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欣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创新需求使得企业纷纷建立创新社区获取用户创意,用户也能借助这一平台发表对产品的观点,创新社区用户参与已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视。文章对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的内涵、维度划分以及研究热点进行详细论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综述
一、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的内涵
1978年,Chase提出“顾客接触”的概念,认为顾客只有身体出现在参与体系中才算参与进创新体系。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创新社区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线上参与创新,跨越时空与其他用户、企业进行交互,而不仅局限于线下参与。对于创新社区中的用户参与,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Anderson和Crocca将用户参与定义为企业和顾客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利于企业创新的技术或方法,并将其用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开发过程中;范钧和聂津军认为用户参與是指用户通过虚拟社区等网络虚拟环境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即通过用户和用户、企业、虚拟社区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分享和贡献各类信息、知识、技能,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意概念、设计开发、测试支持等活动。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学者们虽已对用户参与展开深入探索但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借鉴范钧和聂津军的研究,将用户参与定义为用户通过创新社区这一平台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即通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间的交互,不断分享知识、传递信息、创造内容,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
二、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维度划分
目前,学界对用户参与从不同视角进行划分,其中最常见的维度划分如下所示。
1. 按参与程度划分,如Fang 等人提出将用户参与划分为用户参与广度、深度;Camacho等人研究用户参与强度对创意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按参与程度对用户参与进行维度划分是学术界较为常见的方式。
2. 按用户参与角色划分,例如Fang将用户参与划分为信息来源型用户参与和联合开发型用户参与两个维度;Cui和Wu进一步将用户参与创新划分为信息来源型用户参与、联合开发型用户参与以及独立研发型用户参与三个维度。目前,基于用户角色划分用户参与维度的研究大多采用上述两种划分方式。
3. 按参与阶段划分,例如Fang等人提出用户参与深度就是用户在创意产生、概念开发、产品规范、商业评估、产品设计、产品工程、原型、产品测试、跨功能团队形成以及监督控制开发阶段等十个阶段的投入性程度;Chang和Taylor按用户参与阶段将其划分为创意产生、开发、发布阶段的用户参与。目前,学者们对用户参与阶段的划分仍未达成统一,但大都包含创意产生、原型开发、产品设计、产品测试和产品介绍这五个阶段。
4. 按用户具体参与行为划分,例如Hutter等人认为用户参与行为由提交创意、评论、评估创意等行为组成;Carlson等人将用户参与行为划分为反馈和协作。因此,已有研究对创新社区用户具体参与行为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但主要是总结用户在社区内的具体参与方式进而划分用户参与。
三、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的研究热点
目前,学界对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方面。
1. 目前学者们对创新社区用户参与的研究聚焦于用户动机,比如刘海鑫和刘人境提出主办企业的社区管理行为能够通过互惠及认可这两个个体动机对社区成员知识贡献行为产生影响;贺爱忠和李雪以小米手机社区为例,研究用户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动机演化机制,依次是初始参与动机、逗留动机、持续参与动机。从上述内容可知,大量研究集中于用户个人动机如何影响其参与,只有少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用户参与动机的演化。
2. 学者们还对创新社区用户角色展开大量研究,比如Fuller等人认为包括社交者、大师、创意产出者、高效贡献者、消极创意产出者以及被动评论者在内的六类用户在创意产出中做出的贡献、发挥的作用都有所不同;戚桂杰和李奕莹将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分为核心用户、积极社交用户、魅力社交用户、积极创新用户、有效创新用户及边缘用户并分析各类用户的行为特征。基于上述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依据用户参与创新的活跃度,将创新社区用户角色分为6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用户在创新中做出的贡献。
3. 学者们也对用户参与行为、贡献行为展开大量探索,如Hutter等人认为用户参与行为由提交创意、评论、评估创意等行为组成,研究用户参与对虚拟社区意识和社区组织感的影响;姚山季和王永贵将用户参与分为信息提供和参与创造并研究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除此之外,也有少量学者从动态视角研究用户参与,如Brodie等人揭示复杂、动态的消费者参与会随时间推移出现不同的参与强度进而反映出不同的参与状态。因此,学者们主要聚焦于用户参与的静态研究,鲜少从动态视角对用户参与展开研究。
综合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分析,已有研究仍侧重于用户参与及贡献动机、用户角色、用户参与行为划分等,而用户参与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动态视角研究用户参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四、结语
本文从内涵、维度划分、研究热点三大方面对企业主导创新社区用户参与进行论述,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对用户参与的内涵及维度划分仍存在多种多样的理解,且有关用户参与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动机、参与行为、角色等视角从而忽视了动态视角的研究。本文通过上述梳理以期为创新社区用户参与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Anderson W L, Crocca W T.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odevelopment of Product Prototyp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3,36(06):49-56.
[2]范钧,聂津君.国外顾客在线参与新产品开发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4, 34(08):128-133.
[3]Fang E, Palmatier R W, Evans K R. Influence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on creating and sharing of new product valu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8,36(03):322-336.
[4]Camacho N, Nam H, Kannan P K, et al. Tournaments to Crowdsource Innovation: The Role of Moderator Feedback and Participation Intensit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9,83(02):138-157.
[5]Fang E E. Custom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New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Speed to Market[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 72(04):90-104.
[6]Cui A S, Wu F. Utilizing customer knowledge in innovation: antecedents and impact of customer involvement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6,44(04): 516-538.
[7]Chang W, Taylor S A. The Effectiveness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Marketing,2016,80(01):47-64.
[8]Hutter K, Nketia B A, Fuller J. Falling Short with Participation - Different Effects of Ideation, Commenting, and Evaluating Behavior on Open Strategizing[J]. Long Range Planning,2017,50(3SI):355-370.
[9]Carlson J, Rahman M, Voola R,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urs in social media: capturing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2018, 32(1SI):83-94.
[10]劉海鑫,刘人境,李圭泉.社会资本、技术有效性与知识贡献的关系研究——基于企业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2):10-19.
[11]贺爱忠,李雪.在线品牌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动机演变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05):733-743.
[12]Fuller J, Hutter K, Hautz J, et al. User Roles and Contributions in Innovation-Contest Communit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4,31(01):273-307.
[13]戚桂杰,李奕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在线用户贡献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4):81-87.
[14]姚山季,王永贵.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及其绩效影响:关系嵌入的中介机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04):39-48.
[15]Brodie R J, Ilic A, Juric B, et al. Consumer engagement in a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1SI):105-114.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