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式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与数字化转型研究
——以商业银行为例

2020-11-06 06:08陆岷峰
关键词:危机商业银行新冠

陆岷峰

(江苏银行总行,江苏 南京 210000)

新冠疫情式危机是指将自然人固定在一定场所,无法自由活动所触发的社会、经济大机器运行所带来的危机。2020年初期,我国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地区发生了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由于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疫情迅速向全国范围扩散。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从1月29日起,在我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省份,几乎同一时间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时间封城、封街、断路等措施立即跟上,新冠疫情让社会正常运行大机器按下了“暂停健”,各行经济活动的步伐戛然而止,产业链、经济链等处于停滞状态,带来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危机。类似新冠疫情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静止性危机,定义为新冠疫情式危机。

同过往的SARS、埃帕拉、H9、禽流感相比,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传播速度、特别是未知领域较多。因此,为控制新冠病毒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只有进行强制隔离,控制人的流动性行为,而这给社会运行主体带来了休克性的窒息性的打击。

新冠疫情式危机:多点爆发,危害极大,必须进行强制隔离。迄今新冠疫情仍然没有结束,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已经明显可见,而带来的远期影响却难以预料。面对新冠疫情式危机,在疫情发作高峰期,针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救助措施,在后疫情期,又出台了许多支持复工复产的措施,成效明显[1〗。本文将这一种类型的危机事件作为一种模式来定义,有利于今后从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中借鉴经验,也有利于当前应对危机,总结有效的根本性对策。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得出趋势与个体案例问题解决的有机结合。文章认为当前全面推进数字化是商业银行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构建长效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从商业银行的有效的应对措施还可以推导到金融业甚至所有的经济行业的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思路与模式[2〗。

一、新冠疫情式危机的特点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人类抗争自然灾害,始终没有停止过,而各种人为灾害也时常发生,这些都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进步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多起全球范围内的突发疫情给人类发展和治理带来挑战。

近年来的疫情来看,时常侵扰人类的正常经济与生活。

西尼罗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37年12月首次在非洲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被发现。后来在以色列、法国、南非、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捷克、刚果、俄罗斯等国都有过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的爆发。这是一种脑炎病毒,马、蚊子和人都可以成为传染宿主,蚊虫滋生的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所有没有接触过此病毒的人都是易感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免疫力差的更易发病、且病死率高。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这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高达50%至90%之间,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SARS事件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现,并快速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到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是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此期间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2003年4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及疫情始爆发地区的中国广东省、山西省及香港列为疫区。期间多所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很多大型活动被迫取消或推迟。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才解除北京旅游警告,并从疫区名单中剔除(即所谓“双解除”)。

H1N1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的宿主是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甲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离,野生鸟类出现疾病属罕见。但经过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传播和变异,也可能导致疫情或人类流感大面积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称,自甲型H1N1流感2009年爆发以来到2010年6月11日已致全球18156人死亡。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初期,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地区发生了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到2020年3月22日止全球已经有30万确诊病人, 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大都采取了隔离防范措施。

将此次事件定义为新冠疫情式危机是因为相比较上述几个事件而言,新冠疫情应当是影响最大最广时间最近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基本上代表了上述疫情案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疫情事件,可以将新冠式疫情危机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直接伤害社会活动主体

疫情事件伤害的对象是所有自然人,不分地域、种族、时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传播的广泛性、快速性。全球化的时代,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如不及时进行控制,任其肆虐,具有消灭自然人的可能性,因此,当发现或治理过程中都给所有自然人造成极大的心理上的惊慌[3〗。

(二)被动治理

新冠疫情式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样性、多元化,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因素,未知要素太多,而且非专业人士无法用力解决,考虑到安全性,在应对措施上又有较长时间的过程。为抗击疫情而不得不采取若干措施,即中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的物理性往来。正常人的流动行为得到抑制了。

