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向生活品质提升的高中新课堂是助力学生生命成长、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选择。它关注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体验生活经历、落实有效路径、创设生活关切、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實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中新课堂;生活品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6-0043-02
【作者简介】章荣斌,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314)校长,高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基于唤醒内驱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策略研究”(J-c/2018/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中课堂教学如果能使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领会知识,获得熏陶,那么学习就提升到了问题探究、自我教育、快乐成长的一种境界,师生也一起成为了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追求生活品质提升的课堂,是高中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生活品质提升的高中新课堂”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自然与社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对话中产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觉主动地获取和运用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新课堂对助力学生生命成长、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价值意义。
一是“新常态”的需要。新课堂要求积极打造“开放”与“和谐”的生活化样态,倡导加强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堂要由侧重知识的理解运用逐渐转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促核心素养诸要素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新常态”。
二是“灵动性”的需要。新课堂要求教学内容能反映并指导学生生活,教学形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等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生活中一切能触动我们内心世界的美好事物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唯有把“生活关切·品质提升”落在实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灵动。
三是“新生活”的需要。新课堂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教师不能只讲授那些与社会生活脱离的知识或经验,不能把教学只看成是让学生掌握某些文本知识和所谓的“语言符号”的过程。只有从学习者自身的社会生活出发,才是真学习、真教育。
1.注重生活经历体验,厘清实践逻辑思路。
厘清实践逻辑是教学规律和教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引领了教学目标,奠定了实现基础,规定了教学运用的操作程序及策略。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情境,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求真务实,激发思维,推陈出新。
生活品质提升的高中新课堂倡导教师充分挖掘生成性因素,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着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演练,在实践中应用。
2.新课堂的路径选择,使落实更有效。
新课堂的落实有八个方面的路径选择:自学质疑;情境创设;交流互动;提出假设;精讲点拨;问题解决;过程反思;导向生活。
生活本能驱动下的“自学质疑”使预习变得更有效;来源生活的“情境创设”使激趣调动更有效;生活情境中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在生活问题中“提出假设”使生成发展更有效;面向生活的“精讲点拨”使讲授更有效;针对生活的“问题解决”使发展运用更有效;贴近生活的“过程反思”使升华发展更有效;联系学生实际的“导向生活”使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效。
3.创设“情境场”,让新课堂情趣盎然。
新课堂以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规律等的自我体验、探究、生成为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和活跃状态,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教学,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情境。
4.渗透社会文化资源,唤醒师生内驱力。
从课堂教学渗透社会生活资源的策略创新方面,新课堂必须放大社会文化的独特效应,凸显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及行为方式,形成整体协调合作联动的推进机制;再通过“了解认识—感受体验—欣赏品味—梳理定位—整合规划—凝聚提炼—创造发展”的操作路径,形成探索研究课堂教学渗透社会文化资源的模式;从唤醒师生内驱力的有效评价策略角度来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唤醒师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形成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的科学评价策略。这种评价策略作为良性教学反馈机制,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效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