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彦
小说《长恨歌》中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吃是做人的里子,穿是做人的面子。这话其实不无道理。
实际上,这是一种精妙的比喻。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吃穿联系到做人,便有了更深的含义。“里子”显然不只是吃,它是人们在私人生活中满足内在基本需求的行为,更贴近于人的内心和本性;“面子”也不仅限于穿,它是人们为公众场合所精心设计的对外姿态的体现,服从于人对认同感的渴求。因此,“里子”倒更像一个真实的人,“面子”难免会有些表演色彩。
人们面对“里子”和“面子”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或许会有极少数的人倾向于看重“里子”,甚至只顾“里子”。这样的人往往可能着眼于自身的直接利益,总是想通过索取来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各项需求。偏激者也许会以个人为中心,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从而渐渐沦为众人遗弃的“孤岛”。很显然,大概没有人愿意把自己与外界社会彻底隔离开来。
可能大多數人更在意他们“面子”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发频繁,联系更加密切,置身于社交活动中乃是常事,人人都想在名利场上有足够的面子,也深知他人同样需要被给足面子,以至于成了“好好先生”,看似人前风光,内里却全是渣滓。不用说,在时代的浪涛中,没人会想沦为这般被淘洗掉的泥沙。
所以,兼顾“里子”和“面子”,这才是最佳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做个“表里如一”的人。其实,这里所谓的“表里如一”是将对内的要“里子”和对外的要“面子”在行为方式上做一个折中处理,以达到既能享受“里子”,又能收获“面子”的和谐统一的境界。进一步来说,这种“表里如一”本质上是为人处世遵循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决不可偏激行事。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曾说:“工作即修行。”人生亦修行。人生而处于世上,待人接物都应把握好尺度,才能最终得以使自己有“金玉其外”,又无“败絮其中”。
万法无常,做人做事切忌偏激,应该遵循中庸之道,将人生的“面子”和“里子”有机地结合于一身,从而处世更加游刃有余,做人愈发“表里如一”。
【评点】
文章切入角度极为新颖,借助小说中的话语将做人的“里子”“面子”与吃穿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细致解读,抒发个人的看法和感悟,是一篇比较不错的杂文。且文章“杂”而不乱,批判两种极端情况后,自然引出“我们应当做个‘表里如一的人”这一观点,可谓逻辑清楚,层次分明,很有说服力。 黄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