(三)危害持续且很复杂

此类事件不但是对自然人的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经济、环境甚至政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重灾区,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大机器停止运行或系统紊乱[4〗。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但影响我们的健康,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新冠式疫情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新冠疫情危机表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就是某些运行机器停滞,其影响是全面且深度的,既有直接也有间接,既有眼前更有长远的影响,新冠疫情式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加重财务负担

新冠疫情式危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直接停工停产,除线上业务外,线下业务全部停止,而同时的人力资源、固定成本等刚性支出并没有削减,而为了防疫情扩散增加了防疫、抗疫的支出;客户层面由于受新冠疫情式危机的影响,财务状况日下,直接减少营业收入,现金断流,无法按期还贷还息;商业银行为了救助客户,不得不再突破财务盈亏点的情况下忍痛降息减费,也减少营业收入,救客户就是救自己。这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救不活客户。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规模效益受到影响[5〗。据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调查预测,新冠疫情将对灾情严重的区域性商业银行造成财务收入减收在六个百分点。

(二)形成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仅仅取决于管理水平,更取决于服务客户的质量。新冠疫情式危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大面积客户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受损也就难以独善其身。客户直接破产倒闭带来的存量直接呆账坏账;二是商业银行为救助客户形成的新增不良资产,从银行客户结构来看,中小微企业受损会首当其冲并程度严重,而对应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将最为突出[6〗。据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调查预测,新冠疫情将对灾情严重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约造成新增一个百分点的不良率。

(三)激活潜在的风险

基础脆弱、泡沫挤兑、挣扎在边缘的企业,快速死亡,风险逐步显现和释放。客户和商业银行都面临潜在的风险威胁,在经济上行周期还能通过发展进行稀释,最终可能走出困境,但是在经济下行,特别是新冠疫情式危机的背景下,各种潜在的风险将加快充分暴露,并加重其严重程度,各种风险点在同一时间点点燃、爆发。这使本来可能化解、避免的风险都可能成为现实[7〗。如同新冠疫情一样,带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的死亡风险要比健康人患疫死亡率高得多,一些有潜在风险的商业银行在新冠疫情式危机冲击下,其潜在的风险加快了显现的步伐。

(四)削弱金融功能

新冠疫情式危机冲击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新增功能几乎丧失:一方面实体经济的供应链本身已经由于疫情危机的影响断裂,而金融的结算、信贷支持的功能不能发挥更是加剧了断裂程度;另一方面金融结算、新增贷款的粘合、连接功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供应链硬性断裂[8〗。金融血液功能的阻滞加重了产业链重构阻力,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应对危机能力。

(五)放大系统风险。

目前,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个体系中,各个国家就是一个个微观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又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产业链越拉越长、越来越复杂,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各个系统之间,犬牙交错。在这样的一个大系统中,即使各个微小的个体发生微小的变化也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特别是风险的影响,“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是更典型的反映。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枢纽,其风险的影响将会是风险的加速器,本来是一场疫情,通过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放大,恰恰容易演变为一场经济、金融危机[9〗。新冠疫情式危机发生以来,到2020年3月21日,美国股市三次触发融断机制,这虽然与美国经济的固有矛盾有十分大的关联,但新冠疫情式危机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

(六)拖累发展速度

新冠疫情式危机冲击下,很难有独善其身的主体,总体上商业银行均放慢了发展速度。但是疫情也不是平均平衡发生,且疫情影响传递、传导效应会随着地区远近、时间逐渐减弱,疫区重灾区的商业银行一般受害最为严重。因此,不同地位的商业银行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同时,在同一家商业银行,数字化程度不同的行、不同的业务种类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10〗。这对于全线下业务的劳动密集型商业银行冲击最大。因此,经历疫情冲击后,各家商业银行的行业地位将重新排序。

