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开展“儿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20-11-06 06:13李欢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改革

李欢

摘   要: “儿童英语”是一门跨专业课程,课程目标定位和内容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学前教育和英语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当前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然”和“实然”的分析,认为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儿童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实现评价的个性化和即时反馈,最终实现目标,是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   儿童英语   教学改革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80后”“90后”父母在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中感受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基于语言的启蒙要抓住关键期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从孩子牙牙学语就开始着手物色英语启蒙的学习材料和培训机构。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双语幼儿园受家长的普遍欢迎,线下少儿英语学习兴趣班遍地开花,疫情期间线上英语培训课程(包括以APP形式承载的课程、真人互动一对一口语培训)销量呈几何级增长。可见,以往人们认知中对儿童学习英语的担忧,包括是否与母语混淆、是否影响学拼音等,在当前家长的观念中,已经不是问题,多数家长担心的是教师的資质能否胜任岗位需求。目前国内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双语幼儿园师资主要来源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经过岗前培训成为儿童英语教师,第二类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强化英语基础,经培训上岗,还有第三类是双非(非英语专业、非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整体语言能力较好、感兴趣的情况下进入儿童英语培训行业。本研究主要探讨第二大类,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通过职前培训、课程学习实现课程目标,成为综合素质高、语言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优秀师资。根据调查,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开设了种类丰富、门类齐全的专业选修课,“儿童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交叉课程,许多院校都将其定位为专业选修课,与本文研究定位相一致。

一、课程基本情况

从课程名称来看,“儿童英语”可命名为“幼儿英语”或“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严格意义上几门课程名称不同,则在内容、目标上理应有所区分,如“儿童”的年龄段范围更为宽泛,我国儿童英语的受众范围涵盖3岁—12岁,但在实践操作中,因3岁—12岁既涵盖学前学段,又覆盖小学学段,从操作角度来说对课程内容、教师素质、学时要求更高,故而“儿童英语”课在实践意义上等同“幼儿英语”。因课程内容中一大部分都以“如何教幼儿掌握英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言素养”为主,可以将课程性质定型为“教学法类课程”,因此,与“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在内涵上保持一致。

从学分与学时来看,多数院校安排的学分为1分—2分,学时为16课—48课不等,主要赖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了对接社会需求,定位于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院校会倾向于安排较多的课时量,以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多数本科院校来说,本课程的学习定位多是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作为就业方向之一的职前培训,在课程地位上相较其他主干课程不是很高。

二、课程目标

(一)应然状态

对于教育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说从根本上决定教育成效。本课程承载着提高未来幼儿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重任,根据泰勒的《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课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

结合当前我国幼儿英语学习环境和高校实际情况,在知识与能力上,课程目标应定位于:

①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前儿童阶段的启蒙和基础作用,特别强调学生语音的发音规范、准确,以免误导幼儿的学习。②了解西方文化,在幼儿学习时,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处理和加工,将其作为背景知识激发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建立更加开阔的世界观。③掌握幼儿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作为跨学科课程,仅有语言能力不足以满足幼儿对学习的需要,学生需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知识,了解儿童认知、心理、语言发展的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将其运用于实践。④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因儿童英语课堂需要教师制作基础的玩教具,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还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如唱英文歌曲、跳简单的律动操,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开展教学(TPR),因此教师需有开放、自信的个性品质,敢于在公开场合展现自己,有一定的感染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课程目标设定为:

①喜爱通过英语与他人交流,愿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增强、积累语言素养;②热爱儿童,愿意为了儿童语言的良性发展而持续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动力;③坚定文化自信,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

(二)实然状态

作为跨学科课程,当前的主要师资来源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英语专业教师,对教育类教师而言,语言知识与能力目标较难实现;对英语专业教师而言,教育知识与能力目标、艺术素养目标较难。由于多数教师没有在双语幼儿园、儿童英语培训机构的实践经历,对儿童英语应教什么认识模糊、目标不清,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英语学习特点把握不准,将儿童英语、成人英语混为一谈,把英语作为“知识”而非“工具”教授,出现盲目追求单词量、机械练习句型的倾向,使教学法课变成语言训练课,课程目标落实不到位。高校课堂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居多,实践内容偏少。

