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若干思考

2020-11-06 06:02朱睿兰清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

朱睿 兰清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特征,而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本文从成都工业学院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道路上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何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代职业素养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新趋势。这有助于毕业生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有助于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不只是政府推动高等学校类型多元化的应对策略,不只代表单一死板的发展模式,也不只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固定方向,而应该是基于社会发展对于高等院校的要求和所需人才的内在需求,灵活多变的为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成都工业学院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实业兴国”的建校宗旨、弘扬“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堅持“卓越创新”的价值追求、倡导“敬业乐群”的人文情怀。以质量和特色为立校之本,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学校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努力探索一条适应地方发展特点和学校自身定位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是一种专业技术型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它主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其主要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既有别于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本科生,又不同于以具体操作技能为主,忽略专业知识教育的高职院校学生。从广义上讲,应用型本科是指所有以应用型课程为主和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本科院校;从狭义上讲,应用型本科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本科院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是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层次,以应用型课程为主要科目,以技术性教育为主要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

(二)现代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大致可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部分组成。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对所属职位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意识既包括劳动者对职业的认知,也包括对职业的选择,是劳动者对所从事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综合考量;职业行为习惯是劳动者在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的相互影响作用下产生的,这种行为包括独自工作、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和相互促进等多个方面;职业技能是支撑劳动者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专业性和操作性的代名词。而现代职业素养则是指在传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特点、意义和使命的各项内涵,是根据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它的提出和倡导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彻了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以人为本、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需求。

二、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所存在的问题

1.对办学水平高低认识不清晰

在我国受传统大学分类观念的影响,“应用型”似乎成了与“学术型”相对立的低水平大学的代名词,成为应用型似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放弃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甚至是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一心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这种错误观念不仅不利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也会弱化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浪潮。这种错误观念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之中,也存在于个别高等院校工作者之中。

2.对服务社会功能定位不明确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这一功能主要依靠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来实现。但部分应用型大学在服务社会时,没能够做到明确范围和明确领域。首先应用型大学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明确自己根植地方的区域定位,所培养的学生也应主要输送到学校所处地市或省份,依托地方、服务地方。而不是和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一样宽泛的为全国各个地区培养和输出人才。在所培养学生对应的就业领域上,也应该规避传统综合性院校多门类多学科的培养路线。不能根据地方行业需求培养人才,只会造成学生所学无用武之地和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得不到满足的尴尬局面。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向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行业紧缺型人才。并根据地方行业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及学习内容,以使学生适应新的发展和变化。

3.对教育目的定位不准确

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其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部分应用型本科在办学时忽略了这一最根本的教育目的,也就动摇了立校之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凭专业就业,靠素质发展,专业是他们的敲门砖。一味忽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过分强调综合素质的养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就又走上了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老路,这违背了应用型本科立校目的,也会使其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丧失特色和优势。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问题成因

笔者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的问题始于大众对于“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在办学水平上的误解。应用型大学办学水平低的错误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者对于学校的定位和对学校主要任务和主要功能的实现。扩展一些和学校类型出入较大、不具备行业竞争力的学科门类,盲目追求学生升学率等问题就是这类错误观念的形式化表现。成都工业学院始终坚信应用型也有高水平,应用型也能出成绩,着力发展学校优势学科。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院校,目前学校设置的27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类专业高达25个,占专业总数的92.6%,明确的坚持了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

成都工业学院依托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专周、校办工厂、项目实习、企业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载体,实现学生专业知识时代化和操作能力现代化。学校长期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有效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功能。成都工业学院坚定自身立足成都、服务四川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和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行业技术要求的人才,坚持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不动摇,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对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成都工业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而毕业生是否具有合格的现代职业素养,也就成了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

(一)现代职业素养和传统职业素养有何区别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表现,而现代职业素养和传统职业素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内容是否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為“当代,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而现代职业素养就是指符合当代社会特点和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行为规范。现代职业素养与传统职业素养看似对立,实则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传统职业素养中关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依然适用,有所区分的是劳动者根据时代特点所做出的改变。

(二)如何才算拥有合格的现代职业素养

笔者认为,“四有三能力”可以作为现代职业素养的衡量标准。有担当,是根据职业道德而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现代职业中要求劳动者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有胆识,是相对职业意识而言。要有迎难而上的胆量和攻坚克难的胆魄,常识、知识和见识都是为有胆识的人所准备的。有涵养,是根据职业行为习惯而言。涵养不仅要表现在生活里,更应该表现在职业中。一言一行方见涵养,涵养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现代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有技术,是根据职业技能而言。技术是立身之本,专业技术是劳动者从事自身行业的金钥匙,任何时候过硬的职业技能都是衡量劳动者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行业技术快速变革的新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有别于传统职业素养的特点之一。只有不断接触新事物、把握新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算具备了合格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有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要加入到创新队伍中去,用创新驱动发展,用创新引领进步。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是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协作能力,是现代职业素养的重要内涵。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单打独斗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新时代行业背景下,没有哪项任务是可以靠个人完成的。良好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合格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三)强化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从入学之日起,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理想、对于未来职业的观念和信念。树立职业观念从早做职业规划开始,向学生全面介绍专业特点和发展前景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赋予知识更多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对于未来职业的理想,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提早养成专业性的职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强意志品质、勇于担当、主动克难的新时代大学生。

2.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文化素养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教导其掌握学习能力、养成学习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时应多角度、多方法、多手段协同育人。坚持产教融合,抓好第二课堂,在掌握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促练、以练带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3.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思想意志和科学文化上,也表现在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举止谈吐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以入职工作后的行为规范和举止谈吐要求学生,引导其提前适应身份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的保障。在身体素质方面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通过规范作息时间、经常性的设置体育竞赛、优化大学生身体素质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4.培养创新创造意识

创新创造意识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马克思认为,创新意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所在。在信息化、集成化、产业化的今天,创新意识是有别于传统职业素养的关键点。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孵化园,要从拓展大学生视野着手,丰富创新能力培养内涵。课内通过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拓展和训练、问题意识培养、优化课程环境和课程开展模式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外可通过专题讲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依托各类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功喜.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八大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35-37.

[2]付八军.学以致用:应用型大学的灵魂[J].教育发展研究,2016(19):24-29.

[3]刘秀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8):135-137.

[4]龙银成.论现代职业素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02-10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