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1-06 12:46朱啟进李玉才刘开明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207
化工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朱啟进 李玉才 刘开明(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0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始终贯穿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招生、培养和就业整个循环系统之中。2014 年6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岗位导向为原则,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融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建校以来,通过企业调研,典型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我院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筑方面进行的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包括实训体系,大多离不开原来的中专模式或为本科教育和国外高职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企业职业能力岗位相脱节;“双证书”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重视,但考证内容与课程脱节,证书与能力脱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师资力量方面,片面强调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了教师技能水平的培养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平衡发展。

结合当代职教理论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目前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体现在:

1.1 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

企业对人才需求首先关注的是人格品质、理想、责任、诚信和爱心,其次才是职业的专业能力,就职业能力而言所关注的是基本的专业技能。而目前的课程体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并不是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开发设置课程,导致学校所学内容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针对性不强,而企业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系统性不够或根本没有表现出来。

1.2 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任务不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基本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与实施沿用的是学科体系框架,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岗位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要求。

1.3 专业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按照现行教学计划进行职业教育,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太长,而实习实训时间相应的减少,造成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1.4 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知识更新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工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变化。

1.5 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改进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和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而且更注重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和职业素质。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提升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对化工企业、技术专家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本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素质要求,参照职业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根据化工生产的技术要求,化工职业的岗位群大致可分为3 种:分析检验岗位群、工艺操作岗位群、化工设备岗位群,见表1[1]。

3 如何实现职业岗位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

3.1 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

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区域石化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在必备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班组组织和管理能力。

表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3.2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校企双方积极促进资源、技术、文化的互动,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新课程开发,到精品课建设、校本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都有企业专家参与,践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和便利条件,并选派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学校特派部分专业老师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进入企业进行锻炼。

教师站在高职教育研究者的角度,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地位不同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过程依据典型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行动导向式教学。学习领域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做到学习的内容即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2]。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教学等外,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虚拟仿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3.3 确立“工学交替分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岗位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确立“工学交替分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按学期制定“分段式学做交替”计划,坚持每一学期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过程工学结合不断线,学生能力梯次上升。

课程体系改革建议采用以“岗位能力主导”进行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并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4 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着重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选拔专业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以及能够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展开挂职锻炼,通过生产实践来来提高专业技能,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断的内化,提高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加快聘请企业行业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更多的体验企业真实场景,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3.5 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生产性实训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重点关注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实用、够用为度,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必须有满足基本技能训练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煤制气生产半实物实训室、甲醇生产半实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与企业共建满足专业教学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认识性实习基地、生产性实习基地、培训性实习基地,以满足不同的实训要求。

总之,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高职院校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新常态”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和趋势[3],基于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对接岗位专业技能标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凸显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