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芳 陈景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家都知道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习和研究都非常重要,离开了实验,就不存在化学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将实验进行创造性的改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案例】
老师: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实质是什么呢?(引起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入用实验方法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中来。)
老师: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及思维过程投到大屏幕上。
1.将锌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标出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2.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并解释。
3.用导线将锌粒和铜片连接,观察铜片上发生的现象,并进行推测。
4.用导线将锌粒和铜片连接,中间接一电流计,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并进行推测。
老师:刘××、王××、耿××、韩××四人合作到讲台上完成这四个实验,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个实验,其他同学协助完成该实验。(希望通过合作,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位同学商量了一会儿开始操作实验。
刘同学:耿同学你帮我准备一下药品和仪器好吗?我做实验时韩同学帮忙看那儿存在操作失误行吗?王同学我做实验时,帮我将实验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好吗?(其他三位同学都点头同意。)
(第一、二步实验相对简单,合作也比较容易,默契感培养起来后,第三、四步实验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好。第一、二步实验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故实验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多大兴致。但当实验进行到第三步、第四步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惊奇的叫了起来——怎么可能,铜片上怎么出现小气泡了呢?太不可思议了,电流计指针怎么偏转了呢?在学生心中充满疑问,急于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我并没有顺势给出答案,而是……)
老师:同位和前后四位同学讨论一下可能的原因。
(学生们开始积极的讨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也被调动起来了,与同学们热烈的交流。我又适时地进行了引导,提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目的是通过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老师:用导线将锌粒和铜片连接后,观察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该气泡为什么气体?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气泡是H2产生的。
老师:(追问)怎样证明?
刘同学:可收集一小试管生成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有爆鸣声来验证。
老师:她回答得怎么样?(同学们一起说好)我们一起为她鼓掌好吧!(热烈的掌声响起。)
老师:(又问)气泡的生成是否能说明铜片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对此问题学生之间的讨论意见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气泡的产生是因为在导线连接的条件下铜片与稀硫酸反应所致;有人却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铜是不活泼金属,不可能与稀硫酸反应。对此我没有对任何一方作出否定,而是看似漫不经心的稍作点拨。)
老师:(再问)如果铜参与了反应,那么产物是什么呢?怎样证明?(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别人、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我的点拨,学生豁然开朗,意见得到了统一)
同学们一起:溶液的颜色没有变蓝,说明没有硫酸铜生成,即铜没有跟稀硫酸发生反应。(同学们通过交流研讨得出结论,培养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老师: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学生通过讨论并联系物理上所学电学知识,得出结论。
杨同学: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电流计,而且通过指针的偏向知电流是由铜片流向锌粒。
老师:他回答得好不好?
学生:好!(学生一起回答。)
老师:(追问)电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电流产生的原因是电子的定向移动。(此时学生已非常有成就感,兴致完全被激起,因为他们用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化学上的问题。 于是我乘胜追击,又提出一个问题。)
老师:电子从哪儿流到哪儿呢?
学生: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老师:(追问)铜片上的H2生成的呢?(这是一个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一是出于探究问题的需要,二是进一步的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这么復杂的问题通过努力,我们自己也能得出结论,我们多么了不起啊! )
在我不断的提示下,学生共同得出答案:氢离子是在铜片上得到从锌片上流过来电子生成H2的。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小结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常同学: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她表达能力较差,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
崔同学: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一些难点我也能突破。(她的基础较差,平时缺乏自信。)
郭同学:做事要细心。刚才做实验时我没太注意实验现象,光感觉好玩了。(该生平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上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同时要注意平时多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与同学分享快乐与痛苦。
【案例分析】
整个探究活动中,我注重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并且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和鼓励,培养了不同学生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收获更多,效率更高。我把教学看成一种交流,避免冷冰冰的进行知识发售。尤其是大胆放给学生5分钟可能赢得40分钟的全心投入,真正起到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学习效率也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马艳芳1* 陈景新2 1.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 2. 博兴县第三中学,山东 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