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两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其中“无痕”式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
关键词:美术教学;无痕教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47-1
无痕教育指的是被教育者意识不到是在接受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某问题上,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与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学生感到老师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其实已经失败了。”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的时候如果能注重无痕式的教学方法,那么教育的结果就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心无声的良好效果。笔者下面就以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一课为例,浅谈教学中的如何运用“无痕”式教育构建有效教学的。
一、“导”之无痕,“温故知新”生动力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学习者只有在适时温习“旧知”的同时,才会不断的提高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从而产生继续主动学习的潜动力。
在《熟悉的物品》前一课中,学生们已能初步感受17世纪荷兰著名静物画的发展。因此在导入时,我特意增添了“作品回访”这一环节,挑选了他们前课比较喜欢的静物画。当荷兰画家彼得克莱茨将《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再次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惊叹的同时又心生神往;当法国画家夏尔丹将生活中的杯子勺子展现在画面时,他们又悄然觉得美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美就是这样随处可得的。随着这些作品一一地播放回访时,我惊喜地看到学生内心的兴奋。良好的“温故”正好及时地唤醒了他们,当我一句“大家想不想学学大师们,把自己的目光关注到我们熟悉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时,我看到他们个个鸡啄米似的点头。课题《熟悉的物品》就这么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被引出来了。
二、“寻”之无痕,尽在“灯火阑珊”处
当学生们的情绪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后,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学会寻找。在此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师生熟悉的物品”这一环节。课前我将自己办公室上的一些物品拍成照片,插入课件。同时课间到班级拍了他们所带的文具盒、作业本、书包等随身物品的照片。当学生们在屏幕上看到展示的电脑、吊兰、台历、水杯、文具用品时,雀跃不已,这时,我再因势利导地提问他们:“目前,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最熟悉的?”学生们受到启发后茅塞顿开,纷纷打开书包或笔袋。于是乎,钥匙、手表、修正带、水笔、橡皮、眼镜、胸卡……林林总总,都成了学生们寻觅到的宝贝。教学中所要寻找的表现对象,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一个个找了出来。学生们也在这种有趣的“寻找”中无形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鉴赏力。
三、“学”之无痕,腹有“双基”气自华
正如此刻,学生们虽然已学会寻找表现对象,但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没完全掌握前,真正的动笔还为时过早。我采用了“择高而立,就低而入”的方式,在赏析中学习表现的知识与技能。课上我分别选择了西班牙毕加索的铅笔造型《瓶花》和荷兰画家凡高的钢笔造型《餐具上的茶具》作为欣赏,设计了“让你的作品充满艺术的魅力”这一环节。强调了要使作品如大师般“养眼”,首先,需要保证线条的流畅。在分析马蒂斯的作品时,我首先用断断续续的线在黑板上画了点物品做对比,学生们都摇头说不好看,他们明显感觉到线条流畅的重要性。其次,要注意线条的轻重。线条在手中是情感表达的工具。深色的线肯定、沉稳,适合表现近景;浅色的线条柔和委婉,适合表现远景。一幅画中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虚实变化的线条还会愁没有魅力吗?!第三,关注物品的疏密排放。当要表现2件以上的物品时,自然要考虑物品的摆放。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只要简要的提醒学生们摆放物品时需要有疏密变化就可以了。
四、“习”之无痕,删繁就简三秋树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得到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不害怕表现,而熟悉的环境或物品都能使他们得到安全感。由于学生们对自己所挑选的物品都倍感熟悉,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都十分清楚,加之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表现技能后,这为他们大胆的尝试写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练习中的无痕教育,要体现在分层作业中。只有在适合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并且又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对象,学生们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去表现。
在这里,我巧妙地设置了“我的物品我的爱”。提醒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将要在作品中表现的物品进行筛选,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如基础好的学生选择三件物品直接写生,基础一般的学生选择二件物品进行表现,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选择单个简单的物品进行练习,初步感受一下线造型物品的艺术魅力。
明暗关系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等术语永远都是那么深奥。与其让他们感觉遥不可及,不如也来删繁就简。
五、“悟”之无痕,满院春色才是春
在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给我这样的留言:“老师,平时没有觉得这些平凡的物品有多好看,可是把它画在了本子上,很漂亮呢!”有的学生说:“老师,下一次我可以挑战一下稍微难一点的作业哦!”还有的学生说:“突然觉得生活挺美好的!原来我就一直生活在美丽的大环境中呀!”……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当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教育下,让美悄然地扎根在自己的心田,那么有效的教学也就真正的实现了它的意义!
无痕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内驱力,是有效教学的法宝,它似一条看不到的繩索,将知识和技能一一串联。在这里,学生们认识美、鉴别美、赞扬美;在这里,学生们感悟美、宣扬美、创造美;在这里,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有效教学的这个大花园里,一枝独秀不是春,满院春色才是春!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城中学,江苏 无锡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