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2020-11-06 02:49蒋露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人本主义高校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强调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以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根本追求。人本主义思想中“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分析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上述问题的优化策略做肤浅探究。

关键词:人本主义;思政理论课;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1]。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在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不断更新和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平等自由的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上述新任务和新挑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重要意义。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联系

人是自觉自由的存在,是完整的生命体。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和对象,其价值在教育活动中不言而喻。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观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倡导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二者在价值指导和根本追求方面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人性向善,强调教育对人潜能的发掘和力量的发挥。关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价值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2];其次,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对象是人,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活动方式是在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条件下,使个体实现自我创造性转换,这是一种“人——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人是教育活动最终归宿,人本主义教育观反对把人看成手段和工具,强调在充分尊重共同性的前提下,把人的判别性显示出来,发挥人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

首先,两者在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在交往的基础上,通过道德教化,改变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价值观念,“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指导理念,能够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化。其次,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运用教育规律,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人的道德伦理、身心健康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促使人形成一定阶级或社会要求的道德人格,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的基础上,将外界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育实效性。最后,二者的深度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二、人本主义理念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

在现代社会,教育场域的深刻变迁、知识容量的迅速增长、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猛烈冲击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教育内容单一刻板化

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地持续推进导致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空前活跃,社会伦理中的奉献利他精神和经济伦理中的利益竞争导向产生激烈碰撞,用绝对的社会本位道德理想来要求青年学生已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倡导具有现代意识的崭新价值观念。然而,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忽视知识本身所含有的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内容单薄陈旧,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既不能解决学生现实思想困惑,也不能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相脱节,成为与学生发展和生活实际不相干的东西,致使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弱化,难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二)教学体系模式静态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模式必须是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种方法也必须有机配合,灵活运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沿用传统教育模式,盲目追求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首先,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采用以说服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追求仅停留在伦理道德知识的宣讲层面,满足于特定的价值准则的传递,过分强调教育的思想改造功能,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还有部分教师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怀疑,强调灌输,偏重权威命令和说教,忽视通过疏导思想、循循善诱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我打你通、我说你服、我讲你听”,教育效果苍白无力。

(三)师生交往主体片面化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是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所处的作用、地位和彼此之间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无论是课堂情境互动还是课后思想交流,师生关系普遍冷淡,日渐疏离。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授课教师秉持“师道尊严”的理念,使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线性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知识教育层面上的,教师把与学生的相处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不会带有感情的人际交往。[3]这种交往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主体性,使得师生关系抽象和疏远化,学生不能从教师处得到认知和心理方面的鼓励和关怀,培养完整的人也就无稽之谈。

三、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策略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人的“自我实现”,关注的是人在精神、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主张通过“意义学习”培养“情知合一”的人。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目的在于人主体价值的实现,使人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这种人性化的思想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改革方向。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从政治化和抽象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现实生活,不断增强层次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从而引导学生追求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首先,从生活出发,意味着以人的生活经验为起点,从大学生所遭遇的道德性、社会性问题为切入点,充分吸收生活世界的本真性和直观性。如可以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抗疫精神”、“中国梦”等元素融入到教育内容之中,在深刻闡释其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教育内容要在一元价值主导的基础上包容和尊重大学生多样性的价值取向[4]。如可以针对性地融入网络信息化、生态化、市场化以及全球化等重大现实内容,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以及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促使大学生乐于接受[5]。

(二)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充分确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在教育方法方面,主张在尊重学生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基于上述理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使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必须增强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即从灌输走向启发,从看管走向互动,从注重知识记诵走向注重能力培养。如学校可以以时政热点问题为基础,组织开展知识竞答和辩论赛,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等。其次,教师要以情施教,寓情于理,将情感融入到理论教学之中,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大学生,从而达到情理相通、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加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感,提高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性,进而改善教育的质量。

(三)构建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则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诠释。人本主义思想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它摒弃传统的“指导性”学习模式,构建了以“非指导性”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6]。该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接受与理解的气氛,并认为如果教育能提供有利的条件,那么这些实现自我的潜能就能自然释放出来,所谓的教育有利条件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7]。尊重、信任和真诚学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实践表明,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尊重和信任时,才会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则会对教师的言行产生反感;真诚则要求师生之间坦诚相待,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意见、情感和态度。最后,教师要遵循教学相长的育人规律,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对待学生,欢迎学生向自己质疑问难,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教育学生。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可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新时期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充分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2] 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原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

[3] 韩雪.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师生关系透视[J].成功(教育),2012(06).

[4] 杜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以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视角[D].吉林大学,2016:48.

[5]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31.

[6] 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作者简介:蒋露薇(1995- ),女,汉族,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人本主义高校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