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的路径分析

2020-11-06 04:20王星飞
写真地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引导力网络舆情思政课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7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培植的研究》(项目批号:2017SJB2015,主持人:王星飞)。

摘 要: 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探究如何利用思政课提高網络舆情引导力,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新媒体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又可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向学生输送正向的网络舆情。论文结合当前思政课的现状,对利用思政课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的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新时代学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思政课;网络舆情;引导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2.225

1 问题提出

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受大学生的青睐是客观事实,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加强思想课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愿意传递积极理性的网络舆情的,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觉悟普遍高于其他社会人群。而网络舆情是需要引导的,因为积极理性的网络舆情能修正大学生网民的言行,帮助他们形成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而消极鲁莽的网络舆情则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理想信念不清,最终导致政治立场不坚。思政课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的积极因素,理应成为培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的有效措施,为净化校园舆情环境,减少对大学生思想有负面影响的网络舆情发挥作用。

2 思政课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的意义解析

2.1 新媒体与大学生网民的零距离互动

微博、BBS、QQ等自媒体已悄然从校园信息传播主流渠道退下,取而代之是的微信和抖音等新兴媒体。由于它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互动功能强大,使用门槛低,操作简便等优势,而广受大学生喜爱。“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舆情的生产者,舆情事件的传递者,更是舆情的受众者。许多网络舆情事件都是由网民通过“抖音”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网上爆料而触发舆情风潮的。与此同时,大学生网民与新媒体的零距离高效互动又使得校园网络舆情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他媒体无法媲美的。

2.2 新媒体促成了校园网络舆情网状和裂变式传播

大学生网民传播舆情,表达对舆情事件的看法比其他群体积极。加上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在技术层面也相当成熟,在发布、获取、传播等行为上也具有较大自由度。可以说,通过新媒体,发布者、传播者和受众能实现交互操作,在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舆情主体间、大学生网民与国家管理者间,大学生网民与媒体间互动体系。这种互动促成了舆情以网状式、裂变式向外界传播,实现了即时扩散,广而周知。在新媒体聚合作用下,校园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的态度、认知和行为产生深不可测的影响。

3 思政课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的路径

要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首先要弄清网络舆情产生、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按规律培植才能事半功倍。当然,在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时还要注重分析网络的虚拟性、时空拓展性、主体的平等性和舆情传播的非线性,也就是说,对海量舆情的有效引导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思政课强化对大学生发布舆情信息的教育,建立线上与线下协同的舆情发布与监测分析机制,引导大学生的自律行为,遵循舆情传播发展的规律,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做好高校舆情的发布与监测工作。

3.1 利用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在舆情发布和传播上的自律意识

思政课要走进网络,也不是局限于网络之外,这样的思政课显然不是高效的。要在思政课上教育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并非是没有严格的规则和监管,虽说网络给予大学生更大的言论自由,但一定不能在网络虚拟空间里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大学生较比其他年龄的学生,思想活跃得多,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敏感度也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一定要将“网络自律意识”纳入思政课构架之中,以此实现学生的自律培育。

3.2 利用思政课帮助大学生实现“他律”向“自律”转换

事实上,发挥大学生“自律精神”就是在培植网络舆情引导力,引导大学生自觉地筛选舆情内容发布,从而形成健康的校园舆情氛围。基于线上线下协同的思政课中,每个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还是教育客体。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巧妙地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借“自律教育”突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从而唤醒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再在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础实现“他律”向“自律”行为自动转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3.3 创新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高校可以建设与抖音等新兴媒体对接,与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呼应的思政课程教学习平台,创造思政课程发挥正面宣传和舆情引导作用的技术基础。创新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要注重三大原则。一是突出思想性。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要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建设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每一个环境,树立起“中国梦”的方向标,在栏目设置、内容筛选、信息加工中确保社会主义主旋律得到弘扬,以此牢牢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引导优势。二是要彰显服务性。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是帮助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工作,一定要彰显其为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服务功能。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服务,还应向大学生提供校园生活、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融教育于服务,融服务于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欢迎度。只有大学生接纳了平台,才能积极参与平台中发起的各类教育活动,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三是要增加趣味性。要想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学习活动,就需要在“趣味性”上下功夫。比如学习“抖音”,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交互式栏目,挑选大学生喜闻乐见国内外时事热点、社会重大事件、最新方针政策、校园新鲜事、校内管理服务等事件,经教育加工成校园舆情引导案例,载入网络学习平台,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星飞.论思政课如何培育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意义、原则与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20(7):62-64.

[2] 姚旭,马卿轩.传播学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提升方法探析[J].记者观察,2020(15):135.

猜你喜欢
引导力网络舆情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边疆都市类媒体如何强化引导力、构建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