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所进行的“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意101“的主题活动,分析讨论小学生创造性劳动与持续性学习的关系。从个体层面阐述提升持续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学校组织层面阐述加强对创新学习的支持。创造性劳动,持续性学习,用创造的力量改变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不断成长。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造性劳动;持续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6-0045-02
【作者简介】张军瑾,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上海,200072)校长,高级教师。
劳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意101”主题活动是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劳动教育的切入途径。在这样的劳动教育中,不同以往所认为的狭义的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家务劳动、生活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而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情境或问题中,进行真正的研究,让学生展开真正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习长久持续。在创造性劳动中,学生们用创造的力量改变学习,持续性地学习。
(一)以好奇心开始,探寻价值和意义
持久的好奇心,由人们在某项活动中发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价值来塑造。当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校园场景中发生,他们就有想帮助学校一起改变现状的热情和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心。为探寻意义,让学习更有价值,从好奇心开始,好奇心应始终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在“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意101”整个实例中,学生们的学习本身被赋予现实的意义。在过程中不断深入,又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又被强化和激励。小学生也可以创造出价值和意义,他们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以问题驱动,持续建构和成长
以一个真实的校园问题“半平方米的空间怎么更合理地安放教室卫生器具?”展开学习过程。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在解决相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与策略。问题驱动式学习所需要的高阶技能,包括提出问题、评估证据、辩证思考、收集反馈和资源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学生经历与发展。选择问题、确定假设、规划解决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描述、解答问题、分享问题、反馈过程等问题解决的流程和要素不断发生和循环。从一个事实情境开始,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再变成一个真实的学习问题,制订可行的行动计划,而后逐渐通过研究解决,从而使这个以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无比精彩。
(三)以动手创造,循环满足和成功
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创造自主性的循环过程:学习相关的知识方法—克服各种挑战—解决问题—收获劳动成果—分享成果或过程—制定更高的目标。在这个不断获得满足感的过程中动手创造,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借助于学习工具和充足的资源,向着目标不断获得成功,不断肯定自我以获得成长。
(四)以知识创新,适应过程和联系
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依赖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生长的新知识。知识是流动的,知识是创新的,学生的学习中不断以有效的知识来解决重复性的问题,并形成为适应全新环境而创新的能力。尤其在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融会贯通跨学科的知识,需要用普适性的、超越具体内容之上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一)讓每个人“慧创造”,成为助推学生向上生长的力量
让每个人“慧创造”,其表达的意思是让每个不同的个体通过智慧创造的过程,更好地成长。在学生的持续性学习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比如,创新素养可以演绎为培养小学生养成创新习惯,具体表现为:多学学创造的榜样、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多试试新奇的创意、多做做勇敢的尝试、多想想解决的方法、多找找相关的信息、多改改设想的方案。具体在实践领域,学校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让创造改变学习,成为助推学生持续创新的支持
1.融会贯通学习内容。
学校的课堂学习要逐渐用思维将核心知识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连接起来。比如,以“统整的力量——用数学改变学校”为主题,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运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运用一些学习策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2.创新学习载体。
学习充满乐趣,在为了未来而学、为了未来而教中,学校要不断创造新方式。比如在“劳动创造幸福——校园劳动创意101”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让学生从五个方面展开:劳动材料和工具,让劳动教育成为生活的点滴;劳动工艺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由需求出发的设计思维;创新劳动方法,因其具有迁移性,为学生在未来解决新问题提供策略;劳动安全保护,符合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建立劳动责任和保障;职业劳动精神,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一种职业生涯观,启发学生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