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新形势下,南漳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办学推动专业建设,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提升与创新、推动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有机统一,为地方乃至全省中职类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供发展范式。
一、推进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自2016年以来,我校分别和武汉市水墨江南有限公司、南漳县名泰股份有限公司、杨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漳县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着手组建南漳县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 4个专业产教融合試点。试点秉持“交流与合作、积淀与提升、突破与创新”的宗旨,开创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
根据产业人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灵活、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依托专业试点企业,极大调动了专业发展和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校企互动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校企联合进行了深入的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我省对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支持的大好前景,我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在之前与酒店管理、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专业校企合作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秋从校外聘请了两位农学口的研究生来我校支教,加快我校果蔬花卉专业迅速发展,同时与襄阳市农耕山人有限公司签订专业合作协议,为学生成人成才搭建立交桥。各专业建设更加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平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目前学校5 个专业均为校企共建,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小组,共同研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共建基础上,经小组拟定方案,组建对应专业班级,构成实验“专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将行业规范、企业文化、技术标准和职业素养培养引入专业教学。进一步深化“三能一促、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真实应用驱动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更新“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小组支持下,学校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为师生做专业新知识、新动向或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方面讲座,组织师生到企业调研观摩、项目实战、培训学习;邀请企业监督指导学校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校企合作开发各专业教学标准、根据我校实际教学需要编写出版3 门校本教材,购买了基于PC端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和基于手机端的移动APP,实现资源共建共享。1+X证书试点推行,致使全年无间断高效技能训练成为常态,团队协作、老带新训练氛围浓厚,部分优秀选手成长为“校园小工匠”,引领全校学生崇尚技能、德技并修,为“技赢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教融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先后与襄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襄阳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拓展与我校周边30余家企业建立松散型校外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四、产教融合共推双师型师资专业水平提升
通过“水镜工匠、水镜名匠选树”大赛引入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先后组织1+X证书试点教师线上和线下培训、就省市赛培训教师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就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专业进行短期培训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促进了联盟间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升技能水平。
学校目前共有双师型教师62人,在一线的双师型教师有43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115人的37.4%,这个比例还远远不够。通过校企共建名师工作室、“名师课堂”优质课展评、“双师”结构计算机应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以名师的培养、成长带动辐射所在教学团队的整体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研究和管理机制,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