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立意的变化谈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2020-11-06 03:28李小明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考

【摘要】本文在研判今后历史中考命题特征和命题立意变化的基础上,论述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建议教师认真研究相关文件、课程标准和中考题型,引导学生强化主干知识、构建核心知识网络体系,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中考 历史复习 命题立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54-03

历史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了解历史学科中考命题立意的变化,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件的研读,研判今后历史中考命题的特征和命题立意的变化,从中探寻中考历史复习的策略,以提升中考历史复习的效度。

一、今后历史中考命题的理念和特征

基于对以下两个文件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对今后历史命题的理念和特征进行研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指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19年11月)指出:考试命题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命题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扩大命题材料选择范围,增强试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的设计水平。

笔者认为,今后历史命题的理念和特征如下:

(一)命题理念

以立德树人目标为引领,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对标“德智体美劳”,以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各種能力为关键,同时升华情感价值观的考查。

(二)命题特征

体现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聚焦时政热点,彰显现实意义;注重问题驱动下的情境设置;加强综合性、探究性试题的设计等。

二、历史中考命题立意变化

历史中考命题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转变,即“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历史核心素养”。

(一)新课程改革前,历史中考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

例题1:在西欧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事件叫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上两者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这类题目直接设问“是什么”“有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是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

(二)2015年后,历史中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例题2:一位曾在近代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属于这种类型: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出现这种情形是在什么事情发生之后(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是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

(三)2018年后,历史中考命题转向“素养立意”

2018年、2019年的高考命题明显由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高考试题具有导向性,必然对中考命题产生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命题立意的转变必将是一种趋势。

例如,2018年某省历史中考题: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反映某一时代特征;歌曲表达民族情感,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彰显出一个人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观。

材料一 【歌曲三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图片影印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三首经典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分别同哪些历史事件有直接相关?请分别概括这些事件体现出当时社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6分)

(2)请依据材料,概括三首经典歌曲体现出哪些共性的革命精神?(3分)

材料二 几十年来,国歌承载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人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一些人把国歌当成促销活动热闹曲……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第三条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第七条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第八条 国歌不得用于或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3)当奏唱国歌时,如果还有人嬉笑打闹,我们该怎么办?(2分)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黄河大合唱》歌唱的是八路军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人民全民族觉醒、同日本侵略者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

(5)请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当代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3分)

这道综合题,以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革命歌曲为材料,把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史料实证的意识与方法、历史解释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在试题之中,突显了“能力立意和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属于典型的“素养立意”命题。

三、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面对中考命题立意的变化趋势,教师该如何调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呢?

(一)研读相关文件,落实新理念,把握中考新动向

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初中教学和中考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学深悟透,领会文件精髓,把准考试方向。中考历史命题将以“五育并举”为指针,以核心素养考查为重点,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二)研究课程标准,领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考试内容,明确考试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它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理念。

初中、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历史而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念、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的综合体现。

历史学科主要有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教师要深入研究领悟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联系教学实际,探索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价值观,重视教材中体现核心素养的新问题。

(三)加强中考题型研究,立足材料,多能复合,突显素养

中考试题常以创设新情境、提供新史料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论从史出的实证能力、在时空条件下解释史实的能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地位作用的能力、阅读史料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并据此分析史实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考查对史实分析评价的方法、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运用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解释问题的方法等。

历史中考试题灵活多样,有如下特点:(1)直选题少,依靠材料支撑的试题居多;(2)试题材料以文字、地图、图片、表格、折线、曲线等方式呈现,以文字材料为主;(3)考查单一能力的试题少,考查多种能力的复合试题居多;(4)试题突显立德树人的历史育人功能,体现核心价值观;(5)试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尤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实证能力为考查重点。

其中,考查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主要有两大题型:

史料实证型:试题材料提供信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形成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即“材料—理解—结论”;或者试题提供历史结论,通过联系所学知识证实相关结论,即“结论—理解—史实(验证)”。

历史解释型: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作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这类试题与史料实证类题型比较接近,但更具主观性。中考试题的材料、结论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比较少,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地进行理解和概括,从而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某省历史中考题:

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一开始是全面学习西方,从政治、经济、技术、军事、文化一直到生活习俗,全面推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进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于是,在改革措施中又融入大量日本自身的文化和传统因素。由此可见,日本明治维新(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C.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化

