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 铭 上官万平
“妙手擎仁术,丹心为众生”。明清以降,西医东渐,现代医学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名医大家层出。这些名医大家,或者宗教信仰不同,或者政治取向有异,甚或国籍亦不相同,然而却都秉承着“仁爱”之精髓,于医术以求其精,于道德以求其善,于人情以求其亲,成就医学大家之名,而“世有良医,天下之福”。
本文所呈文献器物的图片,都是与近现代中国医学史上十六位名医大家密切关联的物件。睹其物,思其人,缅怀其事迹,敬崇其仁德。谨以此方式向千千万万中国的医生们致敬!共同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是真名士自风流——臧伯庸
此为臧伯庸处方,由“当代草圣”于右任题眉。
臧伯庸是沪上名医,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百姓,他都能一视同仁。经其诊治的患者,对其医德、品格均赞誉有加。
臧伯庸还是著名的企业家;原“大世界”“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楚九的东床;被梁启超称为清学正统派“殿军”的章太炎尊称其为“仁兄”;“国父”孙中山感其雪中送炭,亲笔书赐“博爱”斗方。
西医东渐的灯塔——合信
此为英国医士合信氏名著《内科新说》,安政己未(1859年)日本翻刻上海仁济医院本。
陈邦贤在《中国医学史》初版中,将咸丰年间仁济医院第二任院长、医学家合信氏的《西医五种》(《西医略论》《妇婴新说》《内科新说》《全体新论》《博物新编》)作为西医输入中国的权舆,是客观而公允的。赵璞珊认为,英国人合信(Benjamin Hobson)的医学著作,对推动我国近代西洋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协和”泰斗、“湘雅”轩辕——张孝骞
此为1944年张孝骞任私立湘雅医院院长(代)时签发的助理住院医师聘书,受聘人顾毓芝。
“医者,外治肌骨,内驯五脏,袪疾患,消病痛,以精专之术救死扶伤,此为妙手仁心。医者,上循天道,下探良方,扬善义,慰人情,以公共立场济世安民,此为杏林之侠。世有良医,天下之福,幸甚至哉,幸甚至哉!”这是张孝骞22岁时发表在《新湖南》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中的一段话。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会长——牛惠霖
此为友人赠送牛惠霖夫妇的瓷器,上书“饮和食德”。
1920年,牛惠霖和弟弟惠生(中华医学会第八届会长)开办霖生医院,在上海滩久负盛誉。“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牛惠霖与宋庆龄、何香凝等组织战地救护工作,以其在欧战中积累的救伤经验,参与救治了大批伤员。牛惠霖曾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院长,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牛父尚周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母亲倪桂金为倪桂珍胞姐,宋氏三姐妹姨娘。
中国内科学奠基人之一——戚寿南
此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丛书之《内科实习指导》,戚寿南著。
戚寿南从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1934年,国立中央大学复建医学院,戚寿南被聘为院长,同时兼任南京中央医院总医师。在任院长的14年里,戚寿南依靠自己的才学与智慧、努力与魅力,将荣独山、康锡荣、董秉奇等业界翘楚纳入团队,使中大医学院成为享誉亚洲的名校。1937年,44岁的戚寿南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首任会长。
“东方一只眼”——赵东生
此为上海市原市长吴国桢赠送名医赵东生的银杯,上书“眼科圣手”。
1939 年,赵东生毕业于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先后在维也纳大学眼科和匈牙利大学眼科系工作。由于反对纳粹法西斯,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出狱后,心系祖国的他于 1944 毅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先后任国立江苏医学院教授、上海公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东生是我国眼底病外科的先驱,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研究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教育家和医学教育家——徐诵明
此为1947年国立沈阳医学院院长徐诵明签发的助教聘书。
徐诵明不仅是卓越的医学教育家,同时也是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病理学家。他先后担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国立北平大学校长、西北联合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校长、沈阳医学院院长,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奠基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1945年12月,徐诵明致信教育当局:“得其在原地恢复弦诵之声,继续为国育人,则幸甚至矣。”
马革裹尸的少将军医——缪征中
