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问题及高质量发展策略建议

2020-11-06 05:52邱君降左越唐梦兰李君莫笑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政策建议长三角

邱君降 左越 唐梦兰 李君 莫笑迎

[摘    要] 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关键路径。本文全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调研发展现状、特征及优势,在借鉴美、德等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规模、效益、服务能力、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快企业上云、打造平台体系、完善发展保障、丰富应用场景等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政策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7. 063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7- 0142- 07

1      引    言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1]。2017年,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工业互联网长期发展的整体思路。2018年5月以来,工信部陆续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等系列重大举措和行动计划。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在石油石化、钢铁、家电、服装、机械、能源等行业涌现出大批领军企业,并催生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

长三角地区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初,《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纲要》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要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重点任务之一是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全面互联互通,可有效促进工业数据充分流动,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实现工业资源的按需高效配置。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加速一市三省制造资源共享互通、加快区域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支撑。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建設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之举。

2      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研究分析发现,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发展路径、应用价值以及评估评价等方面。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方面,Guth[2]等详细分析了几种主流物联网平台架构,包括其概念及异同点,并抽象出包含传感器、工业设备、集成中间件、应用及执行器等的通用参考架构;李君[3]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核心功能与应用价值研究”中提出了涵盖基础设施层(IaaS)、平台层(PaaS)、应用层(SaaS)三大层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路径方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基于对20余家国内外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比分析,阐述平台作用机理和发展路径,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4-6];李君[7]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核心能力建设及应用推广”中提出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演进路径,进一步将平台分为建设起步、功能完备、应用拓展、专业深耕和生态繁荣5个发展等级,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入手,明确推动平台迭代演进应着力建设分布式IT资源调度与管理、工业资源泛在连接与优化配置、工业大数据管理与挖掘、工业微服务与IT微服务库、覆盖工业APP全生命周期的工具与服务等核心功能。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价值方面,朱宗乾[8]等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如何从无到有?——以海尔为例”中基于对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和转型升级路径的分析,提出工业互联网演变进程中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为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分析框架;肖琳琳、余婧[9]等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证研究”中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行业、应用场景、应用规模、应用成效等方面,将国内外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面临的平台自身能力不足、工业企业应用意愿不足、平台落地实施方法路径缺乏等问题,以及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等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估评价方面,孙刚[10]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及地方实践,构建了一套包含平台规模、服务能力、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性四大类指标的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可比性、权威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梳理了 15 个二级指标;李君[11]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中从平台基础保障、平台关键能力、平台价值效益 3 个维度、9 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综上,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的研究成果多为宏观性研究,如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聚焦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或涵盖标准研制、激励机制等平台发展保障体系建设,针对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文将从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入手,首先分析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特点,在总结美国、德国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制约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3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本文结合网络及实地调研,梳理了一市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及特征,全面分析了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础、优势、特点,以及高质量发展需求。

3.1   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整体情况

长三角地区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多,数量和占比实现双高。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中长三角地区占比较高,大致均匀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2018年工业互联網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中,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方面共45个支持项目,其中长三角共入选了9个,占比20%。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水平来看,本文从“2017-2018年度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2019值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TOP30”两份榜单①中选取57家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企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企业数量全国占比35%,仅次于北京,高于全国其他区域(见图1)。

从长三角地区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数量分布来看,呈现“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发展态势。江苏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分布在江苏各个地市,包括昆山、南京、苏州、无锡、徐州;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聚焦于细分垂直行业,例如宝信聚焦钢铁行业、智能云科聚焦装备制造行业;浙江的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均落户于杭州,包括新华三、中控与阿里云;安徽两个榜单均无企业入选。全国及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企业数量区域分布见图2。

长三角区域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丰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57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企业分析可得,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设备/产品管理、业务运营优化、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的比例整体高于全国。其中,大部分平台可实现设备/产品管理和业务运营优化,约占50%。长三角平台具体应用场景分布见图3。

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行业分布各有侧重。目前,长三角地区平台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程度高、应用价值大的行业,如装备制造、汽车、电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五个领域(见图4)。