三、新冠疫情式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新冠疫情式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新冠疫情式危机下,人们应对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自然人足不出户、物理空间相互隔离,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法面对面地实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所有从业人员间、商业银行与服务对象间都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11〗。数字化确是既保证防范新冠疫情式危机疫情传播的目的,又是可以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功能的媒介与工具。按照传统的线下思维模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业务、银行与客户的经办人员必须面对面地交易、并且必须在固定的营业物理场所实现,而通过数字化,物理场所已经变成虚拟,银行与客户的经办人员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来完成交易,还可以突破传统的八小时工作日的时间限制,也就是通过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客户所要办理的业务、商业银行承办的业务都可以在虚拟空间实现。

商业银行数字化关系图

上图所示:①表示传统的线下业务商业银行与客户间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并实现交易;②表示数字化的线上业务,商业银行与客户通过线上虚拟平台进行交流并实现交易。

从本次应对新冠疫情的国内商业银行来看,数字化程度高的商业银行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明显表现得更加主动和有效。如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单位发起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以下简称“助微计划”),将利用半年左右时间支持10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主要为其提供线上支付、线上小额贷款。其中,数字化程度高的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大型银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商行42家,民营银行7家,农商行17家,村镇银行21家均报名参加这一活动。诸如,江苏银行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商行之一,疫情发生后,其以“无接触”“不见面”的线上服务,通过“跨境e点通”一站式服务,“税e融”产品、“融惠e点通”小微服务平台,及时开通线上“抗疫频道”,为企业提供跨境汇款、纯线上贷款业务[12〗。“零接触线上贷款”火爆因为正好满足了新冠疫情无法出行情况下实现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

因此,新冠疫情式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实质上就是线下业务完全线上化,但这并不是数字化的全部,数字化不仅仅是解决商业银行时间与空间的突破,更主要的是使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经营模式、风险控制、成本管理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应当说,新冠疫情式危机加快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而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既是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我们在审视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模式时,应当同时从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和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两个维度来进行顶层设计[13〗。

(二)新冠疫情式危机下商业银行数字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除了要遵循危机管理的一般方法、流程外,基于数字化的应对方略,需要统筹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双重目标以及数字化过程运行规律等多种要素来进行管理,在应对危机中提升商业银行数字化水平,在提升数字化进程中提升应对危机能力,在有效的抗击危机、提升数字化水平中实现商业银行向高质量银行发展的进程。

1.数字化平台搭建。平台化是数字银行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数字金融实现的载体。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除了建立了核心系统外,搭建了诸多客户可以在虚拟空间实现金融业务的平台,通常我们讲的线上业务正是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所要实现的业务场景载体。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主要有直销银行平台、手机银行平台、宝宝类理财产品平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平台、消费金融平台。这类业务特点是单笔业务小、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交易。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9年发布的银行业服务报告,2018年底商业银行客户离柜率为88.67%[14〗,另外商业银行的内部交易基本也已平台化,实现移动办公。目前,平台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各行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平台的功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诸如必须本人来柜台办理业务的销存折销卡,修改本人信息(三要素改姓名、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开立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办理银行卡以及理财签约等;打印流水,不能终端传输,有些业务还必须到银行办理,对公业务诸如对公业务取现金支票、开户及销户、变更企业信息;此外个人及对公业务的一些挂失业务都需要到柜台来办,如开户、个人身份识别。之所以现在还有客户必须到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办理,主要是身份的确认,因此要在监管政策上许可远程开户、身份验证,目前的生物识别,远程开户、交叉验印、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再加上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相关信息搜集和比对,确认唯一承办人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难题。因此,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再进一步突破,向无人银行迈进,客户在虚拟空间完成这一切需求服务。至于物理网点,线下主要做些个性化的服务,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智能化,办公习惯的改变,平常总习惯面对面会议、讨论、布置工作,这样有较强存在感与仪式感。内部线上运营交流,观念的转变更重于技术。透过视频多人会议等在技术上都能解决[15〗。