此为1941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为一等军医正主任缪征中签发的委任状。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亚东医科大学面临倒闭。郭琦元邀挚友汤蠡舟、缪征中等接办亚东并收留学生,筹创东南医科大学。这是缪将军广为人知的贡献。1945年,任“第三方面军军医处”少将高参的缪征中在贵州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缪征中是抗日阵亡将领和民族英雄,对他的事迹有待进一步挖掘。
“西迁精神”的楷模——沈云扉
此为1945年新华人寿储金《体格检验单》,检验医师沈尧阶。
沈尧阶,即沈云扉,毕业于德文医学堂。1915年,鉴于家乡缺少西医,回崇创办第一所西医医院(崇明区中心医院)。抗战期间,积极参加上海红十字会医院的抢救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医、校卫生室主任。1956年,以67岁高龄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举家西迁,任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科长,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医学革命家”——余云岫
此为余云岫签赠本《皇汉医学批评》。
余云岫自幼学习中医,后赴日留学。1929年,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起草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障碍案》,史称“废医案”。余云岫不仅是医学家、药学家、医史学家,也是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表现在批判方面,余氏很深刻地看到了“民众思想”与“旧医”的相互交融,把“旧医”和“国民性”联系在一起批判,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沈阳九君子”之一 ——张查理
此为1946年国立西北医院院长张查理为张孝秩出具的证明书。
“九·一八”事变后,医学名家张查理、刘仲明等“九君子”以国际法为准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多方搜集日军罪证,汇编成铁证文件TRUTH,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在中国抗战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张查理的门生吴英恺院士说:“他那种自强不息的工作干劲和追求革新的创业精神是我永不忘怀的。”
公医制度的倡导者——胡定安
此为“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院长、现任国立江苏医学院院长”胡定安为学生蒋勤出具的肄业证明书。
在积贫积弱、战乱不休的中国,要想推行公医制度谈何容易。胡定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推行公医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几个关联问题:一是培植公医生;二是过渡时期之补救办法;三是公医生服务时的进修办法;四是实行公医后应如何统制;五是公医之征调。这一认知对今日之医改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江上峰
此为1948年医务生活出版社大连分社出版的《战伤总论》,江上峰题写书名。
1928年,已是美国医学院士的江上峰怀揣报国之志回国效力。淞沪抗战期间,创办伤兵和难民医院,遭到日寇汉奸追捕。1944年,举家奔赴苏北解放区。1946年,新四军成立华中医科大学(1947年改为华东医科大学),江上峰被任命为校长。解放后,江上峰担任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前身)首任院长。
“丹尼斯布朗”金奖获得者——张金哲
此为张金哲墨宝:修身齐家——修齐外孙弥月之喜。
1950年,张金哲在北大医院建立小儿外科专业,成为中国小儿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该奖项被认为是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从医60多年,每一次出诊,张金哲都会起立迎接患者。他的每件白大褂上都鲜明地印着“外科张金哲”五个大字,以方便患者与自己沟通。
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林可胜
此为1944年国立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签发给林可胜的聘书。
林可胜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为了研究阿斯匹林的镇痛作用,他先把缓激肽注入自己的血管,以制造剧烈的疼痛,然后服用阿斯匹林镇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可胜毅然带领年轻的中国救护人员奔赴最前线。在贵阳图云关创设救护总站,开办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抗战胜利后,林可胜在上海出任国防医学院中将院长。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
此为1947年朱良春于民众施诊所的处方存根。
朱良春出师后,章次公为他题字“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后又刻章嘱托:“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朱良春回到南通后,开诊看病,设坛讲学。他还说服专治蛇毒的季德胜、专治肺脓疡的成云龙、专治淋巴结核的陈照等三人,将自己的独门秘方献给国家。朱良春享有“虫类药学家”“风湿病泰斗”“南朱北焦”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