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成品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06 07:22蒋维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6期
关键词:输血

蒋维春

[摘要]目的 探討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成品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输血科血液成品库中的60袋血液制品,根据其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将采用条码扫描技术进行管理的30袋血液制品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管理的30袋血液制品纳入试验组。分析两组管理后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一次输血成功率及人工操作错误率。结果 两组管理后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后的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的一次输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用于血液成品库管理中能取得和条码扫描技术管理类似的应用效果,但其更能有效缩短血液制品的入库和出库时间,降低人工操作错误率,保证血液管理过程能够顺畅进行。

[关键词]血液成品库管理;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扫描技术;交叉配血;输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9(b)-0149-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management of blood products storage

JIANG Wei-chun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management of blood products storage. Methods A total of 60 bags of blood products in the blood products storage of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management methods, the 30 bags of blood products managed by bar code scanning technology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0 bags of the blood products managed b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management,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cross-matching, the time of blood bag to be put in storage and put out storage,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error rate of manual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manage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cross-matching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time of blood bag to be put in storage and put out storag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blood transfusion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management (P>0.05). The error rate of manual oper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during manage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products storage can obtain similar application effect as the bar code scann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it can more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blood products to be put in storage and put out storage, reduce the error rate of manual operation, and ensure smooth blood management process.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blood products storag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ar code scanning technology; Cross-matching; Blood transfusion

临床输血是在进行患者救治时最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三甲医院绝大部分设有临床输血科室或者血库,以保证患者临床用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输血科往往运行着血液成品库管理系统对血液制品进行管理,主要实现对患者血型的检查、成品血液的接收、交叉配血、贮存、发放、外调、库存盘点、库存预警以及血液的送检和报废申请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1-2]。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虽然采血、配血、用血流程均在电子化监控中,但仍存在有信息漏洞和用血安全隐患等问题[3]。当前,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4]。该技术越来越广泛用于血液成品库的管理流程中,该管理流程基本实现了血液制品管理的全流程电子化控制,并且对血液制品的储藏、输血质量等管控重点予以关注,能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5]。本研究探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成品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输血科血液成品库中的60袋血液制品,根据其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将采用条码扫描技术进行管理的30袋血液制品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管理的30袋血液制品纳入试验组。对照组距离采集时间1~12 h,平均(8.13±0.05)h;规格:100 ml/袋15袋,200 ml/袋15袋。试验组距离采集时间1~11 h,平均(8.09±0.03)h;规格:100 ml/袋16袋,200 ml/袋14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血液制品均在合理温度下贮藏、运输(全血和红细胞制剂2~6℃,浓缩血小板、浓缩粒细胞20~24℃,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物<-30℃);②血液制品均严格按照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控制标准进行采集操作。排除标准:①血液疾病者的血液制品;②血液制品等级信息不全;③检验不合格的血液制品;④细菌污染、溶血血液制品。

1.2方法

两组按规范进行患者采血、血型检查、交叉配血、血袋入库及出库管理、输血等流程。两组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示输血电子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将其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签收后实施操作。

对照组使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选择深圳市富俊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角度激光扫描器。主要流程包括:①交叉配血。先对献血码进行扫描,再扫描成分码、血型、失效日期,然后扫描核对配血条码,进行人工配血,配血失败要填写失败原因,直至配血成功。②血袋出入库管理。依次扫描献血码、成分码、血型、失效日期后,至后台系统显示出库、入库申请通过,方可正常出入库。③输血管理。在依次扫描完献血码、成分码、血型、失效日期后再扫描患者腕带,核对信息后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进行输血,匹配不成功填写失败原因并更换血袋。

试验组使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管理,选择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FS-2630型号读卡器、RFA-900E型号天线和AZ-9662型号电子标签。主要流程包括:①交叉配血。首先对血袋物联网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感应,然后感应配血条码,将血液标本放入全自动双工仪器中,自动匹配条码获取信息,使用仪器自动分析,获取配血结果,传输失败则分析失败原因直至配血成功。②出入库管理。在感应血袋物联网射频识别标签后,至后台系统显示出库、入库申请通过,方可正常出入库。③输血管理。感应血袋物联网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患者腕带,自动核对信息,然后开始匹配,匹配成功后开始输血,匹配不成功后自动报警并更换血袋。

两组均管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管理后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一次输血成功率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错误率。①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后血液制品交叉配血的一次性成功率,一次性成功即在有效期内的血液制品血型匹配成功,无需二次进行交叉配血。②血袋入库、出库时间:统计并比较管理后两组血液制品入库以及出库时间,即扫描完血液制品信息直至后台系统显示可以正常出入库所用时间。③一次输血成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后血液制品一次性输血成功率,一次性输血成功即血液制品信息与需输血患者腕带信息一次匹配成功,无需更换血液制品。④人工操作错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血液制品管理过程中人工操作错误率,包括信息读取错误、信息核对错误、信息匹配错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的比较

试验组管理后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为100.00%(30/30),对照组管理后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0.00%(2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4,P=0.236)。

