格指数在我国各地区差异很小。因此旅游需求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表7 区位条件得分

(4)产业政策

由表8可知,旅游产业政策排名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排名有较大差异,其中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湖南、浙江。2017年,旅游产业政策出台数量最多的是湖南,其次是广东、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而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政策颁布数量相对较少,这就不难看出西部地区在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相对滞后。综合5年情况来看,其中旅游产业政策颁布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北京、浙江、江苏、海南、广东等东部地区,西部地区5年来出台的旅游产业政策数量总体偏少,说明西部地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当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仍然依赖于旅游产业政策的刺激,各区域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贯彻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中西部区域各级政府要发挥旅游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刺激引导作用,促进各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表8 产业政策得分

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时空差异及动态性分析

1.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总体差异性

由表9可知,泰尔指数与变异系数的结果相吻合,2013年的泰尔指数为0.203921,然后再2014年升到0.214965,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0.217926,自此以后开始下降。可以看出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变动基本趋于一致,都是总体趋于下降,这显示了我国各区域在2013年至2017年间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在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的各项指标均向有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方向发展,优化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表9 差异性系数和泰尔系数

2.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分项指标的差异性

(1)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差异性

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包括旅游资源状况、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产业的投入资金;我国的旅游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东部以及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密集,而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布局相对稀疏;从业人员数量以及资金的投入主要依赖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以及旅游需求状况,经济水平越高、发展越好的区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以及拉动更多的资金投入。结合前述分析我们发现,排名前五的地区有广东、山东、江苏、四川、浙江。就广东来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有8个,自然保护区有368处,历史文化名城有7处,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达370.2万人,相关产业资金供给有3797.2亿元,西部地区以青海为例,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仅1处、自然保护区11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为17.7万人,相关产业资金供给为466.7亿元。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差异较大,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从业人数和资金供给要领先一大步。

(2)区位条件差异性

区位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状况和需求条件,基础设施越完善、质量越高的地区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而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东西部地区差距很大。东部地区就得分最高的是广东和江苏,其相关产业(旅行社、连锁餐饮企业、五星级酒店)的总数量分别是6330家和4596家;交通运输总里程(铁路、内河、公路)分别是232209.2公里及185917.8公里;城市公园数量分别是3512个与942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858.9元及23538.9元。西部地区以西藏和宁夏为例,其相关产业(旅行社、连锁餐饮企业、五星级酒店)的总数量分别是218家和204家;交通运输总里程(铁路、内河、公路)分别是79134.3公里和34659.5公里;城市公园数量分别是81个和77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253.4元和17329.1元,差距之大,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差异的关键因素。

(3)旅游经济基础环境差异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从东中西部呈阶梯形的,处于领先位置的依然是东部地区的广东与江苏,其中人均GDP分别为 67503元和87995元;旅游业总收入为10365亿元和8769.31亿元;西部地区仍较为落后,以甘肃和西藏为例,人均GDP分别为26165元和31999元;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975.42亿元及280亿元;国内游总收入分别为974.5亿元与271.061亿元。GDP的增长带动了行业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的增长,而后增加旅游业从业人员数,而旅游社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好的旅游路线,并为旅游者解决了交通、食宿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周到细致的服务极大促进了旅游者的出行,也同样增加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拉大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水平的差距,因而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就要远远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4)产业政策差异性

旅游产业政策旨在解决或预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矛盾,保障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各地区旅游产业政策的出台实质上就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四个影响因子中,旅游产业政策在全国差距为最小,说明各个地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差异不大。近五年来出台旅游产业政策最多的是海南和北京,数量最少的是新疆和西藏。作为区域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各个区域的参与力度差异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

表10 各指标差异性系数

基于上述分析,区位条件的差异最大,其次是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再者是旅游经济基础环境,旅游产业政策的区域差异最小。

3.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差异

从表10可以看出各个评价指标的变化,其中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得分波动上升,说明各细分评价指标均在向有益于这两项指标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两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上升的。而旅游经济基础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得分却在波动下降,虽然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在发展,同时旅游业也在发展,人均GDP提高,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旅游需求也在慢慢扩大,但是这两项评价指标得分依然在变小。

六、结论及政策启示

由2013—2017年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结果可得如下三个结论:第一,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明显,东部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普遍优于中西部区域,呈东高西低的阶梯型,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其中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环境、产业政策;第二,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环境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缓慢缩小且分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趋于平缓,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虽然依旧存在,但均在波动中缓慢缩小,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第三,四大分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大小变化各有特点,差异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旅游经济基础环境和产业政策。

结合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如下:一是要整合旅游资源禀赋。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一般,导致资源禀赋集聚度不高,开发力度不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力度,整合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精品线路,抓住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契机,重点突破,完善市场,吸引要素,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二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很大是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消费能力越强,旅游需求也就越大,就能够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地方而言,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区位条件,创造更多要素增值机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完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基础设施中最为基础的要素,它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通达性,是连接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桥梁。因此增加交通网密度,提高通达性是优化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四是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配套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旅游产业政策的落实以及配套措施的出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各个区域实施效果参差不齐,这说明各个区域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仅仅依托国家层面,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有针对性、差异性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文对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内涵界定上,需要进一步斟酌,以区别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在指标选取上,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确定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时间跨度上也只有五年,是否能准确地反应区域旅游产业环境的动态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禀赋产业政策区域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分割区域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区域发展篇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