D.彻底根除了封建残余

该题考查的是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即通过对材料的理性分析,理解材料实质内涵,客观分析评判,得出观点结论。

又如,某省历史中考题:

对下图中甲、乙线和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作出判断,都准确的选项是(  )。

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坐标图(单位:千人)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C.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此类试题提供的信息量大、头绪多,需要考生经过观察、辨别、思考,运用理性思维判定结论或验证论题,最终实现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评判。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能力立意、价值立意、素养立意已成为主要命题思路。当然,能力立意跟素养立意并不对立,核心素养考查常常融入能力考查中,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抛弃能力立意而单纯地去追逐素养立意,而应该在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

(四)强化主干知识,构建核心知识网络体系

复习课应该是围绕历史主干知识的“点—线—面—体”展开的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强化和提升的过程。

1.构建思维导图

在历史备考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有清晰的框架,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做到每一课有思维导图,每一单元有思维导图,每一专题有思维导图,构建中外历史的思维导图,构建6本初中历史教材的思维导图。如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可按两条知识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要求学生画一幅树状型的思维导图,中间主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部为清朝,左边是四次列强侵华战争,右边是抗争和探索事件。要求体现时间先后和左右呼应的因果关系,枝干再有分支,融入战争、事件名称、时间、条约、人物、口号、影响等内容。

2.知识“固点”“连线”

点,指历史学科基本知识点。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目录、图表,提取主干知识,抓住核心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知识点厘清、记牢。要从时空到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多层次进行深入分析,理解知识点与层级内容的关系和同一知识点下层级内容之间的关系,概括提炼出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规律、性质、趋势等阶段特征,整体性地掌握每一个主干知识点。

线,指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要厘清线索。中考注重考查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历史纵横联系,复习时要将时序性与阶段特征相结合,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和要求,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一线串珠”式的线索串连,厘清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和因果之间的关联性。

3.主干知识“织面”“构体”

面,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把历史线索按照内在联系纵横连缀,点面结合,交叉互传,培养“贯通古今、联系中外的历史意识”,同时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复习。

(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历史没有兴趣怎么办?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第一,“假装有兴趣”。假装久了,假的也成真的了。要求学生每天起床就说“历史,我爱你”,每天上历史课都暗示自己“我喜欢历史,我一定能学好历史”。第二,“强迫有兴趣”。历史是打开高中大门的七把钥匙之一,教师可告诉学生要想上好高中必须学好历史。第三,强调学好历史的使命感。每天让学生对身边的伙伴说“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

2.要求学生写好月考的总结反思

学生在月考总结中要反思四点内容:第一,上课的状态: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认真做笔记?第二,作业的态度:是“先复习、后作业”吗?是随便应付的吗?是否只做选择题,不做材料综合题?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吗?有沒有照抄同学,或抄参考答案?第三,复习的态度:课后是否及时复习?每天复习,还是考前临时抱佛脚复习?是否有复习计划?是否落实计划?第四,考试的过程:怎样分配考试时间?是先做政治还是历史?是先做选择题还是材料问答题?考试中有没有检查?有没有猜对的答案?有没有复习不到位的知识点?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分享考试的收获与体会:(1)答案分点、分段、有序号,有关键引导词;(2)知道怎样阅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词;(3)学会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提炼;(4)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5)知道运用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作答;(6)启示类的作答要根据材料归纳主题,得出“认识和观点+举措和做法”。

3.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寒假作业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寒假作业:出一份中考模拟试题。要求学生以“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思路去命题,模仿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改编重组,但不许照抄,要求附答案,且试题和答案必须手写。学生通过找题、选题、改编、重组题目,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历史知识。学生通过手写试题和拟答案,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可要求学生给试题写上编号,开学第一周通过抽签的方式测试,让学生考他们自己出的试题。考完后,试卷交给出题人,让出题的学生亲自改试卷,让学生讲评试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哪些题目出得好,评选优秀试卷。学生觉得亲自操刀出题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了解了中考题型的变化,演练了知识、技巧、方法,复习和掌握了历史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

总之,中考历史复习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的,做到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历史思维,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李小明(1964— ),广西博白人,高级教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中考
一个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