2.2两组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管理后的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分别为(8.68±2.78)s和(8.96±2.02)s,均短于对照组的(15.34±3.02)s和(15.89±3.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组间血袋入库用时比较=8.887,P组间血袋入库用时比较=0.000;t组间血袋出库用时比较=10.282,P组间血袋出库用时比较=0.000)。

2.3两组一次输血成功率的比较

试验组管理后的一次输血成功率为100.00%(30/30),对照组管理后的一次输血成功率为93.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

2.4两组人工操作错误率的比较

试验组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错误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

3讨论

输血在临床所处的地位以及起到的作用无可取代,对血液进行全流程管理能提升临床输血的治疗效果,减少因输血引发的不良情况[6]。因此,针对血液采集、血型检查、交叉配血、血袋出入库、输血等流程进行电子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液管理业务的的主要流程为:献血者献血登记,体检,对血样进行检测,采血,血液入库后进行交叉配血等库内处理,血液出库,输血等。在上述流程中,往往涵盖到巨量的后台信息,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血液类型、采血时间地点、经手人员等[7-8]。而大量的信息会明显加大血液管理难度,并且血液是一种极易变质的物质,如果不能放置于适宜的环境内进行储存,血液制品的品质会在较短时间内被破坏,故血液制品在血液存储和运输途中进行有效的实时质量监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

当前,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较为迅猛,一整套完整的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讀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10]。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获取实体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识别,可以非接触的、实时快速、高效准确地采集和处理实体对象信息[11]。射频识别通过电子标签来标志某个实体对象,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读写器来接受实体对象的数据,且抗干扰能力强,可识别高速移动实体对象,也可同时识别多个实体对象目标[12]。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正融合传感技术创建一个可随时被感知的“传感网络”,对包括血液管理在内的医疗用品管理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血液成品库的管理中运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制品量身定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并对其所设定的信息高效进行存储,涵盖献血码、成分码、血型、失效日期等内容,血液制品信息和后台数据库直接互联互通[13]。因此,无论血液制品是位于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在使用点医院,都可以被物联网射频识别系统全程监控,血液制品的全流程管理信息也可以被实时追踪[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管理后的一次交叉配血成功率、一次输血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袋入库时间、血袋出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用于血液成品库管理中,能缩短血液制品入库出库时间,降低人工操作错误率,保证血液管理过程能够顺畅进行。因为以往血液制品的每一次出库、入库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使用前也要在人工核实信息无误后方能使用。实施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后,在精确定位下能对大批量血液制品的数据实施实时采集、传递、信息核对和数据更新,单个血液制品出库、入库识别耗时少,能提高入库、出库效率,也由于精确的定位以及高效的信息采集、收录、核实系统,血液制品管理操作自动化水平高,能够降低人工操作差错率。另外,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识别特性能保证血液制品在不被污染的状态下被识别和检测,降低了血液被污染的风险[15],且使用该项技术能够保证血液制品的存储能够在灰尘、污渍、低温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适用范围较为广泛[16]。

综上所述,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与条码扫描技术用于血液成品库管理中,均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前者在缩短血液制品入库出库用时、降低人工操作错误率、保证血液管理过程能够顺畅进行方面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崔玉兰,常缨,张燕,等.RFID通道式智能门在血液成品库管理中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4):402-405.

[2]王非.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J].医疗装备,2018,31(23):77-78.

[3]王泳,周小金,赵阳,等.基于RFID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智能化手术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7, 12(10):90-91.

[4]王淑,魏明月,于广军,等.物联网RFID技术与条码扫描技术用于临床用血安全流程的比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3):28-32.

[5]王海红,金秀国,李浩孺,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边远地区的血液保障能力[J].医院管理论坛,2017,34(12):68-69.

[6]陈麟凤,庄健美,张金荣,等.除输血不良反应外临床用血相关不良事件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6):438-441.

[7]阳莉萍,武玲玉,唐伟,等.基于RFID技术的手术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76-178.

[8]杨洁.浅谈物联网在智慧医疗应用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C].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集,2016:1-4.

[9]陈圆,韩军,李亭,等.RFID技术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212-215.

[10]曾实现,薛蕊,陈江波,等.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导引系统设计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19):22-24.

[11]齐俊鹏,田梦凡,马锐.面向物联网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3(29):1840-1843.

[12]曾绳涛.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4:1-77.

[13]王玫,张月东,张兰华.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监控平台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9):147-148.

[14]姚宗碧.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J].医疗装备,2019,32(4):65-66.

[15]程聪,程华伟,赵林,等.血库前移系统在术中输血的应用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6):592-595.

[16]魏丽丽,李环廷,单信芝,等.基于互联网的闭环智能化输血全流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93-95.

(收稿日期:2020-02-25)

猜你喜欢
输血
高县农商银行:金融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从“输血”到“造血” 阜阳颍东区探索精准扶贫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患者血液管理的重要性与多学科团队的作用
毛利率连降 97%营收依赖中移动 超讯通信企盼IPO“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