2.数字化精准营销。面对面与客户沟通的效果与视频等通讯手段的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面对面沟通还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与礼遇。然而,这是建立在精准目标客户的基础上,同时,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客户对沟通方式又是有所不同的。新冠疫情危机模式下的客户沟通,面对面沟通、营销的模式是被禁止的,因此线上沟通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数字化营销的优势:一是目标客户选择流程不同;线下选择客户一般没有具体的目标或系统的信息作支撑,都是只言片语的一些信息源,因而,相对等客上门的比例会多一些,另外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也可以了解一些优质客户的信息[16〗。二是在数字化精准营销背景下通过大数据库的建设,收集足够多的客户信息,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客户的筛选标准由系统自动控制,选择符合商业银行描绘的目标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类、评估,测定其风险、收益、业务需求以及与商业银行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匹配;三是智能营销,有很多的客户是通过数字机器人与客户沟通实现的,确实需要自然人或商业银行的高管沟通才是数字化营销的最后一个动作[17〗。显然,在新冠疫情危机下,数字化营销是不受其禁令的影响,且这种营销不仅精准而且效率高;四是客户沟通方式不同,在数字化营销的自然人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可以主要负责人、团队进行集体营销,一屏、一平台营销,可以将所有的问题一次性沟通到位;五是沟通成本不同,不需要将时间放在运行程序上,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实现。

3.数字化风险管理。尽管这些年来,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大案要案持续增加;二是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三是劳动效能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仍然层次相对较低,很多工作还处于经验决策阶段,需自然人亲力亲为的管理。面对新冠疫情式危机的冲击,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风险管理显然难以应对,而数字化风险管理既可以保持风险管理不断档,又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质效。数字化风险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风险管理的自动控制。一是透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商业银行所有的信息全部纳入大数据系统管理当中,同时通过系统的自我学习、收集整理,将涉及到可能影响风险的各种信息全部收集入库。由该系统根据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求,进行清洗、分类、整理,提供风险管理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供决策者进行参考。二是透过风险预警系统使商业银行的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通过各种指标体现出来,经营活动间又有很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通过各种算法、模型的建立,以各种信息为依据,可以提前、及时预报各种风险的可能。风险管理既需要及时掌握风险信息并抓住主要风险事项,又需要对风险的预期有足够的估计,而风险预警系统都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问题,非数字化则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三是透过风险管理系统集成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可以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实现自动的风险管理执行[18〗。比如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对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授信融资等的逾期客户,系统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穷尽借款人各种账户直接扣划有关款项;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于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的客户,自动控制、锁定出租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所有服务的客户进行风险级别的评定,给出风险溢价。这既是在新冠危机疫情式危机下非自然人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

4.数字化经营决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传统模式下,实现经营目标的形式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口口相传的会议讨论、集体研究的形式来实现的,所以一个商业银行总行级的物理会议室多的有十几个会议室,而会议更是繁而多。到各个分行,会议会少一些,但又会增加若干富有地方特色的会议。对于上层信息的传达除了少数的远程视频会议外,大量的仍然是选择现场会议的形式[19〗。而从各层决策事项来看,更多的也是运用会议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将面对面的讨论会议作为一种制度甚至作为章程的有关内容给予固定下来,从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各种研究性会议资料信息一般量不大,支撑决策的信息依据不够足份,因而增大了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决策的裁量权,也就增加了较大的寻租空间。新冠疫情式危机下是禁止聚集性活动的,而各种形式的会议是典型的聚集性活动,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取消会议是应对新冠疫情式危机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数字化经营决策替代传统的会议型决策,即在虚拟的空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实现有效的决策,同时系统执行也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来实现。数字化的经营决策和执行与传统的会议型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一是信息量大;二是决策意见易于统一,因为很多决策已经经过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决策意见;三是决策、执行速度快,决策信息可以直达商业银行的管理末梢;四是各种信息不会走样,保真性强。因此,一个数字化的经营决策、执行系统将在商业银行的平台上完全实现[20〗。