3.2   长三角一市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特点

上海市强化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产业化运作成效突出。2018年上海市累计支持近100个市级项目,支持金额近3亿元。在各方协同推进的基础上,上海松江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形成了“一核三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聚集了13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机构,其中服务领域占据43家,平台领域占据37家,工业APP领域19家,综合领域18家。在《2018年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中,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上海占7家,包括明匠智能、上海宝信、上海电科、上海宝钢等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服务于建陶、家居、农业、服装、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

江苏省制造业根基深厚,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自2018年起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计划,建设企业级、行业级、跨领域跨行业、培育类等四大类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2个。其中,徐工信息的Xrea平台、紫光云引擎的UNIPower平台为双跨类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7个平台为行业级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南京钢铁公司的NILE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0个平台为企业级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苏宁电子的苏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3个平台为培育类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见图5)。在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性能评测中,江苏六大工业互联网平台荣获国家首批星级平台,其中,五星级平台全国仅3家,江苏占2家,分别是徐工汉云、紫光云引擎UNIPower两家平台;四星级平台全国仅5家,江苏入选4家。

浙江省平台数量多、范围广,“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雏形初现。“1”指一个跨行业、跨领域、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N”指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1”的supET平台已经入选2018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获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也是唯一的工业互联网获奖项目;此外,根据《浙江省2018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认定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培育平台47家和《浙江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名单》列出1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有7家也属于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名单),浙江省共建设培育5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跨行业跨区域级平台1家(supET平台),行业级平台20家,区域级平台1家,企业级平台28家,三类平台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在浙江省认定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培育的行业级平台中,主要服务行业分布包括供应链服务、化纤、汽车配件、叉车、装备制造、稀土冶金、电子制造、协同制造、锅炉、纺织、轴承、磁性材料等。

安徽省以企业上云为抓手助力平台建设,云平台数量相对少且本地企业占比高,综合服务类平台亟待培育。安徽围绕《皖企登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汇聚省内外优势资源,积极指导全省各地先后开展“万家企业上云”“宜企登云”等行动,2018年全年实现了1 5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在安徽省经信委公示的第一批“皖企登云”推荐的32家云平台服务商名单中,安徽本地提供商为19家,包括安徽祥云、安徽合力、科大飞讯等企业。该推荐目录中,综合类服务云平台17家,安徽入选7家,专业类服务云平台15家,安徽入选12家,如图7所示。

3.3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优势及需求

长三角制造业基础深厚及拥有一批走向全球的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具备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企业多是行业巨头,制造业企业或其剥离的技术公司占中国平台企业数量的47%。而长三角制造业龙头企业众多,2018年长三角制造业三季报显示,制造业上市企业数量达到724家,占A股制造业企业约30%,地区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约20%,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724家制造业合计营业收入31 930亿元,增速13.6%,实现归属净利润2 178亿元,增速16.5%,制造业企业总市值为59 869亿元,拥有宝钢、上汽、海康威视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工业企业。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拥有阿里、携程、苏宁、科大讯飞等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企业,占全国比例高达1/3。数量众多的工业和互联网企业为区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催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新需求。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门类齐全、生产力强、集群优势明显、工业化水平高。近年来,各省市积极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各类企业上云上平台。根据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云制造指数》显示,长三角地区云制造指数为36.5,高出全国整体水平10.3%,其中制造企业上云比例为55.4%,高出全国整体水平11.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均超100,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我国云制造发展领航区和排头兵。庞大的工业转型体量和数字化浪潮下,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发展成为重点,根据《2018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占比11%(见图8),作为工业大数据的关键载体,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4      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路径及经验分析

数字经济浪潮下,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将工业互联网发展作为抢占新工业革命先机、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美国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随后2012年出台“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8年更是在《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12];德国立足机械、自动控制、工业等领域的优势,2013年提出“工业4.0”计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进一步提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发展战略[13];法国于2013年、2015年先后推出“新工业法国”和“新工业法国Ⅱ”,紧跟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动向,加大对本国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产业布局、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英国于2013年出台“制造2050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强化国家经济韧性并帶动国家经济复苏;日本2017年提出“互联工业”战略,通过汇聚各制造企业优势,以求在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此背景下,全球制造业龙头企业、ICT 领先企业、互联网主导企业都正基于各自优势,从不同层面与角度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优秀做法和经验[14]。

