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下心理学课程的价值探究

2020-11-06 06:02宋伟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心理学课程思政

宋伟

摘要:“课程思政”由“思政课程”演变而来,具体指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进行有机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笔者以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为视角,充分阐述心理学课程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心理学;课程思政;综合素质

伴随学生思维与意识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三观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尽管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很多的理解与认知上,完全凭借自身的非理性标准进行评判,尤其是功利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果高校不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试图用一元教学方式承载多元化人才,必然导致失败。

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力量,并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而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与渗透,让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能充分发挥出育人的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演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研究心理学课程价值的历史背景

(一)积厚流光的价值观念

立德树人的概念并不悠久,但立德树人的理念积厚流光,以德治国是儒家学者的核心思想。学校在制度方面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渗透工作,通过全方位的课程教育,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细节方面,尤其是日常的教育细节中,为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型的人才奠定制度的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一个人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拥有饱满的政治思想,才能容得下高尚的道德,才能忠诚于国家与人民,才能做到爱憎分明,才敢用自身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捍卫国家的尊严。所谓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是对道德行为与思想的一种崇高追求,在高校教育活动中,一定要立足于道德视角,才能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淡薄的道德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大多数的青年都有上大学的机会,无论是家长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给予大学极高的期盼。然后,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价值观扭曲、法律观念淡薄,不仅令家长感到失望,社会也在怀疑高校教育的水准。因此,高校要加强德育教育与心理学教育的融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健全自身的人格,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校专业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个性、情感、认知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结合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合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网络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渗透到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同时,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各专业的教师,要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发挥出教育上的合力,选择一些与学生自身利益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度讨论,积极发现人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杜绝一言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层层剥茧,科学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位置,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教学中不断锤炼学生的坚强品质,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二、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下心理学课程的价值体现

(一)課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挖掘心理学的思政内涵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一定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视角,不仅要懂得学科内容,还要知道学科内容为谁而服务。所以,在心理学教学设计活动中,有效地渗透课程思政,同时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优化,实现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身心发展,该目标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其次,加强教育模式改革,重视情感培养,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心理辅导等教学手段,统一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最后,深度挖掘心理学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思政核心,进而实现心理理论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2]。

(二)深度挖掘心理学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学科的主要课程与基础课程,在心理学基础课程中包含着诸多思想政治内容。例如,学生心理素质是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人际交往、智力发展、情绪控制、人格品质等方面,而上述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形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爱国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人士的优秀品质的体现。

(三)心理学渗透辩证思维理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唯物辩证法始终为各个专业学科提供着正确的方法与理论基础。在心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唯物辩证法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大多数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不同难题时,通常会展现出无法调节情绪的状态,或者说,面对同样难题时,学生的情绪会出现多种变化。此时,学生要加强对自身心理特点的了解,理性地分析问题,实现个性化的心理诉求。所以,心理学肩负着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重任,以及其心理调节的诉求。心理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的理解专业内容,并能以辩证法的内容去深度了解自身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为学生搭建平衡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以心理学内容为视角,人类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生存能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主导着人的发展方向。在新环境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挑战,却因环境的变化,逐渐出现了不协调、不适应的现象,可能会反映在情绪、行动与认知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痛苦、迷惑、迷茫。新生在入学后,对新环境的认可度越高,所产生的不适应性越弱,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会越有信心。但很多学生对大学的环境缺少充分的估量与评价,尽管生活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但他们依然以旧眼光来衡量新事物。在新环境下,新生的心理平衡点被快速击穿,此时,新生会迫切要求建立全新的平衡点[3]。

此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加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讲解入学不良反应的解决措施,让学生从思想上、生理与心理上,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较快地转变自身角色,真正意义上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面对未知的生活环境。习惯是性格培养的基础,通过阶梯式培养方式,实现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化,进而转化为思想道德素养。

(五)构建科学体系,培養自我意识

所谓教育信仰是让人去为他人做好事,而且出发点来自于自身的内心,也是自我的客观建造过程,更是愿意成为好人的一种精神表达。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了解,以及自我的定位,进而培养诚信、宽容对优秀品格,从容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并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感,用爱去感悟人生,尊重亲人与长辈,忠诚于祖国,乐于助人,极具同情心,最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下心理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以情感、信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为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在心理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效掌控自身的情感与情绪,加强科学的自我意识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的发展靠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靠的是责任担当与领导能力。此外,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肩负起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影响大学生的情感,是课程思政理念下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学科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的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因此,心理学教师要深度挖掘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核心思想,发现课程中思想政治的内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在新时期背景下,课程思政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心理学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两者结合的诸多优势,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静.课程思政理念下心理学课程的价值导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12):36-40.

[2]赵萍.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100-101.

[3]任武娟.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堂的获得感[J].智库时代,2019,174(6):94-95.

[4]吕小康.建设面向新时代的心理学数据分析入门课程体系[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7(5):257-260.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心理学课程思政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