三、课程手段和方法

(一)应然状态

因儿童英语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教育对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时需要呈现大量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素材,具体包括:英文单词图卡、句型、图片、视频、音频、游戏材料、律动等。根据内容特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摆脱传统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为依据,将单词、句型等借由多种形式呈现。其中,学前儿童课堂教学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突出体现趣味性原则。教师讲授时,应尽可能多地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等感官系统,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贯彻趣味性原则的重要性还在于,给学生一个参考和示例,有趣的课堂应该符合哪些特征,为就业后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经观察和调研,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内容时(进行模拟授课、课堂实训时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设计教案)尽量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幼儿经验、满足幼儿日常交往需要的单词和句型,包括介绍家庭成员、颜色、常见动物、数字、形状、天气、常用物品等,句型包括“How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color do you like”等日常常用语。课堂教学重点在“如何通过有趣的形式将内容以多样化、受幼儿喜欢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达到激发幼儿参与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实践中被证明卓有成效的手段和方法包括:①借助多媒体呈现生动活泼的音乐、舞蹈、动画;②以艺术化的方式编排内容,包括采用说唱的形式将所学语言知识伴以节拍、旋律,或采用绘画、搭建、泥塑等操作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内容的理解;③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境,适用于课堂导入、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环节,具体包括教师自述自演、两名教师配合表演、师幼同演、借助手偶或自制教具表演;④采用游戏的方式强化语言学习,例如“High low voice”“Music chair”“Hit the card”“Lip reading”“Quick response”等,都是一线儿童英语教师最常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练单词、学习使用句型,既有助于实现课堂目标,又深受幼儿喜爱,兼具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

近年来,有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即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中文译名为“全身反应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谢尔(James Asher)提出,主张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在操作时,第一步,教师先说出指令并示范动作,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第二步,等学生熟悉指令后与教师一起做动作,第三步,教师说指令不做动作,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最后学生说指令,教师和其他同学做动作。例如教师在教授字母B的时候,可以用手臂、脚弯曲在身体一侧,做成B的形状,利用TPR教学法,让学生将动作与B的发音相结合。TPR教学法将语言与动作相匹配,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氛围轻松愉快,结合表演和游戏法的优点,简单易行,不需要额外的道具,成为儿童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实然状态

高等院校的教育类专业、语言类专业的教师缺乏长期与儿童相处的经验,对低幼儿童语言学习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熟悉。在进入“儿童英语”课堂时对上述教学法如何应用于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囿于传统的师范专业培养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传统方法为主,TPR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仅能做理论上的介绍,难以做实践层面的演示。由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的差异都会对高校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一方面任课教师不管专业背景是教育学类或语言类,应尽可能通过实地、网络等渠道丰富自身对儿童英语学习的认识,熟练掌握儿童英语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优质课的观摩、课堂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教学能力,实现课程目标。

四、新媒体融入课程教学的必然

结合上述对课程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因课程本身具有的跨学科属性,教学研究对象是处于年幼期的儿童,在对大学生进行“儿童英语”课程教学时,教师一方面提高对儿童英语教学实践的认识,联系实践基地,观摩或组织面向儿童开展英语教学,或通过网络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结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要求,对听和说的能力要求十分突出,在课堂内外尽可能完成对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配合大学英语课程有关要求,实现个别化指导、纠错等。

基于以上判断,研究者借助新媒体工具——微信公众号平台(本研究采用的对分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选择微信的原因是便于学生操作,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无需安装其他软件,操作简易方便、免费高效,打破时空限制,使微信成为课堂的延伸。经过近两年探索,从效果和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提供了一个移动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材料。学生只需打开微信公众号,即可在课程资源中浏览教师精选的英文儿歌、舞蹈视频、学生模拟授课视频、教案设计等多种资源,简单易学。②助推线下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强化学生的表现力。因学生未来就业面向低幼儿童,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信,敢于在公开场合表演。每次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一段简短的儿童英语舞蹈,下节课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课堂表演,由班委录制并上传至公众号,学生可反复观看,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为将来就业面试、日常教学奠定基础。③丰富评价形式,实现个性化指导。传统评价方式是单向度的评价,教师收到作业后无法及时给学生反馈,课堂评价虽即时性强,但针对学生语言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需纠正学生发音时,学生会有“丢脸、伤自尊”的感受,不利于学生大胆开口表达。因此,通过各种平台,教师布置了作业后(可要求完成语音作业),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学生可反复回听自己的语音,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个性化指导。

整体而言,“儿童英语”课程与传统的大学课程相比,实践性强、学科融合度高、师资素质要求高,通過与新媒体的融合,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提高个性化评价的即时性和针对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较好的效果,符合未来该课程课堂改革方向,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新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1(27):189-191.

[2]郑艳芬,杨香香.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优化方案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26-127.

[3]魏文铮.基于学前教育岗位的幼专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3,000(4):139-141.

[4]李贵希,崔海燕.幼儿英语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本论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省级重点项目“基于微信的‘儿童英语课程移动学习微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8-23-1。

猜你喜欢
新媒体教学改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