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栓中局域性亚低温脑保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1-06 06:14席富强冯慧琼薛继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8期

席富强 冯慧琼 薛继娇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血栓中局域性亚低温脑保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及联合组, 各30例。单纯组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治疗, 联合组给予局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个月及6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低于单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7 d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疗1个月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 单纯组发生1例继发性脑出血、2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脑水肿;联合组发生1例穿刺部位出血。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 低于单纯组的20.00%(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0.05)。结论 动脉血栓中局域性亚低温脑保护可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神经损伤, 提高治疗效果, 且可减少溶栓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局域性亚低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5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目前,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有早期溶栓以及应用抗血小板凝聚药、营养神经药等,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2], 亚低温是保护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溶栓的基础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本研究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局域性血管內亚低温脑保护与动脉溶栓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探讨其应用效果,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 各30例。单纯组男18例, 女12例;前循环发病25例, 后循环发病5例;NIHSS评分6~25分。联合组男20例, 女10例;前循环发病24例, 后循环发病6例;NIHSS评分6~2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 且前循环发病6~9 h内, 后循环发病24~48 h内;经脑CT检查无颅内出血, 且无同神经功能相对应低密度灶;NIHSS评分为5~25分;年龄<75岁;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近期有出血、手术等病史。

1. 2 方法

1. 2. 1 单纯组 单纯动脉溶栓治疗。术前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 于局麻后应用 Seldinger法穿刺左侧股动脉, 确定血管闭塞情况, 然后自微导管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血管未通及遗留有血管狭窄者行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药, 控制血压药、预防脑血管痉挛药物等治疗。

1. 2. 2 联合组 局域性血管内低温脑保护加动脉溶栓治疗。术前给予尼膜同静脉泵入,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左侧股动脉成功后, 行全身肝素化, 确定堵塞血管, 使用微导管动脉滴入4℃的格林液(总量800 ml, 80 ml/min), 促使局部脑组织温度迅速降至亚低温水平;然后微导管行超选择尿激酶动脉内溶栓, 方法同单纯组, 术后处理亦同单纯组。

1. 3 观察指标

1. 3. 1 血管再通情况 溶栓后经脑血管造影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无变化的等级变化;总再通率=(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总数×100%。

1. 3. 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均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NIHSS评估。

1. 3. 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治疗期间脑出血、脑水肿、酸中毒等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管再通情况 两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个月及6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低于单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7 d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疗1个月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溶栓治疗后, 单纯组发生1例继发性脑出血、2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脑水肿;联合组发生1例穿刺部位出血。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 低于单纯组的20.00%(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0.05)。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以尽快恢复血供及氧再灌注为主, 其中溶栓治疗最为常见, 且效果明显。但脑缺血后的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亦为临床治疗的重点, 有研究显示[4], 亚低温对脑神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基于此开展局域性亚低温脑保护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本研究结果发现, 动脉溶栓通过血管造影可充分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利用微导管及微导丝对血栓行机械疏通, 可将尿激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增大, 增高局部药物浓度, 则可快速发挥溶栓作用, 促使血管再通, 迅速恢复堵塞血管的血流[5];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血管再通率[6]。有研究显示[7],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 可有效促进闭塞血管开通, 此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虽然局域性血管内亚低温无溶栓的作用, 但其可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阶段防止脑细胞凋亡, 保护神经元。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 与单纯组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提示在动脉溶栓的基础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局域性血管内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可明显减轻脑神经功能缺损。亚低温可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及氧代谢, 抑制脑缺血缺氧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减轻脑组织酸中毒, 并可对脂质过氧化产物堆积及自由基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促进缺血再灌注后蛋白质合成, 促进脑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 从而可减轻神经元损伤, 改善神经功能[8]。本研究采用局域性血管内低温脑保护治疗, 针对缺血性脑组织的特殊病理改变, 具有降温脑保护及微循环灌注冲洗的联合作用, 则可降低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温度及局部炎症反应, 且其降温迅速及降温深度易于把控, 其与动脉溶栓相结合可更好保护脑组织, 降低再灌注损伤,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9, 10]。

另本研究结果发现, 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单纯组明显降低(P<0.05), 提示局域性血管内亚低温脑保护联合动脉溶栓治疗, 可降低溶栓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在动脉溶栓的基础上动脉血栓中局域性亚低温脑保护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治疗效果, 并可减少脑再灌注损伤, 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美容, 李世博, 余碧晖, 等.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6, 37(1):214-215.

[2] Deguchi I, Tanahashi N, Takao M. Clinical Study of Intravenous, Low-Dose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within 3 Hours versus 3-4. 5 Hours.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8, 27(4):1033-1040.

[3] 田新英, 王丽琴, 陈丽萍. 脑血管疾病.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5: 47-49.

[4] 胡晓, 瞿浩, 李世容, 等.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 42(1):15-21.

[5] Chaudhuri JR, Kumar R, Umamahesh M, et al.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A study from India. Iran J Neurol, 2016, 15(4):195-201.

[6] Butt T, Gotts?ter A, Apelqvist J, et al. Outcome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a propensity score adjusted analysis.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7, 44(4):475-480.

[7] 杨建龙, 郝东宁, 胡焱, 等. 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5):2923-2925.

[8] Vishwakarma SK, Bardia A, Chandrakala L, et al. Enhance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mild-hypothermia with VPA against ethanol-mediated neuronal injury. Tissue Cell, 2017, 49(6):638-647.

[9] 徐兰娟, 李保林, 沈景桂, 等. 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1):55-57.

[10] 王玉波, 李贞伟, 王红光, 等. 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中国微侵襲神经外科杂志, 2016, 21(1):21-23.

[收稿日期: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