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是育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此,“税收学”团队把育人“浸润”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实施过程是把育人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把育人与教学内容、育人与教学方式方法和育人与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探索,“税收学”团队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时代责任、历史使命感、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财经类优秀人才。
【关键词】财经类课程思政《税收学》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
立德树人是育人的中心环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意味着原来由思政理论课程承担的工作,现在转变为由专业课、公共课和思政课共同承担。这种转变通常被称为“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课程,还要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政融入到课程中去。“税收学”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把教学理念与育人相结合、把专业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把教学方式方法与育人相结合和把未来职业发展与育人相结合。自始至终地把教书育人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提高高等院校在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的神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立诚明德,经世致用”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经过几年来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把“税收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四个自信”和具体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育人与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立诚明德、经世致用”是校训,也是人才培养理念。“立”即“人无信则不立”。“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把“立诚明德、经世致用”贯穿到培养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税收学”团队把“立信”贯穿到日常教学上,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的教化作用。
2.把教书育人贯穿整个专业教学过程。“税收学”团队以传授专业知识为载体,“润物细无声”地把培养人的“诚”“信”作为目标,自始至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税收学》税收学是一门系统地反映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内容的学科,也是我国财经类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税收学在理论上是财政学的分支。
从中国税收理论、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变迁,我们介绍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中国税收管理制度,不仅提高了同学们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在讲到税收政策不断完善,而带来的经济不断蒸蒸日上,授课教师有意规避传统教学方法,告诉学生们这是税收政策不断“与时俱进”的结果。由此,告诫学生们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育人与教学内容
1.育人与税收公平。税收公平是《税收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现代伦理学,人类日常活动的基本宗旨是“为己利他”,即非绝对利己,亦非无私利他。在人类众多的活动中,其中有一类是人类的經济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终极目标。然而由于人之间的能力存在差异,如果仅仅以效率为目标,在“马太效应”支配下,社会将出现两极分化,收入贫富差距拉大,进而导致社会震荡,最终又会反作用于经济效率。
所以,“税收学”教学团队在分析税收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时,及时告诫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每位纳税人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必须顾及对方的权利。伦理学的公平本质告诉我们当“权利”与“义务”实现等量交换时,就实现了社会公平。同时,我们把纳税人的权利分为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基本权利即本人人权,通常指人所应该得到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权利。除了基本权利,纳税人的其他权利如财产权利等则共同构成了非基本权利。要实现政治、经济和机会三者平等,需要整个社会坚持“基本权利完全平等,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
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不可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公平,它只能是以社会公平原则为指导在效力所及的范围内去实现特定的公平目标。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是探讨实现税收公平的基础,如何对之进行科学界定无疑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
2.育人与税收效率。在经济社会中,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公平必然带来效率,效率也必然要求公平。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这里所说的效率与公平是就总体而言的,并不意味社会活动的任何层面都必须同时体现效率与公平的要求。在某些层面可能会存在单一目标优先的情况,在另一层面则可能需要二者并重。例如,经济生活领域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在法律活动中则应体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两类社会活动的目标虽然不完全~致,但是却在社会生活中同时发生作用,共同促进了效率与公平。与上述两个学科各自具有清晰的价值取向不同,税收活动兼具经济属性与法律属性两个特征,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对于税收来说却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育人与教学方法
1.互动与辩论协同教学法。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和纯粹的知识灌输相比,本课程更重视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更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税收素养的熔铸。具体手段如下图:
图1中有一个圆,圆的中心代表某个正在讲授的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授课教师与学生A和学生B展开互动。互动共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为了搞清楚学生A掌握该知识点程度,由授课教师根据讲授的知识点向学生A提问;第二步,授课教师将会得到学生A给出的答案,并询问给出这个答案的依据,从而知晓学生A有没有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第三步,为了检验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们根据学生A给出的答案,向学生B提问,问其是否同意学生A的答案;第4步,通常学生B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同意学生A的答案,另一种是不同意。对于同意,授课教师可以默认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该知识点;对于不同意,授课教师请学生B给出不同答案和依据;第五步,授课教师将会得到两个不同答案,就这两种答案,授课教师请学生A和学生B进行互动和辩论,通过两位学生互动和辩论发现理解该知识点的错误之处。必要时,授课教师也会请更多同学参与到互动和辩论中,直到发现某位学生理解该知识点的偏差之处。虽然在现象上只表现为某一位学生的理解偏差,但是有可能这位学生代表了一部分同学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4步中,如果学生B给出同意学生A的答案,授课教师可以继续向其他同学生进行提问,直到发现不同答案。诚然,授课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直接向全班同学询问“有没有不同于学生A的答案”。基于上述互动表现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授课教师给予所有参与互动学生成绩评定。评定等级为A+,A,A-;B,B-;C,C-;D,D-,分别对应百分制分数为100,95,90,85,80,75,70,65,60。根据授课教师将会得到一学期两个教学班学生的互动成绩,这个互动成绩将作为解释变量来测算互动教学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
通过互动和辩论协同教学法促使学生多提问、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该法既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上升为研究性思考。
2.案例教学法。在税收负担(Tax Burden)一章的讲解中,通过贴近经济现实的、真实生动的若干案例分析,特别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讲解税收负担问题,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思考税收负担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税收问题,加深学生对当代复杂税收问题的理解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五、育人与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并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准备阶段。大学生活也是按照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对环境适应性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个已经完成大学学业的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和工作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从而可以经过不长的时间,就能够很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较快地进入基本的职业状态。大学生活中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强调的是主动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学习阶段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它的实践性,我们的努力目标不应当是单纯考高分。我门因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的内容。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握历史潮流,坚定“四个自信”;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勇做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1) :67.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Z].新华社,2016-12-08.
[3]汪利锬.地方财经院校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的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06)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