4.1   发挥工业和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作用

美德等传统工业强国均大力支持本国知名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切入口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加快促进人、机、物全面互联。美国十分重视工业互联网对先进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持续12年加强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支持传统制造业巨头GE于2013年推出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投入大量资源以Predix为核心成立新的业务部门GE Digital。德国强化联邦政府资金投入以推动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支持西门子公司推出MindSphere平台3.0版本,加速形成平台支撑、数据驱动、智能增值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动能持续涌现。

4.2   以高度的开放性促进企业数据互联互通

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打造和发展过程中尤为注重提高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GE公司Predix平台为所有开发者和工业企业提供设备与应用接口,实现平台上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共享,通过统一的运营系统实现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从而统筹优化设备管理和运营。西门子MindSphere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兼容性独树一帜,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使得数据采集端能够兼容广泛的数据类型,可支持西门子内部及第三方设备的连接与数据采集;同时,西门子MindSphere平台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支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并通过应用软件将数据信息传递给用户。

4.3   以丰富的工业APP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

工业APP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发的面向具体应用场景、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提高基础工业软件及服务供给能力、培育承载不同工业知识机理模型的工业APP是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打造产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环节。截至2018年6月,GE 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医疗设备、航空等领域,开发部署了涵盖计划、研发、工业分析、智能环境、物流、人力管理、资产绩效管理、运营优化等160多个工业APP。德国西门子则在其代理商及工程服务提供商中培育了一批微服务及工业APP开发者,通过与IBM、SAP等ICT企业合作,围绕设备维护、资源优化、能耗管理等多类应用场景,面向100多类行业用户开发了50多种工业APP。

4.4   以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瞄准行业痛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例如,美国物联网公司Ayla Networks与中国联通合作,提供包括物流、车联网、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德国西门子面向在工业、能源、基础设施及城市、医疗等领域,在全球建立了20多个数字化客户应用中心,其MindSphere平台目前已在北美和欧洲的100多家企业开展推广试用,已帮助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企业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 MindSphere平台依靠数据系统控制功能,为比利时移印机设备制造商Printing International 提供设备数据采集、运行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服务,大幅提高了设备综合利用率。

4.5   以标准为引领强化跨界合作完善平台生态

面对工业互联网这一前景无限的广阔蓝海,全球领先机构或组织纷纷加快技术研发,并以技术标准为抓手广泛聚集产业上下游,积极打造产业生态。GE联合AT&T、CISCO、IBM、INTEL等企业组建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积极吸纳各类企业巨头和顶尖机构加盟,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优势,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研究和测试床建设,加快工业互联模式推广和市场布局。IIC目前已发布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IRA)、工业互联网分析框架等六个重要架构报告。此外,IIC还在工厂与智能服务、新型网络技术、工业互联网安全、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领域建立了26个测试床,汇集50余家各国企业对参考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孵化新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化和试点应用。德国经济与能源部、联邦教育部联合信息技术和通信新媒体协会(Bitkom)、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和电气和电子制造商协会(ZVEI)三大行业协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跨界组织“德国工业4.0平台”,开展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本国工业体系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工业4.0技术标准研制与行业应用示范推广等。工业4.0平台特别成立了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SCI4.0),全面负责工业互联网标准架构完善以及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目前,德国工业4.0平台已研制了德国工业4.0技术路线图和标准架构,发布了工业4.0参考架构(RAMI4.0)、364个应用案例和76个测试床,并围绕工业数据空间等问题开展了前瞻性研究布局。

5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挑战

对标全球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发展水平、规模效益、服务能力、生态体系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1   企业上平台用平台规模效益有待提升

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长三角地区开展上云上平台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是企业整体资源云化水平不高,上云对于企业效益的拉动提升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激励机制不到位、供需信息不对称、安全保障不完善、云数据服务能力不足、公共云平台缺乏等原因为企业全面上云上平台形成一定制约。

5.2   平台深度服务长三角产业优化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门类齐全,各个行业天赋异禀、跨度较大,实现更多能力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协同制造,需要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然而,纵观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多个行业共性技术、方法工具、知识模型,能够为各行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凤毛麟角。此外,聚焦长三角优势行业可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并不多,平台行业垂直深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5.3   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构建和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促进各领域、不同平台之间优势互补、集群化发展,实现为用户提供整体性、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虽然当前一市三省各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跨平台交流与合作尚且缺乏,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化优势不足;缺乏统一的、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协同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平台企业对于信息交流和共享、供需对接、标准建立、评估评价等发展需求。