5.数字化管理体制。商业银行现在大都实行的“分支行”管理体制,内部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发展模式。这种管理体制优点在于形成分级管理,层次清晰,构成“宝塔型”权力执行系统,遍布全国甚至海外的分支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业务覆盖面,不足是同级横向分支机构之间缺少融合,多层的分级管理造成信息传导失真。而且这种管理体制主要是根据权力的运行来设计,越往上,权力就越大,越到基层就是一个执行的岗位。新冠疫情式危机对这种管理体制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为要求各级管理层、管理者是冰冻状态,无法体现权力的存在感,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打破这种以“权”来设计的管理体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必须以“数字”“信息”理念来设计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即将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按照数字信息处理中心的理念来设计。在这种理念下,商业银行完全成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从组织管理体制上完全实行扁平化管理,即总部成为信息中心,分支机构成为信息收集和执行者,搭建“总部+N”组织管理体制。其中,总部作为决策、控制、战略、检查、创新、沟通等中心,大量工作完全由系统自动控制和完成;前台“N” 也主要是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执行,前台很多功能也由智能化设备所替代,仅有少量的自然人员工行使着个性化服务,而这些也可以由智能设备所替代。这种数字化管理体制下,不需要大量的自然人亲临现场工作[21〗。

6.数字化资产经营。新冠疫情式危机下,商业银行所有的非线上业务都要被临时暂停,在这种背景下数字资产却可以“逆扩大” 。数字资产从资产分类上可归类到商业银行无形资产中,是商业银行在承办存、贷、汇客户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可以转化为价值实现的信息数据,比如客户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信息,通过月结算量可以测算出其月现金流量、企业规模、企业信用情况、企业的主要合作商等等,从而可能决定支持此企业的授信额度;通过个人在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理财金融产品、个人贷款等各种信息可以基本给此客户的信用划分等级,而授信机构可据此信息数字发放贷款。商业银行进行这方面数字资产的经营是不受新冠式危机的冲击的,不仅可以有效地回避其冲击,还可以为商业银行的优化资产结构,丰富资产种类,扩大资产规模提供了新的通道[22〗。商业银行经营数字资产:一是要做好保值,数字资产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也就是说数字资产随时都有贬值的可能,因此要实时更新数字信息,保持足够多的信源;二是要力求增值,数字资产只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运用数字资产交易场所,实现数字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三是要积极做大,规模经济的效益同样适用于数字资产的经营原则,因此数字资产越大,管理成本越低;四是要提高质量,商业银行要通过扩大数字交易、互换,增加信息渠道,要积极创新数字资产品种,满足多元化的数字信息需求,同时要尽可能收购独一的数据资源,只有高质量的数字资产才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7.数字化员工入职。截至2018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4558家,银行从业人员约400万人。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科技手段运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银行很多机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以网点多、人员多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特别是有些小微企业较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其客户经理数几乎占据了全行一半以上人还多。新冠疫情式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因此,既要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实行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又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功能正常运行,唯一的渠道就是非人工操作,将任务传递给了数字机器人执行,俗称数字员工。目前,数字员工已经广泛应用到商业银行一些重复、简单的岗位上,有些计算量大、数字结构简单的业务也都由数字员工来顶岗。实际上,目前数字员工应当可以从事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岗位工作,这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数字员工终究是非自然人,因此,处理好数字员工与自然人之间的平衡与管理也十分重要,商业银行聘用数字员工:一是要做好数字员工引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数字员工的应用,要将数字员工的引用列入全行发展战略;二是要切实有步骤地聘用,本着先简后繁的原则,逐步推进;三是要处理好数字员工与自然人员工的比重,要将数字员工的引进速度与自然人员工的分流、转岗、补充知识的速度有机结地结合起来;四是要注意数字员工的管理、教育、培训与提升,特别是将数字员工的风险管理列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要大力、大胆聘用数字员工,让更多的自然人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应对各种新冠疫情式危机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支撑。

新冠疫情终将过去,但此类危机并不会就此结束,在未来的世界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研究新冠疫情式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以数字化推进来对冲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其他金融行业和其他的行业同样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数字化不仅仅有效地化解新冠疫情式危机,更主要的是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与通道。

猜你喜欢
危机商业银行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危机”中的自信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