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风景写生之我见

2020-11-06 04:20闫育帅
写真地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

闫育帅

摘 要: 油画风景写生是初习油画者训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油画创作中重要的题材之一。西方油画所描绘题材中,风景画最早并不在主要表现的范畴中,以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等宏幅巨制为主的题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迎合着宗教和统治阶级的审美和教育之功能。油画中风景从作为“配角”的背景一步步移到“主角”的台前,这与艺术家们对于自然的抒写、情感移入和创作自由等有着密切关系,当然作为观者们对于油画风景的委婉抒情、家园情节和接受自由也推动了这类题材的进一步独立。本文试图从艺术家对景写生时的感受和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来分析创作主体的情理关系,以及风景写生作品中蕴含内容和形式角度来分析作品本体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油画创作;油画风景;抄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2.175

1 西方油画的发展

油画中风景最早只出现在宗教题材的背景中,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乔托的《哀悼基督》中可初见端倪,在当时的创作理念中,普通人“情”的出现是作为人文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别于基督教时期的程式化,人物的表情开始越来越有人情感本来的样子,背景的风景开始有纵深感和层次关系的表达。15、16世纪之交尼德兰文艺复兴帕提尼尔《地狱湖风景》、老彼得波鲁盖尔《雪中猎人》更是将风景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风景画作为独立绘画科目奠定了基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风景以一种试探性的方式“触摸”情理,随着油画技法的成熟,壁画向架上绘画转移,油画风景越来越像真境。画面中人物在相对真实的山石、湖面、雪景中仿佛是现实般存在,在其“理”上,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说的“绘画是自然合法的女儿”也在肯定着真境的探索表达。

油画风景写生成熟的代表是荷兰风景画大师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其采用焦点透视“理”将米德尔镇的田园风光抒情般的描绘出来,画面中的宁静、甜美还有几何式抽象美感完美地满足了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荷兰经过战争革命后的新型资产阶级一改以往对宗教绘画中“情”束缚,转而对美好生活、大美河山的赞美,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自此风景画正式登上台前,一代代艺术家展开对油画风景的解读和表现。真正将油画风景画表达至顶峰的是众所周知的自然主义“印象派”,我们耳熟能详的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莎罗、西斯莱等等。印象派的产生实际正应和了中国清代画家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在19世纪资本主义的繁荣、自然科学、科技的进步产生了锡管颜料,是艺术家可以开展大量的户外写生,而相机的出现带来的绝对理性也促使艺术家通过手中画笔来表达人的感性“情”。以莫奈《印象·日出》为例,画家通过类似东方“写意”性的手法,用蓝紫为主色调、透着澄色的日出微光、远处隐隐的码头、海面开始忙碌的船泊将太阳即将跃出瞬间之景生动地抒写出来,这幅画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印象·日出》强调的光色效果摆脱了陈陈相因的古典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的印象,转而追求对绘画语言的表现力,环境色、冷暖色、条件色等色彩并置的感受力以及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时代性。

当然,以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为代表的的“后印象主义”又开启了油画风景写生的又一次飞跃,后印象派受到了了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影响,强调通过线条、色彩等排列组合,体现形式高于再现性内容的形式主义,最终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如梵高《星夜》中的风景不再是对自然的再现,更加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性和情感移入的生命性。马蒂斯说:“我企图想到的首先是表现”,艺术家对于风景中情感表现我们又称之为“情感物化”。俄国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不仅表现人的思想,还表现人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表达而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油画风景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的地位受到现代绘画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将艺术家们的思想推向虚无和玩世的趋向,油画风景写生不足已描述当时的社会思潮,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本文就不再展开赘述了。

2 中国油画的绘画精神

中国的油画风景写生受到西方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土山湾画馆培养的教习生到留学美国、法国、日本的先驱李铁夫、李叔同、陈抱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等,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王式廓、冯法祀、董希文、詹建峻、靳尚宜等等油画大家的一代代探索,油画风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笔者简单概括一下中国油画写生风格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印象派风格传承;二、形式主义风格传承;三、俄国现实主义风格传承;四、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传承。油画风景课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教学体系中基本以这四种风格教学为主,我们在前文已经将前三种艺术风格作了简单的论述,接下来笔者就油画风景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进一步叙述。

油画“民族化”、油画“写意精神”、油画“写意性”、油画“意象性”、油画“中国风”等等概念在近现代频频提出,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就这类命题一直在研究。事实上不外乎就是寻找属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意境。最早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提出“意象”说和“境界”说;“意境”真正提出是在唐代时期,刘禹锡曾提出“象外之象”;宋代文人苏轼追求“尚意”书风;元四家的写意山水;清代笪重光说过“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有画处属赘疣,无画处皆成妙境”;近代王国维提出“以意胜的有我之境,以境胜的无我之境”,真正将“意境”成为中国美学概念。应该来说,如何表达“意”成为当下画家们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方向。

在油画风景创作中有体验、构思、表达三个过程,如同清代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之”,其表达的是艺术家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经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进而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作品。油画风景的创作恰恰就是需要这种“行万里路”的艺术体验,尤其以写生为例,就是通过面对自然的真切感受,运用高超的技能技法将画家内心的情感体验“迹化”的一个过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上个世纪50年代,马克西莫夫来到中国做油画、素描等学科教学,尤其强调的是外光写生,逐一分析物象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关系,“马训班”为新中国油画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大量油画家受益于写生,包括成为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冯法祀、靳尚宜、詹建峻、侯一民等。

然而,笔者根据过往学习油画风景的经历中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抄形式”式的沾沾自喜,随着网络通讯和自媒体的发展,大量美术门户网页和公众号会将世界最前沿的艺术家推介至国内,一些艺术家通过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绘画面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取得画廊及艺术机构认可的也不在少数。还有是“抄照片”式的自我陶醉,相机的普遍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基本上人手一部相机(手机自带)。于是很多人就懒得再“遭罪”写生了,拍个照回屋子里自我陶醉于照片中时光和房间内心情的稳定,不用在阳光下、风雨中、忽明忽暗中寻找自己的写生对象了,这样走马观花的浮光掠影式写生方法在油画圈已不是新闻。最大的问题是“另类猎奇”式所谓创新,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除了不用油画笔其他都用,例如泼、甩、滚、揉等等。这种创作式写生从画面语言和呈现面貌上确实取得了一些好看的效果,也有艺术家的情感表现的自我情绪,更有观众的叫好。但从油画风景写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就没有抓住其本质内涵。

3 结束语

油画风景中需要寻找的是一种精神内涵,是一种超越形式美的内容升华,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符合民族利益及符号的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尤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油画艺术工作者也应主动担当起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可喜的是,目前涌现出一大批有独特民族风貌的油画风景作品。美术院校也发动学生去敦煌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石、年画等传统中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油画风景写生课成为了学生们汲取自然营养的必修课。在写生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和理解自然上来,真情感悟景象给我们的感受,采用适合的技法来实现物我交融情景统一。清代袁宏道说过“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画家只有从自然写生中慢慢品味才能“打出草稿”,实现艺术家的观念、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消除主客间的距离,进而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参考文献

[1] 杨参天.油画风景写生中的笔触表达[J].艺术品鉴.2020.12:234-235.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
浅析风景油画写生与创作的结合
当代文化情境下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的探索与思考
油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中技法的分析
油画创作中的体验与反思
浅析油画写生与创作教学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有关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族性呈现路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