6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推进策略

需从夯基础、提能力、有保障、建生态等方面重点着力,带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持续迭代、逐步优化、螺旋跃升,加速实现跨越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加快企业上云、培育平台体系、完善平台发展保障以及打造产业生态四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6.1   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夯实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

建设一市三省政府间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完善面向长三角地区企业的上云服务体系。一是协同制定长三角地区企业上云用云技术、服务和收费标准,加大长三角企业上云上平台财政补贴和激励。二是协同开展长三角地区企业上云服务商培育与遴选,共同制定长三角地区云服务资源池推荐目录,为企业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提供参考。三是整合一市三省已有产业园区资源,协同建设应云而变的工业互联网云数据中心,全面提升云数据服务水平。四是支持宝信、徐工、阿里等长三角优势企业建设长三角公共云平台,分类推进企业全面上云。五是协同提升企业用云深度,依托智库等机构定期开展企业用云成效评价反馈。

6.2   培育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增强区域制造业发展服务能力

结合一市三省各地的实际情况,细化责任分工,分领域、分阶段开展平台培育工作。一是发挥上海产业链完整、央企数量多、总部企业多的基础优势,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发挥江苏、浙江、安徽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培育一批服务中小企业、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以评促优推动平台迭代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是发挥长三角工业基础好、自动化水平高、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工业APP培育。

6.3   完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保障体系,加速平台发展质量提升

强化标准研制应用、优化公共服务、优化评价机制,为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一是依托区域内标准化研究机构、企业共同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标准,加快构建支撑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体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协同开展标准应用推广。二是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估评价体系,依托长三角地区区域创新推广中心等载体协同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支持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监测评估、统计分析。三是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创新领先、开放共享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站式购齐服务。四是探索建立基于平台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建设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平台,构建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型认证服务体系,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知识交易环境。

6.4   丰富和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优化区域平台产业生态

围绕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特定需求,持续开展特定工业场景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一是支持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特定工业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床,开展技术成熟度、功能完整性、应用兼容性及可靠性的试验测试,形成特定工业场景优化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在不同工业场景下的推广及应用。二是支持建设长三角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化应用。三是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探索工业互联网产融互动、产融双驱的发展新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邁克尔·布雷迪,内德·考尔德,乔·辛菲尔德,等.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J].上海质量,2017(5):15-18.

[2]Jasmin Guth, Uwe Breitenbücher, Michael Falkenthal,et al. A Detailed Analysis of IoT Platform Architectures: Concep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Internet of Everything,2017:81-101.

[3]李君,邱君降,窦克勤.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核心功能与应用价值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8,40(6):103-106,126.

[4]國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比分析研究[DB/OL].http://www.cspiii.com/sx/rdxw /2017-11-01-4420.html, 2017-11-01.

[5]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机理和发展路径的思考[DB/OL].http://www.sohu.com/a/220270870_286727.

[6]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开放价值生态替代封闭技术生态,实现换道超车——关于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若干建议[DB/OL]. http://www.sohu.com/a /204162909_286727.

[7]李君,邱君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核心能力建设及应用推广[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3):182-186.

[8]朱宗乾,尚晏莹,张若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如何从无到有?——以海尔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0):223-232.

[9]肖琳琳,余婧,夏宜君,等.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证研究[J].智能物联技术,2019,51(2):1-8.

[10]孙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N].通信产业报,2019-12-02.

[11]李君,邱君降,柳杨,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12):70-86.

[12]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Working Committees.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Volume G1:reference Architecture[DB/OL].http://www. iiconsortium.org/IIC_PU B_G1_V1.80_2017-01-31.pdf.2017-01-31.

[13]KAGE R MANN H,WAHLSTE R W,HELBIG J.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Final Report of the Industrie 4.0 Working Group[R]. Frankfurt: Forschungsunion,Acatech,2013: 184-190.

[14]李君,邱君降,窦克勤,等.基于成熟度视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43-47.

[15]王晨,宋亮,李少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2):15-19.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政策建议长三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